中国人始终在纠结是谁开的第一枪,就算日本人把首都占领了,我们还在纠结这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老兵故事 2023-05-19 07:52:08

“中国人始终在纠结是谁开的第一枪!就算日本人把首都占领了,我们还在纠结这样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是我国大校戴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从卢沟桥事变一直到现在,我们把关注点一直放在这件事上,其实是一种思想僵化的表现。戴旭将军之所以说这件事,其实是因为一直以来,我国对于对外抗战的态度,使得我国总是陷入被动的位置,古往今来一直如此。一直以来,我国都尊崇以和为贵,这在平时固然是值得赞扬的品质,但面对战争时,这种态度会让我国吃很大的亏。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卢沟桥事变。早在此事变爆发之前,当时还由清政府统治的中国由于物产丰富,土地富饶等原因,饱受外国的侵略。然而当时的清政府却不思反抗,而是选择用割地赔款来换取虚假的和平。然而侵略者的野心并不会因此得到满足,众多国家始终对我国虎视眈眈。1886年,清政府官员前往日本进行访问,但在这一过程中北洋水师与日军之间有了冲突,双方战事一触即发。当时的北洋水师装备精良,有着极大的胜算,当时带领北洋水军的是英国人,在经过一番研判之后,他宣布开战。然而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李鸿章却叫停了这次战役。英国将领琅威的理想法很简单,有装备有能力,开打就是;而李鸿章被传统儒家思想熏陶多年,认为远道而来访问却擅自开战,容易被说是没有“道义”,所以他便放弃了这大好的机会。这不由地让人思考,倘若最初清政府没有放任外国的入侵、且放弃所谓的大国风度,直接与日军开战的话,是不是就能够趁机彰显国力,使得之后的日本不敢再肆意侵犯我国的领土呢?由此看来,很多时候所谓的“中庸之道”反而变成了枷锁,使得国家的命运就此沉沦。到了1937年的7月7日,在一旁窥伺已久的日本又有了动作。当时,日方称有一名日军在卢沟桥附近失踪,他们认为此人就在城中,便要求进行搜查。当时的卢沟桥对于北平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日军要进行搜查,就必会打开宛平县城的城门,到时候,北平就有可能被日军入侵。所以,中方拒绝了这一要求,日军见状,直接将整个宛平县城包围。时任北平市长出面交涉,就在此期间,日本率先开了第一枪,对卢沟桥发起了进攻,当时的中国顿时陷入了被动的局面。其实日军所谓的“寻找失踪士兵”的说法,根本是站不住脚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他们为了入侵找的一个借口罢了。但如果当时的中国,没有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听之任之,是否就不会陷入如此尴尬,没有准备的境地呢?由此看来,到底是谁打响的第一枪,其实根本不重要。或许在国际上,这确实会影响舆论发展的方向,但战场从来不是光靠舆论可以打赢的,更不是一个需要讲求所谓风度的地方,只有实力才是硬道理。我国信奉的以和为贵,对于侵略者来说,无非就是再三试探和挑衅过后,发现对方不进行反抗的信号罢了。在人和人的相处之间也是如此,有时候一味的忍让并不能换来尊重,而是底线一次次被践踏,被击破。但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局势开始有了改变。1950年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很快美国就介入了内战当中,并且无视我国的警告,直接越过了三八线,我国边境一时间岌岌可危。当时还有不少人秉持着“敌不动我不动”的观念,认为不该贸然出兵,可是眼看战火快要蔓延到鸭绿江,我国又岂能坐视?于是,我国主动集结志愿军大部队,前去参加朝鲜战争,直接将联军打退。此役打响了新中国的名号,更巩固了当时的国际地位,可谓是收获颇多。由此看来,有时候“第一枪”,并不是完全不能打出去的。若是为了守护祖国领土的完整,作为开枪者,又有何妨呢?所以,我们不能抛弃这种勇于亮剑的精神,我国绝不做侵略的一方,但也不会变成忍让的一方。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