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假干部"卢恩光现形记——私企老板到副部级高管的黑色晋升之路

爱笑的小樊 2025-02-14 14:06:13

1992年的山东阳谷县,一个戴着金丝眼镜的商人正站在流水线前,摩挲着刚下线的诺亚双层玻璃杯——这个让他身价过亿的专利发明。彼时的卢恩光不会想到,二十年后自己会以司法部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在巡视组面前背诵《党章》。

来源:《巡视利剑第二集》

1992年,卢恩光看到乡里有的企业老板名片上印着“公司党委书记”的头衔,深感羡慕,此后便将"万般皆下品,唯有当官高"这条人生格言,刻进了骨子里,在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开启了一场令人瞠目的身份伪造实验。

卢恩光找到时任高庙王乡党委书记的李恒军帮忙,并用5000元钱换取了突击入党的资格,卢恩光本是在1992年入党,但是将材料上的日期改成了1990年

当时卢恩光只需要将申请书和请愿书填写后,由李恒军在党委会上提名,大家举手通过就完成了,甚至党委会上的其他副书记压根就没翻看这份入党材料。

获得党员身份后,卢恩光又想加入公职人员队伍,而当时卢恩光的企业正好挂靠在高庙王乡中学,卢恩光便请求当时的校长帮他出具假的教师履历,拿着这份材料申报成为公办教师,就这样,一天书都没教过的卢恩光,顺利加入了公职人员的队伍。

恰逢1993年聊城地区出台《民营企业家挂职科技副乡长》的政策,卢恩光敏锐的察觉到了“升迁之路”,商人出身的他对于“送礼”的门道十分透彻,很快便当上了科技副乡长,当时的卢恩光觉得很有风头,谁再称呼他为卢总就是不懂事了。

卢恩光很快被任命为乡党委副书记,手中开始有了一定的实权,卢恩光自此正式踏上了仕途。

1997年,阳谷县四大班子换届,当时的卢恩光已经进入了副县级干部考察人选名单,卢恩光想借此机会晋升,不惜花费重金为自己修路搭桥,终于顺利当上了县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副县级。

卢恩光此时正为自己的身份转变沾沾自喜时,他发现周围的同事还是把他当做一个企业老板,压根没人把他当做一个副县级的领导看待。

卢恩光决定将企业全部转移到哥哥、侄子等人的名下,但这五家注册资本上亿的公司的实际掌控权,一直都被他牢牢的攥在手中。

一方面是因为卢恩光的贪心,舍不得放下这笔财富,其二是可以利用这笔财富,继续铺路搭桥。

卢恩光觉得现在的他已经完成了与过往的切割,处理好所有事务后,便开始继续向上冲刺,他直接跳过市级,将下一个目标投向了省城,1999年5月,山东省政协增设鲁协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卢恩光大把撒钱,成功升职为中心副主任,一年多以后成为中心主任,两年的时间内,从副县级干部升级为正处级干部,快速升迁的背后,离不开金钱开道。

卢恩光当时就被查出档案严重不全,重要内容缺失,但是负责人事的干部认为,党委会都通过了,便对此事不再较真,至于卢恩光后补的材料是真是假也没有去验证。只要上级来查的时候,档案里没有少东西,能够交差就行了。

在此期间,卢恩光不断“完善”自己的学历,还将自己的年龄改小了7岁,使其在干部竞选中有年龄优势,七名子女只上报了两名,其余的子女都通过假手续落户在其他亲戚家,甚至卢恩光的名字都是自己后来改的,恩光的意思是“感恩父母、光宗耀祖”。

在站稳脚跟、安排好一切后,一个靠各种造假拼起来的干部,将他的目光投到了权力的核心-北京。

卢恩光在经过认真考察后,将中国残联下属的华夏时报社当成了进京的第一块跳板,2001年,卢恩光经过周密的安排,将自己企业拿出的五百万元,转由其他企业捐助给报社,并向报社谎称是自己拉来的捐款,卢恩光借此顺利调入华夏时报成为了副局级,但此时的卢恩光还是不满意,在2003年为了能再进一步,他再次故技重施,用1000万的“赞助费”当上了正局级干部。

卢恩光打心底里认为,报社并非权力机关,即便已经官居正局级,但他还是觉得很不满意,他的目标是公检法等单位,为了顺利升职,卢恩光给自己制定了“三个狠抓、两个满意”,狠抓工作狠抓领导狠抓群众,让领导满意让群众满意。凡是牵扯到领导重视的事,一定要办好,牵扯到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办好。

靠着这股精神,以及对司法部领导无微不至的关心,卢恩光顺利进入了梦寐以求的系统工作,并且升职为副部级干部。

任职的七年时间里都租住在司法部附近的出租屋,每天都反省今日的所作所为,睡前告诉自己要知足常乐、安心睡觉。可睡醒后又督促自己不能停下脚步,功名就在前方。

本文内容取材于《巡视利剑第二集》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