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云之子被陈赓部下击毙,龙云悲愤不已,毛泽东:让他自己回去查

明星大都会会 2025-04-15 14:46:33
前言

1962年,龙云因病去世。他生前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死后就葬在了八宝山公墓。

龙云这人,一辈子可不得了。他对国家的贡献那是相当大,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对自家孩子的教育也特别上心。他把大儿子龙绳武和二儿子龙绳祖都送去法国学军事了,等这俩孩子回国后,都得到了职位。不过,他的三儿子龙绳曾,却成了他政治生涯里的一个污点。

【龙三公子起异心】

龙云在云南的起义,这对解放战争可有着巨大意义!由他的起义带动起来的和平起义,让老百姓免受战争的折磨,而且还大大地加快了西南解放的进程。

到了第二年,龙云就往北方去了,去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成立了,这可让他那一直征战的生活有了一小段平静的时光。

可是,就像突然被雷劈了一样,安稳日子没过多久,龙云在北京就得到了三儿子龙绳曾被陈赓部下打死的消息,这消息简直是噩耗。龙绳曾是被当作土匪击毙的,而且,不光他自己,他的老婆、孩子也都在平叛的时候死了。

龙云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他知道卢汉发动和平起义后,龙绳曾都带着部队接受改编了,这都大局已定了,怎么这个时候他跑去当土匪了?

想来想去,龙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碰到拿不准的事就去找毛泽东。这次也一样,他就把这事儿跟毛泽东说了,想讨个说法。毛泽东就跟他讲:你自个儿回去瞅瞅吧。

龙云满心悲愤地登上了飞往云南昆明的飞机,等下了飞机,他才发觉,这件事还真是儿子龙绳曾咎由自取。

龙绳曾是龙云和他表妹龙氏的儿子,打小就在母亲的娇惯下成长起来,做事老是张狂肆意,也不考虑后果。龙绳曾长大成人后,龙云已在云南当家作主,是赫赫有名的“云南王”,龙绳曾那肆意妄为的性子就越发变本加厉了。

龙云把他送到云南陆军军官教导团去了,心里想着,军中那种艰苦的生活,肯定能磨炼磨炼他的性子。

龙绳曾从云南陆军军官教导团毕业之后,在军队里也曾立下了一些战功。但他那散漫自由的性子一点没改,就因为这个,最后被剿匪部队击毙了。

1950年云南解放的时候,龙绳曾在昆明带着他的部队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改编,之后他当上了昭通警备区下面的一个警备队长。

龙绳曾的身份地位变了,这让他心里落差特别大。他爸龙云,表叔卢汉,那可都是战功卓著的大英雄。他自己在军队里也算是号人物,哪能甘心在别人手底下当个小小的警备队长?

说实在的,严格来讲,龙绳曾的“起义”比他表叔卢汉还早。快解放那会,他搞了个“共革盟”,自己搜罗了好些枪支武器,还放话不受任何势力管。可等他发觉国民党不靠谱的时候,马上就放下武器投靠解放军了,表面上也接受了解放军的改编。说到底,他这起义可不是真心的,就只是想换个依靠罢了。

解放军进驻之后,龙绳曾才察觉出不对劲儿——纪律和规则严明,这让解放军上下齐心,军队里的“实权”就到了解放军这边,军中的奴隶习气也越来越淡了。

龙绳曾一直当奴隶主和领导者当惯了。要是云南没被解放,他说不定就成下一个云南王了。现在要是选择投身到人民这边来,他就没法再继续自己那所谓的“伟业”,不能再作威作福了。这么着,龙绳曾不知不觉就有了二心。

龙绳曾起义之后,云南军区可重视这件事儿了,就派了代表去跟他聊聊。当时,龙绳曾特别豪爽,一口气连喝了三杯酒,还保证说“肯定听中国共产党的话,为老百姓好好服务”。

话才说完没多长时间,龙绳曾就违背自己的承诺了。他回到昭通以后,就开始联系当地彝族土司的首领,偷偷地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对于我军的改造工作,他也是编造各种借口,就是不配合,还老是跟蒋介石联系。

我军师长张显扬,龙绳曾那些小动作他可都瞧得真真儿的。张显扬好几次旁敲侧击,就想把龙绳曾给拉回正道上。张显扬提出和龙绳曾住一块儿,这样方便开展工作,可龙绳曾,拿房间小当借口就给拒绝了。并且,张显扬劝了好多次,龙绳曾就是死活不愿意把自己的军士集中起来。

张显扬,表面上看在龙云的面子那儿,就没去采取那些强硬的手段,只能悄悄地派人去查龙绳曾了。

5月的时候,张显扬在去昆明开会的途中,被好几百名匪徒给伏击了。到了6月3日,又有匪徒来攻打我军的驻军。张显扬就去警告龙绳曾,可龙绳曾死不承认这些事跟他有啥关系。

之后,咱们的军队在黑石头那一片儿让匪徒给伏击了。咱的战士可猛了,就几十个人,干掉了对方一百多号人。但毕竟对方人太多了,最后一个排就剩下4个战士活了下来,其他的战士都英勇牺牲了,物资和交通工具也都被抢了、毁了。这伏击,就是龙绳曾和安纯三勾结起来谋划的。

没过多久,张显扬就在宿舍外面抓住了特务。那特务交代,是龙绳曾派他们来暗杀张显扬和政委的。

龙绳曾有二心,这都明摆着的事儿了。可证据确凿的时候,他还是死不承认自己干的那些事。像什么“滇东北军政长官”“滇黔川康剿共总司令”的密电,他都硬说是蒋介石自己一厢情愿搞出来的,跟他没关系。

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咱们这方已经做到仁至义尽。

龙绳曾还在做着只要一举叛旗就能轻松得手的美梦,解放军可不会再容忍他了,于是组织兵力围剿他。他手下那伙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快就被打得落花流水,1400多人全被消灭干净,龙绳曾也被打死了。

就在这个时候,解放军的部队接到命令,要对在镇雄、威信、彝良县盘踞着的安纯三的分部乘胜追击,把5000多土匪给歼灭了。

平叛的时候,龙绳曾的家被炮火打到了,他的老婆、儿子、女儿,还有家里的佣人都没逃过。

龙匪绳曾,争取他根本没用,已经被全部消灭。在平定龙绳曾叛变的战斗里,缴获了龙匪好多来往信件,这些信件能证明,龙匪早就蓄意叛变了,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毛泽东给了龙云一个建议,龙云就亲自跑到云南昆明想要个说法。云南军区司令陈赓和张显扬亲自招待了龙云,还拿出蒋介石给龙绳曾的委任状、电报之类的证据材料。

知情人员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地汇报了一番,这就证明,解放军早就知道龙绳曾没安好心,也多次给过他机会,可他一个机会都不珍惜,这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结果。

龙云听完汇报后,一下子就瘫坐到沙发上,整个人显得特别颓然,脸上的表情也是灰扑扑的。他大概怎么都没想到,龙绳曾可是自己的儿子,居然做出这种事。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吐出一句:“这是他罪有应得。”

云南人民很爱戴“云南王”龙云,为啥?就因为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可他儿子龙绳曾就不一样了,这龙绳曾为了自己那点私欲,召集一帮匪徒,搞得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的。最后他落得个被人骂的下场,这事儿让后人知道了,也忍不住直叹气。

【肃清边防】

龙绳曾和安纯三叛变后,昭通地区的匪徒一下猛增到3万多。1950年7月的时候,解放军把力量集中起来,在大寨长山梁子这些地方,跟龙绳曾留下来的那些匪徒残部拼死战斗。经过特别艰苦的斗争,解放军最终取得了剿匪的胜利。

到1950年年底的时候,全省的军民那可是经历了1700多次艰苦战斗。这期间,被击毙的、受伤的还有被俘的土匪加起来有2.9万多人。还有,有3.3万多土匪选择投诚,缴获的枪支多达4.15万支。

到这时候,云南省内地整个区域里,已经没有5人以上的股匪团伙,中心地带差不多都被清理干净了。

云南省主要交通干线通了,从昆明到滇南、滇西、滇东的路又能走了,全省又像以前一样有生机了。

1951年2月的时候,全省腹心地区的剿匪工作差不多完成了,云南军区就开了第二次剿匪会议。

会议觉得1950年的剿匪工作成果相当明显,全省中心区域的股匪差不多都被消灭干净了,不过边缘地带还是有土匪在威胁着。

1950年剿匪工作重点在云南省的心腹地带,边沿地区的匪徒没遭到啥大打击,所以他们没啥忌惮的,依旧在边沿地区活跃着。

大部分匪徒属于少数民族群体,他们不清楚形势。活跃在一线的那些主要土匪,又跟到处流窜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在一起,这就使得边沿地区的剿匪工作很难开展,比内地的难度大多了。

会议要求全省军民得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得增强政策观念,得运用更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积极地跟边沿地区的土匪坚决斗争,尽快夺取最后的胜利。

1951年3月底的时候,滇南部队把17个连的兵力都集中起来,去围歼那些在中越边境金平、河口、马关、麻栗坡这一带盘踞着的股匪。在马关西南部,有敌第9军军长指挥的300多土匪,滇南部队把他们都给歼灭了。

然后,蒙自军分区又把兵力调集起来,去围剿在金平红河地区的贺光荣、刘智敏这伙土匪,还有盘踞在中越边境地区的杨国华那股匪部。这一剿就是70天,总共歼灭土匪560多人,剩下的1700多人都逃到国外去了。

随后在4月初,出动8个营的兵力,跟驻广西、贵州的部队一块围剿那些盘踞在滇黔桂三省交界之处的土匪,一下子就歼灭了1240多个土匪。

1951年5月15日,跑到境外的李弥,把境外国民党军的残兵败将搜罗到一块,还收编了境内的土匪,总共凑了6000多人,然后就大张旗鼓地往云南西南部的澜沧、孟连、西盟、沧源、镇康这些县窜犯。

6月的时候,进一步朝着耿马、双江县发起进犯,之后,又进犯了保山地区的江东、临沧地区的大雪山以及思茅地区的黑山地区,这可把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宁给严重扰乱了。

滇西、滇南的部队分成4路,去围剿那些逃窜到澜沧、孟连、西盟、沧源、耿马、双江等地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这一围剿就歼灭了700多号人,剩下的都逃到国外去。

人民解放军的各个部队,同一时间全面进入云南边疆地区。而且,在边疆民族地区广泛地组建起联防武装。到了1953年的时候,联防武装的人数已经发展到5.5万。

1951年的时候,全省的军民总共打了1279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这一战下来,被打死、打伤加上被俘虏的土匪有1.95万多人,还有2.73万多人直接就投诚了。这么一来,云南省的那些边沿地区也都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1951年末的时候,云南省里的各类土匪差不多都被肃清。解放军,就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了那些逃窜在外的国民党军余孽。这么一来,就成功地阻拦了国民党残余部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搞骚扰破坏的行为。云南历史上那种长期有边无防的局面也宣告结束了,边疆地区的生产建设和社会改革能够顺利开展也有了保障。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