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彭德怀被派往成都,理发师告诉他:邓华将军就住在您家附近

明史专家 2023-07-14 18:51:24

说起彭德怀元帅和邓华上将,他们是患难与共的好战友,两人曾经并肩奋战多年。

然而在建国后,两人却长达十多年没能见一次面。这不仅让彭总遗憾不已,更是让邓华将军在临终前也挂念着这件事。

彭总和邓华的这一番境遇,还得从1959年说起。

1959年,彭总在农村地区长时间的调研后,认为当下应该稳步发展经济,确保让老百姓都能吃得饱饭。

同年,彭总在庐山上秉公直言,对“大跃进”和“大食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可以说,彭总的本意是很好的,他的发言也是根据他的现场调研得来的,十分真实可信。

只不过,彭总一向脾气耿直火爆,在发言中态度过于强硬,没有顾及旁人的感受。从而引起了伟人的不满。

此后,彭老总被撤掉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而当时担任副总参谋长的邓华同志,也在同时被撤去了职务。

不过,伟人还是念及旧情的,他回想起和彭总并肩作战的过往岁月,不禁心头一暖,替彭总说了几句好话。

因此,在伟人的保护下,彭总保留了政治局委员的身份,享有国家领导人的待遇。

按道理说,以彭总的身份,他仍然可以继续住在中南海里面的。

只不过,彭总性格倔强,在不久之后就主动搬出了中南海,住进了北京西苑挂甲屯吴家花园。

当时,由于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十年,很多地方都还在建设当中,就连北京的部分区域都还没有通电。

彭总住进吴家花园后,发现周围的老百姓们还没用上电,心头不禁一酸。于是,他自掏腰包,联系有关部门为周围的14户邻居装上了电灯。

这一笔为老百姓装电灯的费用,耗费了彭总两个多月的工资,让老百姓们受益匪浅。

再加上彭总和百姓说话时,态度和蔼可亲,周围的老百姓都由衷地感叹道:“彭老头真是个好人呀!”

在这段期间里,彭总享受到了部分政治待遇,比如可以参阅最新的政府报告和文件,房间里还有一部保密电话。

然而,彭总却不再拥有任何决策权,仅仅只保留了部分建议权。

也就是说,此时的彭总已经在事实上退居二线,远离了中枢机构。

幸好,伟人还是给予了彭总部分自由活动的权力,他准许彭总可以外出调研,前提是得先报备一下。

从1959年到1965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彭总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调研。

他自掏腰包吃住在乡亲家里,有时候和百姓一起干农活,也因此获得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

剩余的时间里,彭总有时候会和吴家花园的邻居们聊聊天,更多的时候就是待在家里,陪伴他的只有几名工作人员。

有时候,空闲下来的彭总也会想起战争年代的往事。那时候他是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主管全军事务,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何曾有半日空闲。

那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呀!

彭总一生无儿无女,因此他很在乎亲人的到访和陪伴。不过,彭总一生刚正,没有为亲戚打过任何招呼!

彭总在吴家花园居住期间,弟媳妇龙国英和侄孙彭东特地前来看望过他一次。

彭东当时才两三岁,长得十分地讨喜,亲人的陪伴给彭总带来了些许的心理慰藉。

60年中期开始,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很多沿海地区的工厂都搬到了四川、重庆等西南腹地,这一活动统称为“三线建设”。

1965年9月23日,伟人找彭总谈了一次话,让他去四川地区担任三线建设副总指挥,负责工业建设。

工业领域是彭总之前没接触过的,所以起初他是婉拒的。

不过后来,在刘少奇、邓小平、彭真三位同志的劝说下,彭总最终还是同意了。

事情定下来后,宾主尽欢,伟人请彭总等人一起吃了个饭。

不久后,彭总就坐着列车来到了四川成都。

有一天,彭总在四川省委招待所理发。巧合的是,理发师贾悦泉认出了他。

理发师问道:“您是彭老总吧?”

彭总回道:“这位小同志,你是怎么认识我的?”

理发师开心地说道:“我参加过志愿军,上过朝鲜战场,远远地看见过您。”

这也算是故人相见,两人都很开心。就这样,彭总和理发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天来,聊的很开心。

从理发师口中,彭总得知了一件事,邓华将军就住在自己附近。

想到邓华,彭总的眼睛不禁地湿润了,他们是几十年的老战友呀,可是却已经多年未见了。

往事如同电影一般出现在彭总的脑海里,他想起了和邓华并肩作战的一幕幕情景。

1937年9月,平型关前,在彭总的指挥下,我军在平型关大败日本军队,取得了平型关大捷,邓华就是参战人员之一。

邓华兴奋地把战果报告给彭德怀:“报告彭老总,我军在平型关取得了大捷!”

彭德怀开心地说道:“打得好,再接再厉,痛打这些日本侵略者!”

朝鲜战场上,彭总是司令员,邓华是副司令员,两人是好搭档。

后来,陈赓同志和宋时轮同志进入朝鲜战场后,邓华主动提出退位让贤,让陈赓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让宋时轮担任第二副司令员,邓华自己则担任第三副司令员。

不过彭总却认为,邓华同志对朝鲜战场的局势很了解,是自己的好助手,就坚持让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

最终,伟人也同意了彭总的建议,任命邓华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

后来,在彭总回到国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后,邓华还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志愿军代理司令员。

1955年的大授衔中,彭总被授予元帅军衔,邓华被授予上将军衔。

之后的四年里,彭总继续主持军委工作,邓华则担任了副总参谋长,是彭总的下属兼搭档。

1959年后,邓华先是被撤职,后来又下放到四川担任副省长,负责厂矿和农村的发展。

想到这里,彭总决定去看望一下邓华同志。他让警卫员买来一张成都地图,并很快在上面找到了邓华的住址——童子街29号。

彭总一比划才发现,邓华的住所离自己这儿只有20分钟的路程,可以说相当地近了。

他兴奋地把铅笔一扔,对警卫员说道:“等天黑后,我们就出去见邓华。”

警卫员景希珍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是现在去呢?”

景希珍刚问完,立马就想到了原因,彭总一定是怕给邓华带来麻烦,才特地选择在晚上探望的。

天一擦黑,就下起了蒙蒙细雨,景希珍担心彭总的身体吃不消,就迟疑地问道:“彭总,我们还去吗?”

彭总哈哈一笑道:“定下来的事情,下刀子也不能更改,当然要去。”

雨后的夜晚,两人走得很慢,半小时后,彭总和景希珍拐到了一处大院,走向了院子里的二层小楼。

彭总和景希珍

黑夜下,二楼已经亮起了电灯,一个人影在屋内晃动。

彭总兴奋地对景希珍小声说道:“是邓华,这背影一看就是邓华!”

一边说,彭总一边向小楼走过去,刚走了几步,他突然停住了。

景希珍纳闷的问道:“首长,您怎么不进去呀?”

彭总沉默良久,才慢慢低声说:“我们还是不进去了,别打扰邓华了!”

然后,泪水从他的眼角流出来,他喃喃自语道:“就在这儿,看一看也就够了,心满意足了!”

彭总和警卫员景希珍在楼下伫立良久,知道邓华屋内的灯光熄灭了,才依依不舍地返回住所。

1974年11月,彭总因病去世,享年76岁。

几年后,彭总警卫员景希珍见到了邓华将军。在闲聊时,景希珍说起了这段往事。

景希珍说:“邓将军,当年在成都的时候,彭总想去看你的,可是都走到了门口,最终没有进去!”

邓华听了,眼角也不禁留下泪水,他回道:“其实在成都时,我也知道彭总住在我附近。可是我当时不敢去见他,我总以为未来很长,我们还会再见面。”

“没想到的是,世事无常,庐山之事后,我们再也没能见过面!”

1979年10月,邓华前往广州,见到了彭总的遗孀浦安修。

浦安修告诉邓华,彭总在临终前还挂念着邓华,让妻子在以后见面时转达一下自己的歉意,并把一个金色烟盒交到妻子手中,嘱咐她还给邓华。

原来,邓华酷爱吸烟,甚至曾经给伟人递过烟。在抗美援朝时期,他曾经缴获过一个战利品,就是这个金色烟盒。

后来,邓华看见彭总每日工作劳累,压力很大,就把这个金色烟盒送给了彭总,希望他能缓解一下压力。

此刻,浦安修把这个金色烟盒还给了邓华。

邓华接过后,看着这个象征着两人深厚友谊的烟盒,心中不禁泛起了对彭总的思念和回忆。

1980年7月,邓华因病去世。在临终前,他依旧关心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事宜。

在他的床头柜上,放着的是那个象征着他和彭总珍贵友情的金色烟盒!

从左到右,分别为陈赓、彭德怀、邓华

谨以此文纪念彭总和邓华同志!

0 阅读: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