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潼关县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纪实

潼关全攻略 2024-01-04 14:52:18

本报记者 彭斌

提高应急指挥能力、统筹协同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为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未雨绸缪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潼关县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2023年以来,潼关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树牢红线意识,健全责任体系,夯实安全基础,强化措施落实,着力固根基、建网络、强弱项、补短板,以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夯实城市安全韧性永续发展基石。潼关县应急管理局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安全保障。

高位谋划总揽 健全工作机制体制

2023年伊始,潼关县抓早动快,提前安排部署,多次深入各镇街实地调研,在全市第一个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若干措施》。潼关县安委办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细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各单位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挂图作战,压茬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县5个镇街办成立了由镇街党委书记和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5个应急管理办公室全部挂牌,由专人具体分管应急管理工作,落实了专兼职工作人员197人,其中专职83人,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和24小时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有关工作。

高位谋划,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体制。建立基层应急管理“四个一”工作机制(每周一统计,每月一简报,每月一检查,每月一通报)。县级工作专班积极与镇村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督促镇村有序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统一规范了14类应急管理制度建设,累计制作各类制度牌105块悬挂上墙。优化应急协同机制,总结提升“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精准预报会商、强化预警指挥、突出重点防范、提前转移避险、强化宣传培训、抢险队伍提前预置、效能督查联动、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重视科技提升”等10项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军地联动、全民参与”的应急管理联动体系。指导镇街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信息收集研判发布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利用大喇叭、短信、微信、电话提醒等方式,实现镇域内群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基层应急管理 建立一张网模式

基层基础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前提。

冬季雾、雪天气时有发生,对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如今,在潼关县乡村,接到降雪气象预警后,各村(社区)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组织交通安全劝导员在各自辖区内的平交道口进行安全劝导,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打开雾灯,减速慢行。

2023年12月12日,在潼关县秦东镇人民政府安环应急办,记者了解到,该镇实行全镇应急管理监管网格化,设置镇级、村级网络员,常态化到每个村(社区)的村民小组走访,及时查看、发现各种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处置,有效保障村民安全。在秦东镇应急管理监管网格图上可以看到,按照自然村分组,设置镇级网络员,下设村级网络员,上面对应网格包联村镇领导,并公布了联系方式

“北赤路潼关华阴界、秦东桥头、游客中心、古城广场、四知渡口、黄河风景区、四知鸽子窝滑坡点……”村社区广场、景区、交通要道、滑坡隐患点等监控点的实时画面,可以在秦东镇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LED大屏幕清楚看到,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各类隐患,进行有效处置。指挥平台对16家企业景区进行安全监管,对全镇9个地灾点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对镇域内黄河、渭河河堤实行可视化巡检,依托52个高位监控,可对全镇森林火情、火灾进行实时监控,并实现点对点预警、及时调度指挥处置。

在秦东镇应急物资储备库,棉被、毛毯、低温炉、折叠帐篷、手提灯、救生衣、铁锹、手持喇叭、雨鞋、彩条布等一应俱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据了解,潼关县以提升各镇街的应急能力为目标,建立镇村应急管理一张网模式,采用“2+1+3+1+N”模式(2名组长,1名分管领导,3名专职人员,1名村社区负责人,N名网格员);探索建立5张图、7本台账标准化模式,建立灾害风险示意图、应急疏散路径示意图、20分钟快速应急响应救援图、应急管理监管网格图、辖区企业单位分布图和文件会议落实情况台账、企业单位基本信息台账、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重大危险源和危险作业管理台账、应急物资装备管理台账、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台账、宣传培训教育台账。

同时,在村(社区)设立了应急服务站,平时加强对村(社区)居民应急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防止事故发生。遇有突发情况出现时,应急服务站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有效解决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村(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着眼高效统筹  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队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明确镇街、村(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标准,组建以基干民兵、警务、医务、消防、驻地企事业单位、村民小组长、青壮劳力、社区社会组织及志愿者等为骨干的基层应急救援队伍45支,队员2795人。

目前,潼关县有2支救援队伍,(1支非煤矿山专业救护队,1支民间救护队)共计70余人,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建立政府购买应急管理事务服务机制,坚持“谁调动、谁补偿”原则,加大对社会化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的支持力度,建立与应急救援成效挂钩的补偿机制,推动社会化救援队伍可持续发展。

多部门单位沟通,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建设县级应急广播平台2个,镇街级分控平台5个,村(社区)级应用平台28个,“大喇叭”贯通县、镇、村三级平台,村(社区)共有165个手持式“小喇叭”分布村头巷尾,架起了战时应急、日常服务群众的“连心桥”,有效打通了应急通信的“最后一米”。

通过高效统筹,全面提高潼关县应急救援的反应速度、救援实效,把灾害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最大限度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肩负重任、永不止步。潼关县积极构建抵御重大风险隐患的多层次应急管理体系,大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力以赴、久久为功打造韧性城市,再添城市新魅力,奋力谱写潼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潼关应急管理局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