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早就觊觎国际乒联主席位置,刘国梁若离职,国乒将失去话语权

青砖鉴娱 2025-02-20 09:50:19

文|草木壹

编辑|草木壹

“国乒的这阵‘妖风’到底还要刮多久?”

在刘国梁因为樊振东、陈梦先后退出世界排名成为众矢之的后,国乒好像乱成一锅粥了。

又是所谓的知名体育记者公开发声,喊话刘国梁“下课”,又是国乒前教练直言“国球变样”。

直到现在,网上围绕刘国梁的争议依然无休无止,但他本人始终保持沉默不回应。

只是那些迅速站在“对立面”的人,是否仔细考虑过,刘国梁如今的“可替代性”?

“隐形战场”

“至少刘国梁对于国乒的贡献有目共睹”,这句话到现在其实都无可辩驳。

作为WTT董事会主席兼国际乒联副主席,刘国梁的贡献早已超越赛场。

他主导的WTT赛事革新,将乒乓球从传统的小众赛事推向商业化巅峰。

数据显示,仅2024年中国大满贯赛事便创下门票与赞助双破5000万的纪录,单站为国际乒联创收近亿,这在过去堪称天方夜谭。

更关键的是,他推动的“养狼计划”并非单纯技术输出,而是通过赛事体系重塑,让日本、德国等对手在竞技提升的同时,不得不遵守中国主导的规则框架。

国际舞台上,刘国梁的存在或许也直接牵制着日本对乒联权力的渗透。

近年来,日本凭借资本优势频繁布局国际乒联事务,试图通过规则修改削弱中国队优势。

战略布局既涉及技术层面的器材调整,也包含赛事规则与积分体系的系统性变革,对国乒的传统优势构成了实质性挑战。

2014年国际乒联推行40+塑料球替代赛璐珞球,球体直径从 39.5 毫米增至 40 毫米,重量增加导致旋转强度下降约20%。

这一改动直接冲击到了中国选手依赖旋转控制的技战术体系。

像马龙、许昕等以弧圈球技术著称的球员需要重新适应球体特性。

而日本选手伊藤美诚的生胶速度型打法因旋转减弱获得更大发挥空间。

她在2018年瑞典公开赛连续击败丁宁、朱雨玲、刘诗雯,正是基于对改制后球速节奏的精准把控。

后来的11分制替代21分制的改革更是压缩了比赛容错空间,削弱了中国队通过战术调整实现逆转的传统优势。

2023年国际乒联进一步讨论取消“擦网重发”与“暂停”规则。

前者将直接利好擅长擦网发球的日本选手,后者则限制中国教练组的临场指导效能。

巴黎奥运会取消男、女团体项目,增设混双独立奖牌项目,打破了中国队团体赛的垄断格局。

这些规则变迁背后,日本通过企业赞助、官员游说等方式深度渗透国际乒联决策层。

而刘国梁凭借WTT的商业成功和行业影响力,不仅稳住了中国的话语权,更让2027-2029年世乒赛主办权争夺战从“中日对决”演变为“十国混战”。

这恰恰印证了乒乓球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也凸显了中国在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

面对“饭圈整治”和主力退赛引发的质疑,反对者指责刘国梁“管理僵化”。

但很少有人考虑到背后的深层矛盾在于职业化与完整体制的平衡。

“争议的背后”

WTT强制参赛规则本意是提升赛事商业价值,却与国乒封闭训练的传统产生冲突。

有人说樊振东等人的退赛,实则是国家队与WTT利益博弈的缩影。

而刘国梁的角色恰似“缓冲带”,既要维护国际组织权威,又需保障国乒利益。

这种“走钢丝”的能力,目前国乒管理层无人能及,也是为何有人说“刘国梁暂时无人替代”。

更不容忽视的是刘国梁对危机的前瞻性应对。

2018 年日本断代培养出伊藤美诚、张本智和等新生代时,刘国梁立即启动“梯队年轻化”,迅速推出孙颖莎、王楚钦等新锐;

面对日本乒协游说国际乒联限制中国队参赛名额的提案,他凭借行业人脉和商业筹码将其化解于无形。

这些“看不见的战役”,恰恰是国乒保持统治力的关键。

网上一度有人质疑刘国梁身兼三职,有“独揽专权”成“独裁者”的嫌疑。

他们聚焦其“强权阴影”,有说“马龙 34 岁还在打,年轻队员冒不了头”的。

还有说“WTT成了中国利益工具,反而孤立了自己”的。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网友的态度截然相反。

某雅虎有这样一条高赞的评论,“刘国梁的辞职将是日本乒乓最好的机会。”

这恰恰印证了有人提出的“刘国梁若离职,国乒将失去话语权”的观点。

这种观点引来了很多新的支持者,他们始终认为刘国梁是“国乒的定海神针”。

“没有刘国梁,日本早就在乒联一手遮天”,“商业化和成绩他都要扛,换个人早崩了”。

“那些在网上兴风作浪的人,就是巴不得把国乒搅成一滩混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然这样的评价对于那些从一开始就对刘国梁抱有一定的“敌意”的人而言,说服力并不强。

“这意思是少了刘国梁,国球还能不转了?”

“谁当国际乒联主席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乒乓选手始终世界一流。”

在部分人看来,刘国梁固然有所贡献,但国乒在前辈们的发展下本身就自带“高光”。

体育政治的残酷在于,冠军的荣耀往往属于运动员,而规则的制定者才是真正的赢家。

刘国梁的价值,不仅在于他带领国乒拿过多少金牌,更在于他能在国际会议上为中国争取到多少张投票权,在商业谈判中为乒乓球撬动多少资本。

倘若他真的离开,国乒失去的或许不是一场比赛的胜利,而是一个时代的主导权。

这场争议的本质,早已超越了个体得失,直指中国体育如何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下一个“刘国梁式答案”。

结语

无论如何,大家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国乒真的失去昨日的辉煌,这样的结果任谁都担负不起。

希望在做到“清者自清”的同时,国乒能够越变越好,而围绕国乒的争议能早日平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新华网】【红星新闻】

0 阅读:12
评论列表
  • 2025-02-21 17:02

    话语权为国家带来了多少好处?

青砖鉴娱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