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天要告诉你们一个超级重磅的消息!湖南株洲这个以"火车头"闻名全国的城市,现在要上天了!没错,就是字面意思的"上天"——4月10日上午,株洲首颗本土制造的卫星"星睿十一号"正式下线啦!
株洲造卫星有多牛?
这颗"星睿十一号"可不是普通的卫星,它是株洲市在湖南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土生土长"的娃。从总装、集成到测试(业内叫AIT流程),全都是在株洲完成的!现在它正打包行李准备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预计5月份就能上天啦。
这颗卫星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装备了0.5米分辨率的"超级相机"(全色多光谱相机),具有星下点推扫、侧摆推扫以及视频成像模式,在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不仅能正着拍、斜着拍,还能拍视频!以后咱们的城市治理,像什么智慧交通、智慧能源这些高大上的场景,都少不了它的帮忙。更绝的是,它还能和其他在轨卫星组队,形成"光学+雷达"的双重保障网络。
天上要变"堵车"了?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现在天上到底有多少颗卫星啊?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算起,人类总共才往天上送了不到2万颗"星星"。其中大部分都在2000公里以下的近地轨道上"漂着"。
但是!(重点来了)马斯克的SpaceX一家就要往天上扔42000颗"星链"卫星!这还不算其他国家的计划。这么一算,近地轨道怕是要变成早高峰的北京三环了。
中国为什么疯狂造卫星?
看到这儿你肯定要问:那中国为啥还要建年产1000颗卫星的超级工厂?(没错,说的就是海南那个6月投产的亚洲最大卫星工厂)这不是添乱吗?
其实啊,这就像5G基站建设一样——谁先布局,谁就掌握了未来!卫星在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太广阔了。就拿吉利来说,人家不光造车,还要"造星"!他们的"天地一体化"计划,就是要让未来的吉利汽车变成能连卫星的"太空车"。(想象一下在无人区还能视频通话的场景,是不是很酷?)
卫星也能"流水线"生产?
最颠覆认知的是,现在的卫星制造已经像造汽车一样实现量产了!吉利在台州的卫星超级工厂,采用汽车行业的模块化设计、柔性生产,现在一天能造1-2颗卫星,一年能产500颗!成本还比以前低得多。(突然觉得卫星好像也没那么神秘了?)
天空到底需要多少卫星?
这个问题就像问"手机需要多少APP"一样——需求永远在增长!从天气预报到自动驾驶,从灾害监测到全球通信,卫星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株洲这次加入"卫星城市"俱乐部,不仅意味着中国航天产业链更加完善,更代表着我们普通人离"太空时代"又近了一步!
最后灵魂一问:你觉得未来的天空,会变成什么样呢?是井然有序的"太空交通网",还是拥挤不堪的"宇宙停车场"?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脑洞。(说不定哪天就被卫星拍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