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队的得分榜单,付豪的名字高高在上,464分,挺扎眼的。赵继伟紧随其后,287分,组织后卫嘛,这个得分也算正常。再往下看,张镇麟,172分。
等等,韩德君呢?仔细一看,哦,原来在这儿,466分,比付豪还高那么一丢丢。这就有意思了,党啊!故意把韩德君的名字放在问号后面,搞得好像老将不行了似的。其实啊,看看详细的数据,就能发现一些更有意思的东西。
先说韩德君,265次出手,砍下466分,命中率高达66%。这个效率,简直是恐怖。再看看付豪,358次出手,才拿到464分,命中率53.4%。这差距,有点大啊。仅从出手次数和得分效率来看,大韩这宝刀未老,至少还能再战几个赛季。
为啥要这么写呢?流量呗!老将总是容易被忽视,或者被贴上“廉颇老矣”的标签。但数据不会说谎,韩德君在球队中的作用,依然举足轻重。再往下看,还有几个名字值得关注。
像威尔斯,外援嘛,得分高正常,678分。凯尔弗格,更是夸张,914分,妥妥的得分王。但这背后,也反映出一个问题:辽宁队是不是有点过于依赖外援的得分能力了?张镇麟,作为球队的希望之星,164次出手,172分,命中率40.9%。这个数据,跟他的名气和期望值相比,是不是有点不太匹配?
当然,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得分只是其中一方面。张镇麟在防守、组织等方面,也有自己的贡献。但作为球队重点培养的对象,得分能力的提升,依然是他需要努力的方向。还有李晓旭,老将了,205次出手,192分,命中率37.6%。这个命中率,确实有点低。
但李晓旭的作用,更多体现在篮板球和防守端。他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你看,一份简单的得分榜单,背后隐藏着很多信息。球员的状态,球队的战术,甚至联赛的生态,都能从中窥见一斑。当我们习惯性地将原因归结为球员个人能力时,是否忽略了战术安排和球队定位的影响?
韩德君的高效率,或许得益于球队为其创造的良好进攻机会。而张镇麟的低命中率,可能也与他在战术体系中的有关。其实,辽宁队的得分结构,也反映了CBA联赛的一个普遍现象:对外援的依赖。看看得分榜的前几名,几乎都被外援占据。本土球员想要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这并不是说外援不好,而是说,一个健康的联赛,应该有更多优秀的本土球员涌现出来。只有这样,中国篮球才能真正强大。说回到,它利用了人们对老将的固有印象,制造了悬念,吸引了眼球。但当我们真正了解了数据,才能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韩德君不仅没有“老”,反而依然是球队的重要得分点。也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老将”这个标签。年龄只是一个数字,真正的价值,在于经验、技术和对比赛的理解。就像韩德君一样,只要保持状态,依然可以为球队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