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故事或是名人典故,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这些典故也造就了很多成语来教育后人。比如守株待兔就是在启示人们: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有回报的好事,只有努力才能有收获。
如果人们能从中学到真理,便能少走很多弯路,除了守株待兔之外,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然而,当今社会却有一个名人声称,越王勾践不是个“好东西”,让我们不要再讲卧薪尝胆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易中天,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呢?难道勾践真的那样不堪吗?
勾践无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96年,当时吴国和越国势不两立。为了争霸,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想将越国一举拿下,除去这个眼中钉,可是他却低估了越国,被勾践打得落花流水。
阖闾身受重伤,虽然第一时间被士兵送回去救治,但是因为伤势过重,最终不治身亡。在他临死之前,全家悲痛欲绝,但是阖闾却非常坦然,他将儿子夫差叫到床前,嘱咐一定要替他报仇。
杀父之仇让夫差非常愤怒,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国家无法与越国抗衡。为雪前耻,他将练兵一事提上了日程,不舍昼夜的训练让吴国的士兵越发精壮,作战能力越发强劲。
此时的夫差觉得,是时候找勾践来报杀父之仇了,于是便率兵前去攻打越国。吴国的军队在夫差的带领和指挥下,将勾践的皇城团团围住,此时的勾践四面楚歌,已经是中之鳖无路可走,只能选择自杀或者成为夫差的刀下亡魂。
勾践准备自杀一了百了,但这时大臣文种劝诫他三思而后行,在生死存亡之时,只要能活下来,就有机会翻盘。文种对勾践说:“吴国有一位大臣贪恋钱财和美人,我们不妨拿些钱财和美女去贿赂他,以此来保命”。
勾践听了文种的话,便拿着金银财宝去贿赂吴国大臣,文种为了保住大王的性命,一边向吴国大臣献上财宝,一边请求带他去见夫差。
文种见到夫差后,立刻跪地请求道:“越王勾践愿意投降,也愿意在您的身边伺候您,只求您能留他一条性命”。吴国的大臣收了勾践的礼,也在一旁附和文种。
这时夫差觉得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便想让勾践来到自己门下,然后好好的折磨他。可是伍子胥却极力的反对,他不允许夫差留下活口,他认为勾践老谋深算,如果这次放了他,到时候就会成为吴国的隐患。
但是夫差已经被文种奉承得心满意足,根本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便答应了越国投降。此时,越国已经成为了吴国的附属品,他也不再担心越国能掀起什么风浪,就将吴国的军队从越国撤了出来。
易中天的看法
勾践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来到了吴国的地界,为吴国效力。三年间,勾践带着妻子为吴国做牛做马,终于获得了夫差的信任,也获得了被释放的权利。
三年没有踏足过自己的国家,回到越国后,勾践发誓一定要报这次的仇。为了坚定自己的内心,防止安逸的生活消磨斗志,他还拿了一件兵器放在稻草堆上,每天晚上枕着兵器睡觉。
勾践觉得这样还不够,于是就在自家的房梁上挂了一颗苦胆,只要他抬起头张开嘴,就能品尝到苦胆的涩味。他还命令门口服侍的士兵,每天都要询问:“您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
有了这样的激励,勾践做起事来非常认真,为了体验人间的疾苦,他还亲自与农夫干活。妻子为了帮助他完成建功立业的梦想,也和普通的农妇一样,纺线织布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勾践在吴国生活了三年,性格发生了变化,他的举动也感动了越国人,在他的精心治理下,越国越发的强大,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而此时的吴国,为了扩大疆域达到称霸的目的,横征暴敛,不顾百姓的疾苦,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勾践知道自己的机会就快来了,不久后,夫差带领士兵亲征晋国时,他趁吴国国内兵力不足便发起了突袭,一举将吴国打败。
这时,夫差想起几年前勾践求和的事情,也想效仿他先求和示弱,不成想勾践爽快的同意了。只不过夫差没有那么幸运,勾践不杀他,只是因为士兵要修养一段时间后,再攻打吴国,使其成为囊中之物。
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在激励一个人学会忍辱负重才能苦尽甘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在易中天看来,勾践不是个“好东西”,甚至要求大家不要再讲这个故事,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勾践在与阖闾作战之初,为了能够在气势上压倒阖闾,便组织了一批越国的死士。这些人都是被他以亲人为由要挟而来的,他们的任务就是站在越国军队最前方,面对着吴国的士兵自刎!
勾践的做法无疑是惨无人道的,易中天对他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极大的贬斥。他认为勾践不配作一个君王,他没有最基础的人性,所以才有了前面所说的越王勾践不是个“好东西”。
这样看来,勾践身为君王,连最基本的爱自己的子民都做不到,易中天的批评也不是没有道理。
03结语
一个合格的君王,首先应该把自己的百姓放在第一位。易中天先生的言论固然很有道理,但是也不可否认,勾践确实是一个能忍辱负重的君主。只不过他的手段太过残暴,是治国的下下策。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