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最精彩的莫过于九子夺嫡了,而引爆众皇子向皇位进军的导火线,便是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情。正是由于这次事情,才导致了太子胤礽的被废,随后便发生了震动朝野的引荐新太子风云。在这场风云中,最亮眼的并不是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等众皇子。也不是佟国维、张廷玉和马齐等众大臣,而是初入宦途,毫不起眼的小六子——隆科多!他在关键时刻对其六叔佟国维倒打一耙,告发其拉拢自己保老八胤禩,此举深得帝心,也让隆科多如愿以偿,得到九门提督的官职。但是,就这么一个连自己的六叔都出卖的隆科多,康熙帝相中了他哪点,为什么如此器重他?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明知隆科多是墙头草,康熙为什么临终前还这么器重他?
隆科多本来的起点就比别人高,姑姑嫁给了顺治帝,姐姐嫁给了康熙帝,想不高调都难!历史上,佟国维并不是他六叔,而是名副其实的亲爹。由于跟皇室有这层联系在,也导致从清军入关之后,官场上就流传着“佟半朝”之说,足可见其宗族势力的强大。剧中的隆科多榜首次露脸,便是在康熙帝御驾亲征葛尔丹时期,那时的他仍是一名御前侍卫。由于护驾有功,再加上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深受康熙帝好评,并当众亲手御赐宝刀一把。按理说,拥有这么高的起点,又入了康熙帝高眼,未来一定会繁花似锦。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战事告一段落,隆科多并没有跟随康熙帝回京,而是调往了更偏远的边疆。为此他也非常不满,找了个时机悄悄跑回了京城,从此今后便成了无业游民。自身作为贵族子弟,花销就大,再加上一时没有了经济收入,隆科多很快便陷入了穷困潦倒的状态。为此,他一趟趟挤着笑脸,去现已是尚书房首辅大臣的六叔佟国维家寻求差事,再不可,给点钱也行。究竟去的次数太多,每次不是要差事便是要钱,也导致佟府上下对他没一个好脸色,连管家都敢当着他的面指桑骂槐:“别把那鹰喂得太饱了,你想把它撑死啊?”所以说,那段时刻的隆科多,日子过得相当欠好,整个人却非常消沉,毫无斗志。
究竟隆科多也是一个傲慢的人,碰钉子多了后,也就不乐意一趟趟跑佟国维府上了。为了保持生计,也就不得不凭借自己从前的军功,跑去户部借点银子过日子。要不怎样说,他点儿背啊,喝凉水都塞牙。由于黄河水患,需求赈灾了,康熙帝才发现国库竟然空了。随后,先派老四胤禛下江南筹款赈灾,后又开始部署追缴户部欠款的事宜。好巧不巧,隆科多这类依托军功借银子不还的人,成了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的首选!就这样,京凌副将马国成和原顺天府尹隆科多,成了继老状元后第二批被叫上大堂催银子的人。究竟是两拨人博弈,他俩又是武将群体中被催缴的代表,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呢。公然,听到喊这俩人去还钱,气氛其时就凝固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人群中有一个喊了一嗓子,不怀好意的鼓动他俩:“国成,小多子呀,咱们但是刀枪里滚出来的,咱可别丢份啊!”其他人又喊:“对,精力点儿!”于是隆科多榜首个站出来,精精力神的大步向前,而马国成呢,则将鞭子一甩,绕脖子半圈后,嘴里来了一句C,大模大样就进去了。但隆科多耍了个心眼儿,尽管在外面他是榜首个迈出脚步,昂首阔步往前的。但是比及了屋子里,他却缩到了一边,直到听到马国成那句经典的国骂出口,整个人都傻了。
毫无疑问,马国成被老四胤禛树了典范,官服被扒,押下去候审了。低着头呆呆站在一边的隆科多也算逃过一劫,惊慌不决之后,六叔佟国维那又没借到钱,只得将自己的宝刀当了还钱。由此可见,隆科多这个人爱面子,不然也不会为了保持面子生活而去借钱了。与此同时,他还非常识时务,全部都向利益看齐,不然也不会没皮没臊的,一次次被佟国维的管家明讥暗讽的。可以说,这时分的隆科多,连饭都快吃不起了,人生走向了最低谷。万般无奈之下,才不得不一再自取其辱,登六叔佟国维的门求助。但很快,随着热河八大山庄被围事情的发生,隆科多飞黄腾达的时机到了:尽管这次热河狩猎,佟国维没有跟着去,而是留在京城处理政事。但那儿发生了啥事,他作为尚书房首辅大臣也是知道一些的,究竟图里琛打前站,现已提前从热河回来向他汇报了详情,并做好迎候圣驾的预备。自古,废太子是大事,这也预示着朝中的势力将会进行一次洗牌并重新站队。这关于佟国维这样的朝中大臣来讲是大事,一旦站错了位,那便是万丈深渊。尽管这种事对佟国维来讲是危险,但在现已跌入低谷的隆科多来讲,却是时机。所以,他才会再一次找上门,讲了自己的看法,却被佟国维怼了一顿:“看你飞扬浮躁,什么旧太子要废,新太子要立,你当这是投注押宝呢?押中了就飞黄腾达,如果押不对呢?那可就声名狼藉了!”
说是这样说,但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佟国维仍是决定让隆科多出山,给他派了个理藩院的小官。之所以把他派到那里去,便是由于那里即将会关进三个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废太子胤礽,一个是大阿哥胤禔,还有一个是十三阿哥胤祥。前两个皇子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便是老十三胤祥,也是佟国维给隆科多预备的大礼。为啥这样说?便是由于,在热河的时分,康熙帝就当着众人说过一句话,说要重新选太子:“这个新太子是谁,朕心里没有底,但仍是这一条,这个人一定要有德,胤祥在这一点上就不错……”正因如此,才有了图里琛来探望这三位皇子,唯独对老十三胤祥非常上心,不只送炭、送菜,还送了一壶好酒,末端悄悄告知他:“皇上昨天晚上下旨关了您今后,都还在夸您有情有义呢!”尽管这一次佟国维派隆科多干理藩院的差事,让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跟六叔诉苦,说感谢他给自己派了个赔笑脸,赔小心的差事。但佟国维却告知他,佟家之所以能长盛不衰,靠的便是一条祖训,那便是:“不要一条道走到黑!”现如今太子胤礽被废,新太子还没选出来,路途一下子就多出来很多条,那咱佟家就得都去探探路,哪条路通了,咱就走哪条。
但是,就其时的状况来看,在佟国维和隆科多眼中,显然是老八胤禩夺嫡成功的期望最大!一方面,老八胤禩接下了刑部冤案的差事,并圆满完成任务,挑拨了皇上跟太子的联系。另一方面,在热河,也是老八胤禩替代皇上招待那群王公大臣,末端还被封为亲王。更重要的是,在状况还不明朗的时分,老八胤禩府上来了个神秘道士,算出什么“八大王”、“八王大”啥的。被老八胤禩带到康熙帝面前时,康熙帝竟然没有呵斥,还说了一句:“江湖术士的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妖言,由于他多少也能代表一些民意嘛。”这时分,电视剧给了佟国维、马齐和张廷玉一个镜头,佟国维是一直看向康熙帝的,且一副茅塞顿开的表情,马齐是看向佟国维的,只有张廷玉低头不语。本来佟国维就倾向老八胤禩那里,接刑部冤案这个差事之前,便是他俩商量后的成果。还说什么皇上不怕做错事,就怕不做事,极力鼓动老八胤禩上。这一次又有了这么一个表态,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已然老八胤禩民意现已有了,圣意还不清楚,若是当官的意思也表示一下,岂不是万无一失了?这才是佟国维立马召集大臣们,联名引荐老八胤禩的原因所在,甚至在发现张廷玉还没表露心计,还跟马齐借喝茶讽刺他呢:“马大人,今天茶房奶子沏的不错,从速趁热喝了吧,一会儿凉了,再喝那味可就两样了。”
但是,很快康熙帝的一次忽然拜访尚书房推举新太子现场,又让佟国维增加了疑虑。由于他好像对老八胤禩的遥遥领先不感兴趣,不只提出要放出老十三胤祥,还跟张廷玉在讨论几封有关老四胤禛赈灾省份的奏折。不只如此,当晚康熙帝还特意喊佟国维一同吃饭,在饭桌上皇上也很含蓄的告知佟国维。你我岁数都大了,老眼昏花的,咱不能只管自己,也得为后代考虑:“你要退下去,你的后人可以上位,作为你宗族持续兴荣的价值。”这时分,佟国维就现已感到不太妙了,由于他也摸不透皇上究竟是什么意思?若是自己猜对了,那今后便是拥立之功,皇上忌惮这种事,让自己下去,说得曩昔。若是自己猜错了,会给新太子造成一定妨碍,那让自己下去,也说得曩昔。随后,他便有了个主见,当晚散了席,连夜又将隆科多喊了过来,并说了一句非常有内在的话:“有人辞官归故乡,有人星夜赴科场。”显然,辞官的会是佟国维,而赴科场博取功名的将会是隆科多,这也是佟国维选定的后人。但是,怎样让自己有价值的辞官,又怎样让隆科多有价值的上位,佟国维给了一个途径。那便是,让隆科多去引荐老四或老十三去,自己持续引荐老八胤禩:“六叔,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老烧着八爷的热灶,让我去烧四爷和十三爷的冷灶。”
但是,佟国维真的乐意抛弃权利,回老家养老吗?并不乐意!若全部都是跟康熙帝商量好的了,自己下台,换隆科多上台。那底子就不必这么大费周章,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必要眼红脖子粗的,非要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支撑老八胤禩,从而跟康熙帝争个对错。所以,那一晚他离开皇宫回家,并在见隆科多之前,对着镜子说了一句:“皇上,微臣虽是老眼,却不昏花!”并且,在向隆科多夸耀自己这副眼镜的时分,嘴里说的是让他拿去看看,但没有一丝要给他的意思。最终,面临隆科多的质疑,为什么要去烧冷灶,佟国维也并没有给出解说,由于他也看不出老四胤禛比老八胤禩有优势,而只能敷衍曩昔:“你也许会认为我为什么不去烧四爷的冷灶,其实,热灶烧欠好,更简单引火烧身。”事实上,别说佟国维了,换任何一个人都看不出,这时分的老四胤禛有时机盖过其他皇子成为太子。别人不信,连他自己也不信,邬思道给出的主见也是没戏。但就其时的状况来讲,老迈胤禔被皇上骂是蠢猪,并被永久圈禁;老二胤礽,也便是原太子现已被废了;老三胤祉被皇上骂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也没戏。所以,能选的皇子其实就两个,老八胤禩和老四胤禛。其实佟国维是有私心的,自己去引荐胜率更大的老八胤禩,而让隆科多去引荐老四胤禛。
但是,隆科多并没有听佟国维的,他犹豫了一晚上,嘴上喊着做人难,难做人,并最终下定了决计。那便是,不按原先拟定的思路走,而是选择推掉九门提督的申请,并出卖佟国维!若是他们串通好的剧本,隆科多也没必要喝一晚上闷酒,并发出这么一声感慨。佟国维说的话很清楚,便是让隆科多去保老四胤禛的,但是他却在康熙帝面前说的是六叔让自己去保老八胤禩。正因如此,比及了引荐新太子那一天,见康熙帝对大家选出的人选颇有微词,张廷玉见机行事,立马重新引荐废太子胤礽。佟国维才慌了,由于他的预案中底子就没有引荐废太子胤礽一说。在他的榜首反应中,自己和隆科多都没押对宝,这对佟家将是灭顶之灾。所以,才会歇斯底里的跟张廷玉死磕,说他是奸臣,并跟康熙帝顶撞起来。直到隆科多被宣上殿,佟国维才舒了一口气,尤其是他这句:“后人自有后人福,莫为后人做罪人!”不论怎样说,隆科多这次赌对了,由于不论引荐哪个皇子当太子都是个死局。要知道,之所以康熙帝说要引荐新太子,便是由于八大山庄被围事情中,出现了一封假造的太子调兵手谕。他本来想一查究竟,但是听了张廷玉的话后,又陷入了深思,是啊,怎样查都是错!所以,康熙帝决定假戏真做,将调兵手谕信认为真,并以废掉太子,引荐新太子为钓饵,试图将那个造假之人钓出来。
为啥老十三胤祥被放出来时,老八胤禩他们慌作一团,为啥废太子复立之后,老十四胤禵要跟老十三胤祥打架啊?原因就在这里,他们必须得想办法洗清这封调兵手谕,跟自己有联系的嫌疑。所以,谁得票最高,谁便是太子被废的直接受益人,谁就最有动机去假造那封调兵手谕,这全部不过是康熙帝跟张廷玉做的局罢了。已然嫌疑人现已浮出水面,那么还身为钓饵的太子胤礽洁白,也就顺理成章了。本来康熙帝跟佟国维一同吃饭,意思是怪他在引荐老八胤禩这件事上太过积极,不要串联,不要有意识的去组织。然后呢,选一个小辈上来,你呢就当个老好人别表态,别作为,安稳等退休就行了。佟国维呢,则觉得,尽管自己迟早得下去,但不能在这关键时刻下去,何况老八胤禩能当太子有九成掌握,这时分下去了,亏大了。至于隆科多呢,就去烧冷灶吧,如果今后老四胤禛发达了,你便是顶梁柱了。但隆科多回去后,越想越不对劲,感觉这是一个坑,不能往里面跳。所以,他高超就高超在,既没有接受佟国维以自己退休为价值,给自己安排的九门提督职位。也没有用这个身份去引荐老四胤禛当太子,而是选择了依靠皇上,不去表这个态。那作为康熙帝,就算知道隆科多是随风草,一方面自己跟佟国维有言在先,以他的退,换后代的进。另一方面,隆科多此举也在帮自己,且关键时刻没有结党,是站在自己这边的,那为啥不必呢?
并且,就算隆科多当上了九门提督,康熙帝也时刻在监督着他,并没有放松警觉。隆科多这小子也确实能藏,当九门提督的那段时刻,尽管跟老八胤禩也眉来眼去的,但终归没有走到一同。究竟之前的佟家就跟老八胤禩走的近,朝堂之上,面子工程嘛。不然的话,邬思道在关键时刻也不会忧虑隆科多被老八胤禩拉拢,究竟若真是老八胤禩的人,他也就没有忧虑一说了。你认为康熙帝不知道隆科多倾向老八胤禩啊,他当然知道,并且还会刻意让大家都这么认为。只有这样了,才会让老八胤禩他们对九门提督的隆科多放下戒备心,关键时刻还认为他是自己的人呢:“我和九爷十爷,有隆科多的人维护,万无一失。”不然,康熙帝驾崩那晚,老十三胤祥也出不了九门,去不了丰台大营。隆科多在其时其实也很疑惑,皇上都病重了,我究竟该扶持哪个皇子啊,为此还特意又去找了现已在家养老的佟国维,佟国维告知他,谁也别保,等皇上发话。公然,隆科多就比及了临终前的皇上发话:“你总怪你六叔佟国维压着你,其实你是冤屈他了,真正压着你的是朕,你这把宝刀,朕便是要比及最要紧的时分才用啊。”这其实是给隆科多灌鸡汤呢,又是夸他,又是帮他赎回宝刀,还以拥立之功封他一等公的。不然的话,也就没必要再给张廷玉一封圣旨,说隆科多竟敢勾通老八胤禩的话,就取他的狗命!虽说夺嫡当晚,隆科多去拿圣旨的旅程,远比老十三胤祥去丰台大营近。但他仍是采取其随风倒的策略,静等那几个皇子争斗,比及老十三胤祥带兵回来,才宣读了传位诏书。
当然,康熙帝也可以选择不必隆科多,但谁让他有仁心呢,答应了佟家的事,就得办到。既会用人,也会利用人,还能制衡他,这才叫帝王之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