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胡宗南的副手,后率领十万人投诚,建国后活了近百岁

微风轻扬梦起航 2025-01-13 16:54:08

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将领中起义或投诚不乏其人。论其影响力,裴昌会虽然不是影响力最大的,但在率领十万人起义、投诚后,裴昌会从军队转入地方,一直为新中国建设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更为两岸统一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虽然他早在抗战期间就与八路军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但因为担任民革副主席的原因,一直到了93岁高龄才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四十年的梦想。

唯一遗憾的是,当裴昌会老人在96岁离世之时,远在台湾的亲人未能回到他的身边,而在抗日战争之中,裴昌会更有多达七位亲人也为抗战付出了生命。回首裴昌会的一生,我们更清晰地明白,“革命不分先后”这句话的伟大意义。

一、弃商从戎,步步高升

1896 年 10 月 23 日,裴昌会出生在山东潍县的一户商人家庭.

裴家家境殷实,裴昌会得以进入新式学堂接受教育。

中学毕业后,1918 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在山东招生,已经22岁的裴昌会一举考入步兵科,与未来声名显赫的陈诚成为了同班同学。

毕业后,裴昌会并未如陈诚那样前往南方加入黄埔军校,而是留在湖北开始了军旅生涯。

1922至1926年间,裴昌会从学兵营的连长升到上尉参谋、少校团附。而此时他的同班同学陈诚已经担任了国民革命军中将师长,此后更是一路晋升到一级上将这样的高位。甚至就连陈诚的学生、与裴昌会同岁的胡宗南1927年就担任了少将旅长。正所谓一步错,步步慢。

1926年,裴昌会觉得继续留在湖北军阀那里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就听从了保定军校同学的劝告,奔赴新成立的金陵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职。

这所学校是由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所创办的,主要是为迅速崛起的五省联军培养基层军官。

作为保定军校的高才生,裴昌会得到了重用,被孙传芳委任为上校教官兼任区队长一职,紧接着又迅速升为五省联军教育处处长。

然而,裴昌会在孙传芳部下,刚刚崭露头角,作为北伐首要目标之一的孙传芳就一败涂地,匆匆丢下军队,下野逃往了天津租界。

作为孙传芳的残部,裴昌会也被收编,不过由于裴昌会出色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同学陈诚的推荐,仍然在1929年获得了蒋介石的赏识与重用,被任命为上校团长。

二、与八路军亲密合作,七位亲人惨遭日寇杀害

1937 年,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此时,已升为四十七师少将副师长的裴昌会,奉命到河北、山西抗日最前沿作战。

就在这个时候,裴昌会与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开始了联合抗日,甚至一度受朱德的直接指挥。

1938 年 5 月中旬,八路军总部传来一份紧急情报:绛县据点内一个大队的日军准备对裴昌会部队据守的横岭关阵地发起偷袭。

裴昌会接到这一情报后,亲自率领两个团,在横岭关附近布下天罗地网,就等着狂妄自大的日寇自投罗网。

然而,因裴昌会四十七师负责伏击的部队急于求胜,过早地展开围攻,致使狡猾的敌人寻机逃往闻喜县城方向。

1939年1月下旬,裴昌会再一次收到来自八路军总部的电报:太原方面的日寇派出一个联队三千余人,目标直指风陵渡一带。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情,裴昌会与八路军陈赓部紧密配合,在洪洞、古县一带设伏,经过两天半的血战,这股日寇除了数百名残敌突围外,几乎全军覆灭。

从1937年一直到1942年期间,裴昌会一直坚持在山西、河南、山东等敌后战场抗战,而这些地区正是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二零师主要活动地点,在这三四年间,他与朱德、刘伯承、贺龙等八路军将领关系密切,携手抗日。

就在抗战刚刚打响不久,裴昌会的老家山东潍县不幸沦陷于敌手。裴昌会的家园遭到了日寇的洗劫,年迈的母亲以及兄弟姐妹数十口人背井离乡,跟随裴昌会的军队四处辗转迁徙。

在一次敌后的转移中,包括裴昌会的妻子姚琳卿、三儿子、侄女、外侄孙在内的七名亲人惨遭日寇杀害。

裴昌会一面忍受着失去亲人的巨痛,一面继续投身于抗击日寇的战斗之中。

历经过长达五年的敌后战场浴血奋战,裴昌会因为战功先后升到四十七师师长、第九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副总司令,但也因为与八路军关系太过亲密,被视为亲共分子,最终被调离了敌后战场。

1942年,裴昌会到陆军大学将校班学习深造。这实际上是因为蒋介石觉得他太过亲共,同时又因为他战功显赫,不好直接处理他,只能明升暗降,同时希望经过在重庆的教育,能够改变他的思想。

1944年春,日寇发起了豫湘桂战役,裴昌会再一次被人想了起来,临危受命赶回第四集团军奔赴虎牢关,掩护第一战区的撤退。

然而,随着汤恩伯在河南的一溃千里,尽管裴昌会指挥有方,这场会战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裴昌会只得率领部队撤退至卢氏县,也就在这个时候,远在西安的胡宗南成为了裴昌会的直接上司。

三、历经波折,率十万人起义、投诚

在解放战争中,作为胡宗南的真正下属,1947年,裴昌会参与了进攻延安的作战,其部下甚至将毛泽东留在窑洞中的书籍洗劫一空。以至于在四年后,裴昌会作为起义将领,被特邀参加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时,还曾经专门向毛主席为了这件事道歉,而毛主席不仅没有怪罪于他,反而称赞他在延安期间,不仅没有大搞破坏,反而在延安铺路、架桥,做了好事。

也就是在这次进攻延安中,裴昌会亲眼目睹了毛主席那简陋的住处,再加上抗战期间,他曾经与朱德、贺龙等中共将领都曾经并肩作战过,所以在整个解放战争之中可谓是出工不出力,战绩平平,完全没有了抗战时那种拼命的劲头。

一直到了1949年4月,国民党大势已去,但仍然不甘心失败,将胡宗南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成为了西安绥靖公署,以图垂死挣扎。

就在这个时候,裴昌会担任主任的潼关指挥所也升级为第五兵团司令部。裴昌会身兼绥署副主任和兵团司令官两职,在国民党残留在大西南的部队中地位仅次于曾经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

面对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裴昌会既无力回天,同时也不想为其殉葬。

当他所属部队撤到宝鸡时,裴昌会遇到了原部队的军需处长李希三,这个李希三原来是一个共产党员,虽然后来脱离了共产党,但在中共之中熟人比较多。

在李希三的劝说下,裴昌会坚定了起义的决心。并委托李希三代他去联系正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准备入川的“老朋友”贺龙。

贺龙、胡耀邦等解放军将领对裴昌会的起义表示了欢迎,并给予了积极的回应。

经过李希三与贺龙、胡耀邦的联系和约定,解放军与已经改编为国民党军第七兵团的后卫部队保持着半天的行程(约30华里),以便裴昌会能够从容地发动起义。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意外情况导致裴昌会这次起义蕴量了整整三次,才最终成功:

第一次,裴昌会早在剑阁就想起义。

裴昌会率军退到剑阁县城后,认为剑门关作为古代著名的关隘,地势险要,也是解放军入川的必经之地,在这里起义将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五十七军军长冯龙奉胡宗南命令率直属部队乘车到达剑阁。裴昌会心里清楚这个冯龙就是胡宗南派来监视自己的,于是便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冯龙离开剑阁。

然而,冯成刚一走,就接到了右翼交警总队已经溃散,五十五师也不知去向的消息,与此同时,剑阁城北和城西也传来了密集的枪声。在这种混乱不堪的局面下,裴昌会别无他法,只得率领兵团部暂时离开剑阁,第一次起义计划无疾而终。

第二次,在绵阳再次错过起义良机。

裴昌会率兵团部撤到了绵阳后。他深知此时形势严峻,必须想办法稳住局面。

他决定将计就计,先命令冯龙率领第五十七军直属部队、九十军人力输送团的一个营以及刚报到的三十六团,在绵阳涪江西岸占领阵地,负责掩护大部队撤退。

这其实是为了支走冯龙,以便起义顺利进行。然而,冯龙并没有乖乖地待在绵阳,他一路退却,跟着裴昌会,先是到了罗江,然后又折返德阳,始终跑在兵团部的前面。

第三次,在德阳终于起义成功。

绵阳起义末能成功,好在没有被发觉。裴昌会继续带着部队向德阳方向撤退。

1949年12月23日晚,裴昌会终于在德阳孝泉镇发表了起义通电,命令所属部队就地起义。

裴昌会的起义通电得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纷纷响庆,川陕公路以西的部队以及成都的一一九师纷纷复电响应,随着兵团部一同起义的部队再加上败退过程中向解放军投诚的部队达到了十万人。

1949年12月24日,刚刚宣布起义,裴昌会就应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之邀,从孝泉镇出发,前往德阳。

到达德阳后,裴昌会与胡耀邦进行了亲切的会面。会面伊始,裴昌会便送上了七兵团所属各军布暑地图以及全部人马、武器、弹药、装备、器材等表册。

25日上午,裴昌会与贺龙会面。早在抗战期间,裴昌会就曾经与贺龙并肩作战共同打鬼子,所以这次一见面,贺龙首先打消了裴昌会当年进攻延安的顾虑:“先把话说清楚,在战场上打死的人不算血债。”

1950年元旦,贺龙邀请裴昌会率领七兵团司令部人员,紧随贺龙的步伐,抵达了成都。

1950年的4月,裴昌会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在四川起义、投诚、被俘的国民党军队的整训。为此,裴昌会派遣专人设立登记点,成功接收了原西安绥署散落的三千多名人员,并妥善安排他们在西南军大川西分校和十八兵团随营学校接受教育和培训。

四、转业地方,九十三岁入党

1950年,裴昌会作为起义将领,被特邀参加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还在大会上发了言。会后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单独接见。毛主席夸奖了他在起义中的贡献,并送给他一本《改造我们的学习》,鼓励他在新中国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

裴昌会从北京回来不久,原来的起义部队开始整编。裴昌会认为自己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国民党军,对行军打仗早就厌倦了,想就此退出军界,转业到地方工作。

于是在部队整编结束后,裴昌会前往川北行署担任行署副主任兼工业厅长。与此同时,他还兼任着川北土改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52年11月,裴昌会调任西南纺织工业管理局局长。面对这个全新的领域,他尽管年近花甲,但他在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深入了解纺织行业的各个环节。他积极参与了西南几个大型纺织厂的建设,亲自到现场考察,与专家们交流意见,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也就在转业地方之时,裴昌会第一次提交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然而党中央以及西南局认为裴昌会继续留在党外更恰当,更有利于统战工作。

于是裴昌会就在南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先后担任民革川北地区和四川省委员会主任委员、民革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从1952年一直到1986年,几十年间,裴昌会在民革的组织和思想建设,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实行组织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促进祖国统一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裴昌会在晚年不止一次说过:“我最大的心愿是加速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使海峡两岸分离了几十年的亲人欢聚一堂,共叙天伦之乐。两岸同胞,携起手来,为振兴中华、造福子孙作出贡献!”

早在抗战之中,裴昌会就有七位亲人牺牲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解放战争起义前,裴昌会除了长子裴大超。他的第二任妻子、包括幸存下来的二儿子还有两个年幼的儿子、一个女儿先后被胡宗南送去了台湾。

裴昌会心中虽然担忧在台湾的亲人,但他不想就这样被蒋介石和胡宗南摆布,于是毅然率领十万人宣布起义。蒋介石得知后气得要杀掉他的妻子、子女,后来经人劝说才放过了他们。但由于两岸分离,一直无法再一次见面,一直到了改革开发,两岸开始交流,才终于有机会通过信件、电话进行联系。

自解放以来,裴昌会一直备受党组织的信任。他肩负着众多重要的领导职务,为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在这漫长的40年革命实践中,他亲眼目睹了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对党的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对党的不懈追求从未改变。

8月23日,当裴昌会躺在病床上得知这个消息时,他的内心激动不已,眼眶中瞬间充满了喜悦的泪水,连连说道:“感谢党,感谢党,40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真是太高兴了!”

1992年3月23日,裴昌会在重庆病逝,享年96岁。一直到去世之时,裴昌会身边也只有在铁路工作的长子一家。一直到此时,裴昌会仍然念念不忘在台湾的亲人,盼望着两岸统一,全家团聚。

参考资料:

《炎黄春秋》:胡耀邦与裴昌会信义相交

《军事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国民党军的教育改造——以西南地区起义、投诚、俘虏的国民党军为例

《党史博览》:走向光明:1949年12月川西川北地区国民党军纷纷宣布起义

《文史春秋》:1947:延安保卫战

《军事历史研究》:1940—1943年间国民党南太行游击区研究

《团结》:民革,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