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民国上流社会太太们;大贪官刘青山的全家福

历史小破 2024-10-12 10:30:41

一组经过精心上色处理的历史人物老照片,仿佛穿越时空的窗口,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故事与传奇的时代。这些照片中,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栩栩如生,他们的面容、服饰乃至背景都被细腻地赋予了色彩,使得历史的片段在眼前生动再现。

1924年,在东北,三个姐弟快乐地外出游玩。两个姐姐分别站在弟弟两侧,紧紧握着他的手,三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不言而喻。大姐以两条俏皮的麻花辫和甜美的笑容赢得了邻里们的喜爱,她身着一袭自己钟爱的印花长袍,更显活泼可爱。二姐则梳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身着斜襟小褂与裤子,她平日里十分注重整洁,性格内敛而谨慎。由于年幼,弟弟的穿着并未过多讲究。在那个时代的东北,家庭观念中并无重男轻女之分。

这张照片捕捉了民国时期上流社会太太们步行前往活动的瞬间。尽管她们的容貌各不相同,但共同散发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每位太太都烫着时尚的卷发,身着合体的旗袍,外面披着一件考究的大衣,脚踏着光亮的皮鞋,手上戴着精致的手套,还提着款式各异的手提包。这样的装扮,无疑是当年富家太太们出席活动时的典型装备,彰显着她们的尊贵与时尚。

1947年的北京,颐和园迎来四位好姐妹的欢乐身影。她们烫着时尚的卷发,身着色彩斑斓却风格统一的旗袍,这些旗袍均由当时备受追捧的阴丹士林布料精心裁剪而成,尽显她们作为都市丽人的独特韵味。

早在30年代的上海,拥有一件“阴丹士林蓝”旗袍便成为了女性睿智、沉稳、学识、高雅与明智品味的标志。而今,这四位姐妹身着的阴丹士林旗袍,让她们在颐和园中游走时,更添一份非凡的气质。

她们的皮鞋款式各异,却都精致小巧,是当时女性梦寐以求的时尚单品。烫卷的秀发、修身的旗袍与脚下的皮鞋,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女性时尚的标准配置。在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中,这四位好姐妹以她们的时尚装扮,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42年春节之际,北京一位女子身着新装,虔诚地在神佛面前的供桌上布置供品。桌上点着香烛,香烟缭绕,供果琳琅满目,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墙边摆放的蜜供,它们被精心排列成五个一组。蜜供作为老北京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祭祀甜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用面粉、蜜糖等材料精心制作而成的一种甜点。根据祭祀对象身份的不同,蜜供的数量也会有所差异。

1941年的广州,一位新娘在花轿中端庄而坐,头戴璀璨的凤冠,身披绚丽的霞帔,身着精致的绫罗裙,脚踏光亮的黑皮鞋,这一身装扮尽显其出身名门望族的尊贵。尽管乘坐花轿出嫁在当时被视为无上的荣耀,但对新娘而言,这却是一场身心的考验。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新娘需在厚重的礼服下保持端庄,同时还要忍受轿内密不透风的闷热。为了增添婚礼的喜庆氛围,轿夫们还会特意绕远路,使得新娘在轿中备受煎熬,历史上不乏新娘因不堪忍受而中暑晕倒的记载。

这是一张极为难得的照片,展现了三位满族女性的风采。照片中坐在了最右侧的位置是醇亲王载沣的福晋、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苏完瓜尔佳·幼兰,而在最左侧,那位体态丰腴、气质华贵的女子,则是幼兰的妯娌——载沣六弟载洵的福晋必禄氏。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坐在两人中间的女子,她的身份令人充满好奇。在幼兰与必禄氏这两位身份尊贵的女性之间,她竟能稳坐中央,气场之强大令人赞叹。这位女子正是老醇亲王奕譞的第三女,醇王府的三格格。在满族的传统家庭中,大姑子与小姑子在嫂子与弟媳面前拥有着近乎长辈的地位。

1951年,时年35岁的大贪官刘青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在这张照片拍摄之时,他的第三个孩子还未出生。画面中,刘青山身着挺括崭新的中山装,妻子则穿着刚定制的女性军装,两个孩子同样打扮得十分时髦,身着流行的短裤与小衬衫。他们一家人的衣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毫无补丁痕迹。或许在当下,这样的穿着并不显得特别,但若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便显得尤为不同。

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部分地区仍在解放初期,许多人仍处于食不果腹的困境中,更不用说穿着如此整洁、体面的衣物了。在那个年代,连拍照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许多人直到建国几十年后才得以实现这一愿望。

与普通人相比,当时的领袖们也同样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毛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开国少将程悦长在1950年回家时也穿着补丁衣物。然而,刘青山却逐渐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逐渐变得骄奢,滥用职权,侵吞救济粮款高达171.6272亿元旧币(旧人民币,10000元等于现在的人民币1元),挪用公款享乐,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这些上色老照片不仅还原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更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它们如同一部无声的历史纪录片,记录着那些曾经辉煌或平凡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

3 阅读:524
评论列表
  • 2024-10-14 19:43

    那个年代拍照片是大事,一般人都会打扮漂亮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