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清华校长去了台湾,北大校长去了美国,南开校长:我不走

岛主历史观 2022-12-08 08:35:56

1937年7月29日凌晨两点,日军战机直抵天津,专程轰炸南开大学,校园在轰鸣声中被夷为平地。

外国侵略者竟公然轰炸大学校园,一时间引起舆论哗然。记者招待会上,日军军官恬不知耻地宣称:“南开大学是一个抗日基地。凡是抗日基地,我们就要一律摧毁。”

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先生则公开声明道:“日军烧掉了我几十年的心血,但只要国家有办法,能打下去,我头一个举手赞成!打完了仗,再建一个南开!”

在整个民国教育界,张伯苓抗日是最积极也最明目张胆的。这一切,与他的早年经历有关。1876年,张伯苓出生于天津的书香门第,5岁入私塾,15岁考上中国第一所海军军官学校——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在校期间成绩优异,专业课门门第一。军校毕业后,张伯苓带着一腔热血参加了中日甲午战争,却亲眼目睹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惨状。他痛定思痛,认为中国挨打的主因是教育落后,从而立志投身教育事业,于是决定退役,改行办学。

随后,张伯苓便耗费毕生精力,与亦师亦友的严修一起,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接办四川自贡蜀光中学,形成了著名的南开教育体系。百年以来,南开育人无数,仅中华民国第一届院士中,就有9人毕业于南开,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后来的周恩来总理更是张伯苓言亲自教出来的南开校友。

张伯苓被尊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位创造者”,他倡导新式教育,注重体育教育、戏剧教育、音乐教育、环境教育和爱国教育,还带着学生踢足球、打桥牌、骑自行车郊游,与学生们一起表演西方话剧。与此同时,南开也是中国最早开展性教育的学校,张伯苓给学生们讲手淫的害处,查禁黄色小说,严禁学生逛妓院。

张伯苓时期的南开,管理是十分严格的。每次假期结束返校,都要检查学生的手指是否有烟渍薰黄,还要闻口袋里是否有烟味。有学生顶撞张伯苓:“你说抽烟不好,那你怎么还抽?”张伯苓闻言当场把兜里的烟扔掉,笑着说:“好,我不抽,你也别抽。”从此,终身戒烟。张伯苓很注重形象,经常教导学生要勤梳洗,说:“人可以有霉运,但不可挂着一副倒霉相。”另外,张伯苓也是中国最早提倡奥林匹克运动的人,与张学良一起资助刘长春参加了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

1923年,南开办了女子中学。第一届南开女中毕业典礼上,张伯苓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至今仍广为流传:“你们将来结婚,相夫教子要襄助丈夫为公为国,别要他去升官发财。因为男人发达了以后,第一个看不顺眼的就是你这个原配夫人。”曾经的南开,是不亚于清华北大的存在,1938年,三所学校合并为西南联大时,张伯苓也是三位校长中地位最好的,毕竟清华校长梅贻琦以及北大校长蒋梦麟都是他的后生晚辈。而且必须强调的是,清华和北大都是公立大学,而彼时的南开是私立大学。

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信仰一个学校的表示,就看他是否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其他都是虚的。而北大校长胡适就曾坦言道:“老实说,我们家的子弟都送去南开了。”何止胡适,当时的政界、学界名流,诸如袁世凯、段祺瑞、冯玉祥、梁启超、陶行知等,也都把自家孩子送进了南开。

直至二十年前,南开似乎也还是与清华、北大并驾齐驱的顶级名校,以至于笔者小时候被父母寄予厚望,目标就是“1清华2北大3南开”。可惜的是,近些年来南开似乎没落了,甚至在中国大学排名中掉出了前十名。说回张伯苓。1949年前后,清华校长梅贻琦去了台湾,北大校长胡适去了美国,只有南开校长张伯苓选择留在大陆。当然,这与周恩来的极力挽留有很大关系。

张伯苓与周恩来相交40年,师生情深,感情甚笃。1913年,周恩来考入南开中学,在校4年期间得到了张伯苓的青睐赞赏和长期资助。对于这个得意门生,张伯苓是十分喜爱的,以至于1919年南开大学首次招生,张伯苓准予周恩来免试入文科学习,二人再续了师生情谊。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周恩来担心张伯苓在重庆的安全,辗转托香港的南开校友给张伯苓送信,不让他去台湾。张伯苓收到信后,看到“飞飞”的署名,知是爱徒周恩来无疑,遂决意留在大陆。1951年2月23日,张伯苓因中风在天津寓所病逝,享年75岁。

0 阅读: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