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亿砸下去,城中村改造全覆盖,这是什么节奏?拉着地级市一起‘拼命’,这是救楼市,还是救命?”
我们得承认,这一次,住建部、财政部出手太狠了!从一开始只照顾35个超大城市,到如今扩展到300个地级城市,堪称“一网打尽”。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调整,而是下了一剂猛药,要把楼市的病根连根拔起!
你以为这只是拆几栋楼、补几个老房子的事儿?别天真了!背后可是12万亿的化债方案、白名单新房收储,再加上“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双箭齐发。这不,地级市、老破小业主、地方财政、房地产企业,全都被拉进了这个大局里,谁都跑不了!
2024年11月,这个时间点注定要被历史记住。楼市的救命稻草终于落地了——从政策上看,这是“城中村改造”的全面升级版。住建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将原本仅限于35个超大特大城市的改造计划,扩大到了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把整个中国的城市化问题都装进了一个政策袋子里。
具体怎么改?通知明确,地方要确保资金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简单点说就是:钱够不够?地值不值?这两点如果行得通,那你的项目就能得到政策支持。对老百姓来说,这就像中了大奖,家里的老破小、危旧房终于盼来了拆迁的春天!
但别高兴得太早,这背后的“潜台词”可不少。大家伙还记得2015年的棚改吗?当年可是“开动印钞机”,一边拆迁一边建,硬生生撑起了楼市这根擎天柱。如今换了个名字,叫“城中村改造”,但操作套路却一脉相承:用拆迁制造需求、消化库存、稳定房价。
中国的楼市病,归根结底就是债务和库存问题。地方政府的债,房地产企业的债,加起来差不多能把天压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先是祭出了12万亿的化债方案,给地方政府减负,再推出白名单收储机制,把开发商手里的新房接过去。
但问题是,这两招只能解“当下之渴”,却没法治“长远之病”。库存依然高得吓人,房子卖不动,需求不足。怎么办?拆迁!
拆迁是一把双刃剑,一边减少了库存存量,一边也制造了新的购买需求。那些从老破小搬出来的居民,要么选安置房,要么拿拆迁款去买新房,这不就给楼市打了一针强心剂吗?
对老百姓来说,手里有老破小的业主笑了。因为一旦拆迁,不管是补偿还是重建,都是一次生活品质的跃迁。有人说:“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但你以为馅饼真的是白送的吗?拆迁补偿够不够?安置房质量行不行?地方政府有没有能力兑现承诺?这些可都是现实问题。一旦承诺落空,矛盾只会积累得更快。
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城中村改造带来的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招商引资,能在短期内缓解经济压力,但如果操作失当,反而可能加剧债务问题。
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这是最后的翻盘机会。那些深陷债务泥潭的开发商,指望着这一波政策东山再起。但前提是,他们得有足够的实力和信誉,才能在改造中分一杯羹。
有人说,这是拉着所有地级市一起跳楼市救市的大坑;有人说,这是为百姓安居铺路,为城市升级打基础;还有人认为,这只是换了马甲的棚改老套路,问题根本没有解决。
网友们纷纷热议:
网友1:终于轮到我们小城市拆迁了,盼了十年,终于能换新房了!
网友2:政策是好,但希望地方政府别“画饼充饥”,拆了不建,老百姓该住哪儿?
网友3:房地产问题不解决,拆多少城中村都没用,这只是个权宜之计。
专家建议,未来的改造必须避免重蹈棚改覆辙,确保资金来源真实可靠,补偿机制公平透明,避免“拆迁暴富”的不平衡现象,同时要加强安置房的建设质量,真正让老百姓受益。
最后问大家一句:城中村改造的全面推进,你怎么看?是天上掉馅饼,还是一场豪赌?评论区见!
40多年的预制板破楼太危险,应优先拆除,给老百姓安全感。
预制板房危险,应拆,处于城市核心地带的预制板房更应拆,省城新城区中心地段地铁旁的预制板房更应拆,居民住着不安全跟周边的环境极不匹配应拆!
改变不了房价长期下行的趋势
老百姓收入不提高没有用!
房龄超过二十年的都应该视为城中村
外部的利好政策确实是很多也很好,但是为什么对楼市的影响就好像昙花一现又或者说是像一颗石头投入大海里只是起了一阵涟漪就没了呢?其实是因为买房的是个体,不是大企业,经过疫情,经过房价大跌,经过大失业谁还敢冒险去干一件要2、30年才能完成的伟业呢?个体是最渺小的抗风险能力也是最差的,工作和收入都不稳定你敢干一件连自己都不敢保证那天会被炒鱿鱼的事情吗?救中国经济必先救楼市,救楼市必先救大家的工作和收入,要不然楼市再多的利好也是很难再救。这次的楼市不能用08/09年的时候来对比了,那时经济是向上,工作收入是稳定的,很多人都还没买房子,满大街的商铺都很多人,所以救起来了,对比那会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