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乡村规划,不能不考虑“人的状态和人的精气神”!

小丸子没心事 2023-02-19 14:56:30

央视主持人撒贝宁曾在一档央视综艺节目里说——

我们的乡村振兴,最需要看到的,就是人的状态和人的精气神!

撒贝宁认为:直到现在,我们的乡村规划都没有开启对人心灵的探索,依然只是热衷于物质的风景!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撒贝宁不只是一位优秀的跨娱乐跨综艺跨法制节目主持人,他还是一位有思想有锐度的媒体人!

我见过很多人谈论乡村振兴,但,很少有人能像撒贝宁这样,直接以“人的状态”和“人的精气神”去切入话题!

事实上——

人本缺失!正是我们今天很多乡村规划失败的重要原因!

都知道——

乡村规划,现在一般都是县域统筹!

但是,现在很多县域在对本县乡村规划统筹的时候很喜欢使用外脑,也就是外聘专家(规划师和设计师),有些是直接与设计机构(有可能就是个人工作室)或广告公司合作,有些可能会搞个招投标!(很有可能也是个过场)

这些外聘专家,并不喜欢去深入了解本县各个乡村的人文环境、历史沿革,他们甚至都不会去下乡!他们擅长于高屋建瓴,习惯于从宏观政策和产业要素(如土地、资金、市场、技术等)等多个层面,完成整个县域乡村的规划“蓝图”!

然后,他们会陪同上级领导前往各乡/镇,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聆听(讨论)!

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是一个PPT搞不定的!

至于对“乡村”进行深刻解读,那不是他们做的事,他们只会深刻地以为——

无产业、不乡村!

不管你是什么店,你是什么村,在他们的大市场大营销大规划大建设里,都必须是以产业化发展为标准前提!

这种忽略乡村建设其实更需要“小而美”的思维定式,其直接危害,就是会让我们的整个乡村建设全过程,高度依赖于自上而下的产业扶贫!

事实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在告诉我们:举国体制下,乡村经济绝非补贴经济,它更应该成为兼具民生、驱动城市、拉动产业的长效经济!

接下来,我们不妨用一种大家都熟知的“老地方”思维,把撒贝宁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概念用四个问题给具象化——

一、如果我问你:截止目前,你亲身经历过,或者看到过,真实的乡村都是什么景象?换句话说,谈到乡村,你脑海里第一时间会迸出什么场景?

①家乡、亲人、小伙伴

②绿水青山,空气清新

③废弃房屋,断壁残垣

④其它

二、如果让你像《流浪地球2》那样,勾画一个超越现实,但又很具象,而且必须是你内心深处想要去到的一个地方,你能完整勾画出这个地方的样子吗?换句话说,你能完整勾画出一个现实生活中也许不存在,但在未来也许会很真实的场景吗?

三、对你而言,吸引你去乡村的理由是什么?

①想重温记忆中的美好场景

②可以释放压力、放空自己

③寻找祖辈们遗留下的印记

④其它

四、如果要你长期居住在乡村,你对乡村最期待的是什么?

①未来乡村与城市一样智慧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与喜欢的人长期住在一起

④其它

(若有兴趣,不妨在心里互动一下)

在我们的五级行政区划中:“村”是我们的最小行政单位!“县”是我们的最小城市级别!我们以“村/镇”到“县城”之间的距离远近,可以把乡村细分成城中村、近郊村、远郊村和偏远村四个级(类)别。

其中——

不难发现,城镇化发展,对于不同类别乡村的影响:

①乡村发展得到城镇化红利与城市距离成正比;

②城镇化对于乡村人口的吸引力与距离成反比。

而且很明显,这种影响会随着乡村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而有着明显不同的变化!

从振兴方向上,有需要兴貌的,有需要兴业的,也有需要兴人的!换句话说,乡村振兴,其实就是给予我们每个人(村民)一种内心的平衡!

不管是统筹者,还是执行者,都需要转变传统的业绩导向思维,避免过度行政干预,避免过度整齐化,避免过度风景化!

我们需要遵循“乡村”的意志,遵循村里每一个“人”的意志,才能真正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最后,给14亿人的集体回忆里,找到一个第一时间就能叫出名字的老地方——故乡!

0 阅读:59
评论列表
  • 2023-02-20 04:03

    外行人请不要随便指指点点,更不要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