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芬娜 )
共富工坊内部开展技能pk。
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位于我省最东端的北仑区郭巨街道,进行了党建联建牵线搭桥的“奔富”探索。
以东港社区“1+6”农居混合型融合为点,联动周边6个行政村和多家企事业单位,推出“共富工坊”“共富基金”“共富集市”等系列载体,链接企业与农村、产业与农民,推动供需精准匹配……
一子落,满盘活。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在实处,社企合作渠道更加畅通,困难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集体经济“立”起来“强”起来,党的组织优势加速转化为强村富民的发展胜势。
摆脱生活之困,既是“工坊”又是“家”
这两天,家住凤山路的姚大姐很开心。
刚在社区共富工坊的组装绣框技能比拼中拿了第一,紧接着她的手机里又响了,说是这个月的收入将近3000元。
“自从今年3月到东港社区‘烽火·E家人’共富工坊工作以来,自己既找到了经济来源,也找到了‘家’的感觉。”姚大姐说。
很长一段时间,身患癌症的姚大姐独自抚养2个女儿,因身体原因无法远离家就业,经济压力很大。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邀请她来工坊工作,还为她的小女儿解决了课后作业辅导的问题。这可为她们一家子解了燃眉之急。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尤其是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更加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解决。
目前,东港社区通过整合周边行政村、社区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非遗体验馆、东港社区峙南停车场党群服务站等12个阵地,重新规划布局功能需求,分别设立1个共富工坊总站和3个分站。
据统计,去年10月以来,这些工坊已累计吸纳卡嫂、残疾人、困难家庭、海娃家庭近百人。他们就近参与来料加工工作,用以补贴家庭收入,初步实现了人均每月1000元至3000元的增收。
凝聚社会之力,工坊里来了“共富合伙人”
“这是新的一批订单,总共8万颜料底座、8万中层板和8万个外包装盒,需要在半个月内交货,可以吗?”一大早,宁波画意有限公司老板陶有发又给共富工坊送来了新订单。
新增的“共富合伙人”。
这已经是他第5次来给社区的共富工坊送货了。
作为东港社区的流动党员,他一直将疫情隔离期社区的贴心照顾记在心里,有空就来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得知社区创办共富工坊,事业小成的陶有发主动请缨,成了首位“共富合伙人”。
党建工作抓实了就是生产力,抓好了就是凝聚力。在郭巨街道,依托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四方的作用,共富工坊周围集聚了一批多元化、立体化的“共富合伙人”。
北仑区人力资源保障局、街道发展服务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企业负责人组成“共富指导员”队伍,定期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以社工、城内片网格员、党员为主要力量的“共富助跑团”,通过走访重点群体、困难群众,理顺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
由集卡司机、流动党员、村(社区)党员组成的“共富运输队”,形成企业-工坊-群众家-企业的闭环取送货路线,搭建共富助跑路线……
据统计,目前郭巨街道已组建各类共富志愿者团队5支,参与人数近百人。峙南集卡停车场的夏师傅,每天下班后就主动来工坊搬货运货,给腿脚不便的“员工”上门送货:“我们只是用年轻人的力气,帮一点小忙。”
探索增收之道,专业化市场运营
“现在,我们的来料加工订单已经排到了7月底。每天都是加班的节奏,大家都是动力满满。”工坊的“共富管家”王英谈及未来发展,满脸笑意。
信心,源自今年4月社区市场化运营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东港社区牵头,以共富工坊为主体,注册成立了宁波晟港强社咨询策划服务有限公司,明确了资金账户、财务管理等专业化经营模式。
共富工坊内开展订单加工。
据悉,该强社公司建立了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四张清单”,从信息咨询、产品展销、电商直播、工坊管理等维度加强综合服务,同时拓展研学活动推介、培训项目承接、农产品代销、文创用品售卖等多项业务。
过去,社区集体经济“谁来发展、靠什么发展、怎么发展”,是个老大难问题。现在,专业化规范运营、长效化造血机制,给了更多人的底气和自信。
据统计,强社公司成立以来,已发展宁波亿润鑫工艺品有限公司、宁波泓彩包装有限公司、宁波画意文具用品有限公司等9家共富合伙人,共完成来料加工订单18个、加工60万件产品,承接研学、培训活动7场,每月为工坊的注册会员增收近20万元。
王英表示,强社公司还将立足文化赋能、生态赋能、产业赋能,深挖郭巨千年历史文化资源、未来乡村生态资源和临港产业带、两场一仓一中心等产业资源,整合区域内的阵地资源和人文资源,拓宽乡村发展平台、资源、渠道,带领群众讲好乡村共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