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为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开方”

医科号 2023-04-25 15:17:30

本报讯 “从营养干预的角度推动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不能靠一个单位、一个专家来解决,而是要形成跨学科、跨部门的合力。”近日,在由中国营养学会发育障碍与营养治疗分会主办的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现状与营养健康研讨会上,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表示,膳食营养的关键在于均衡、合理、适度,探索如何从预防的角度让儿童青少年免受精神心理疾病的影响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并不乐观。《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我国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

现今科学研究已经证实,人类生命最初期的营养问题不仅影响当下,而且影响未来,许多成年疾病跟儿童时期的营养摄入有关,当下儿童青少年成长面临的一些重大健康挑战,如自闭症、抑郁症等问题跟营养学也有重要关联。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提出,要“关注儿童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开展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和评价”。

“其实,儿童在3岁时,脑重量已经接近于成人(约为成人脑重量的90%),因而如果大脑发育错过最佳时间,将可能导致孩子错过更好的人生。”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北京儿科医师协会副会长邹丽萍强调,全面适度的营养是大脑健康的核心,各种病因导致的脑生长发育异常也可能诱发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社交障碍、智力障碍/发育迟缓、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交流障碍,以及特定学习障碍和运动障碍等。

面对精神神经发育障碍的孩子,邹丽萍还以“两把尺子”给出了具体建议:一是评价孩子进步与否的尺子,要对标的尺度是孩子的过去,而不是其他孩子,不然孩子可能永远没有进步的信心;二是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一定要考进什么学校。

“儿童青少年的精神、神经和生长发育障碍相关疾病,不仅是医学界的重要问题,也是教育界的重大课题。与身体发育障碍一样,心理发育障碍也会影响到生命的长度、深度、高度和宽度,要缓解青少年心理发育障碍的问题,需要家校协作,更需要教育界和医学界联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名誉校长刘彭芝表示。

在研讨会上,中日友好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许鹏飞结合自身经历,特别注重在儿科临床上进行饮食干预。在治疗同时患有自闭症的哮喘患儿时,他发现,这些孩子的哮喘和自闭症症状通过饮食干预能得到显著缓解,甚至不少孩子已经能够正常上学和生活。许鹏飞告诉记者,饮食干预、营养补充、抗过敏和中医药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对很多神经发育障碍患者都有较好疗效。

“既往临床上常把营养干预作为一种辅助治疗,现今医学界和营养学界已经把对营养和发育的认知提升到一个新层次,对某些发育障碍疾病来说,营养干预甚至是主要或唯一的治疗手段。”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杨蓉分享了该院应用粪菌移植调节自闭症患儿肠道微生态和营养状态的临床实践,并指出,如果在营养干预的基础上再加上教育干预,或许对自闭症的训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神障碍发病机制主要受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许多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学界目前仍不能很好地解释其病因,因而维护儿童营养发育和精神心理健康,需要培养孩子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朱翠凤认为,儿童青少年营养发育与精神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专家以及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张思玮)

《医学科学报》 (2023-04-21 第11版 综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