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解放战争后,原国民党将领黄维被捕。85岁时,他获准访问台湾一次。消息传出后,黄维非常高兴。终于可以回去看看老战友了。
临行前,黄维收到国民党来信,表达了对黄维的钦佩和怀念,并邀请他留在台湾继续为国民党服务。
然而,黄维看完信中的内容后,立即回信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感谢,断然拒绝了。
要知道,黄维当年是蒋介石的忠臣,现在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选择了共产党。中间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黄维看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而无条件跟党走?
年轻力壮
黄维出生于1904年2月28日。老家在江西省贵溪省盛源乡。黄维的家庭从出生起就很穷。
黄维还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村里只剩下黄维和母亲相依为命。
但是黄维仍然没有停止学习。在母亲的教导下,黄维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黄维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曾为妈妈分担过家务。
对于黄维来说,妈妈早出晚归,挣的钱都花在了黄维的教育上。黄维将母亲对他的爱铭记在心。
为了不辜负母亲的期望,黄维比其他同龄孩子更加努力。
黄维很快小学毕业了。一个学习上有天赋,愿意接受挑战的孩子,按理来说,是可以被很好的大学录取的。
然而,黄维家庭的经济状况并不乐观,所以黄维最终选择了鹅湖师范学校。
虽然不能去更好的学校读书,但黄维还是没有让妈妈失望,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
毕业后,黄维回到母亲身边,在当地一所小学任教。
黄维这几年在镇上当过老师,偶尔还能看看宣传共产主义的书。见多识广的黄维很吃惊。
黄维认为共产主义的伟大思想可以成为救国的关键,但在他那里的人却不知道。
黄维胸中充满了激情,不想冷静下来。他开始在学校里热心宣传共产主义。
渐渐地,黄维宣扬的共产主义从学生口中传到学生家庭的长辈中,长辈之间相互促进,久而久之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但共产主义号召的是民族独立,它不是要投降,而是要挺身而出击退敌人,这显然损害了地方贵族的利益。如果当地人都敞开心扉,站起来,拿起武器与敌人作战,谁会允许业主呢?
黄维因此与当地贵族扯上关系,地主一再设计黄维,不仅扰乱了黄维的日常生活,还影响了黄维的正常教书工作,使得黄维被迫辞去教书工作。.并离开他的家乡。.
1924年,黄维在鄂湖师范学校的好友方志敏听说黄维为免母亲难过而不得不离开家乡,第一时间找到黄维。
在与黄维的谈话中,方志敏感受到了黄维那颗燃烧着的无辜之心。方志敏问黄维是否打算继续深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听到朋友的问题,黄维先是一愣,想了半天,黄维坚定地表达了自己要成为国家栋梁的愿望。
所以方志敏想尽办法帮助黄维考上黄埔军校。在校期间的知识吸收和实践训练,让黄维从内部重塑了自己。
还见到了周士迪、桂永清、陈庚等人。
过去那些滥情的乡绅,一直在黄维心中扎根。现在中国战局动荡,他们就像战乱中的飞蛾扑火一般。
不知道黄维在沙场上的勇往直前,是因为暴君地主的恶行,还是在家里母亲的殷切期盼,得到了上级的应有赏识。
黄维以优异的成绩参加了三场战争,很快被提拔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9军团长,第二年就任国民革命军第11师团长。
心中有志,头脑里有智慧,黄维终于有了大展拳脚的地方。
即使能够率军抗敌,黄维依然保持着求知欲。在空闲时间,他参加了国民党为各级将军组织的陆军大学培训班。
黄维在战场上杀出重围,能够明智地制定和组织作战计划,做事非常果断和谨慎。这让各大赛事的领导者都对他十分关注。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黄维都在自己的阵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黄维对国民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高。
黄维只知道自己一心追随上级,在国民党的指挥下作战。黄维的固执和倔强,在这个时候逐渐积累起来。
他一直以为自己面对国民党就绝不会误入歧途,但他并没有看清国民党的真面目。
黄维在国民党军队中举足轻重,后来如何被俘?
痴迷于恒动机器,拒绝改变
黄维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可谓英勇无敌。按理说,黄维应该不断提拔。但蒋介石更注重自己的知识储备,于是派黄维深入军队,向士兵传授军事知识。
一开始,队伍中还是有不少能干的将领。共产党虽然占了上风,但也打了几场仗。
不料,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找不到合适的带队人选。
蒋介石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派黄维率军出战。
巧合的是,淮海之战黄维站在对面,正是他在黄埔军中结识的黄维老友陈庚。
黄维的固执和固执在学校是众所周知的。作为黄维的朋友,他承担了黄维这个角色。
知道黄维一向简单,平时喜欢照抄书本上的战术,陈赓在军校的时候也用过同样的战术。
招募黄维率领大军进入埋伏地,一举俘虏了黄维和他率领的十万大军。
固执的黄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抓进监狱,并没有意识到这场战斗的失败是他的错。他干脆继续把原因归结为陈庚很聪明。
淮海战役大获全胜后,我党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同时劝降了多名被俘高级将领。
起初,大批将领还不愿意向共产党低头,但共产党实行了大赦罪犯的政策,并在报纸上宣布了。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不少国民党要员都愿意在保证书上签字。
但黄维拒绝写任何东西,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国民党的忠诚。
黄维看到其他士兵写了一封劝说信后,还是固执地扭头不肯写。他甚至嘲笑他们没有脊梁骨,蒋介石培养他们是一种浪费。
黄维心中对国家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却盲目跟错了球队。
作为国民党内部的干部,他长期被国民党的花言巧语所左右。
黄维认为中国只有跟着国民党和蒋介石走才能有更好的未来,却看不到国民党的游击本性。
由于黄维拒绝签署悔过书劝降,中共只好将黄维关进战俘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想劝导。纠正黄维对共产党的错误认识。
但是黄维并不理解共产党的辛苦。经过长时间的改革,黄维仍然是一个严格的人。他一口咬定共产党要把他们当成真正的罪犯对待,把他关在监控中心洗脑。
不管身边的人怎么劝,不管共产党人怎么耐心地给他解释,黄维还是选择了坚信自己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可笑信念。
尽管每个人都好心劝说黄维,但他却受到了负面对待,被视为顽固的战犯代表。由于不想参加管理处的劳改,黄维有空就看一些科普书籍。突然有一天,黄维在一本书上看到了“永动机”的概念。
当时科学界对永动机众说纷纭,各持己见。
这一下子引起了黄维的注意。没多久,黄维就学会了永动机理论,为此,他拒绝了一切思想培训课程。
改造中心的管理人员见黄维不认真改造,转而研究不可能的永动机,多次劝说黄维,均被黄维斥责。
遇到永动机后,黄维似乎有了更有价值的人生目标。他每天都投入到永动机的基础研究、设计和生产中,抛在脑后,忽略了改装。
与黄维同时进入改造控制中心的战犯,在改造了一段时间后,纷纷写下悔过书改造,并得到中央领导的批准,回到了家人身边。
黄维就像一座“钉子屋”一样被困在这里。他无法将其击倒,也无法将其拉出。他永远留在这里。
既然黄维的理想还很坚定,后来黄维又是通过什么才意识到共产党是他正确的追随者呢?
缓刑出狱终于醒悟
沉浸在永动机世界中的黄维并不知道妻子儿女都在焦急地等着他回家,但命途多舛的黄维却错过了每一个释放的机会。.
从事科学和永动机研究的黄维,从业20多年。他把所有的精力和体力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中。
于是,黄维原本僵硬的身体变得健康起来,他在战场上的病痛顿时浮出水面。
躺在病床上,黄维每天都饱受肺结核、淋巴结核等多种疾病的折磨。黄维被迫停止了对永动机的研究,只能卧床吃药维持生命体征。
对于多年无法端正思想、顽固拒绝接受改革的黄维,共产党依然不死心,甚至派医务人员前去照顾黄维。病了。
老黄维无力的躺在床上。这么多年,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危险。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害怕枪林弹雨。现在他是一个需要照顾的病老人。
医护人员每天都守在黄维身边,并没有因为黄维曾经在国民党工作过而对他不尊重,而是像家里的老人一样照顾他。
共产党在衣食方面并没有亏待他。得知黄维需要大量进食来对抗病魔,晚会特意安排人从外地购买新鲜食材喂养黄维。虽然仍然是一个拒不认罪的战犯,但黄维每天都能吃到一个难得的鸡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进行得有条不紊。
这一切都被黄维看在眼里,他渐渐体会到共产党的好,在对面房间的病床上恢复健康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时间。
短时间说不难,但共产党这么多年的坚韧难能可贵。
黄维感受到了共产党的温暖,渐渐打开了心扉。
黄维开始学会接受共产主义的影响,这些年来了解到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促进生产发展的各种事例。
共产党的形象在他脑海中逐渐树立起来。这就是共产党对待战犯的方式,更何况是普通老百姓。
黄维又想:国民党能取得共产党的这些成就吗?国民党能如此细心、耐心地对待犯人,带领全国人民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吗?
黄维惊呆了。他知道他做不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是碍于面子,他没有承认。
到了改变黄维思想和态度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的领导特意安排黄维的家属来到行政办公室,让家人的思想影响他。
黄维见到家人后,知道他们是多么想念自己,终于一改之前的严厉态度,谦虚地选择了接受改造,争取早日回到家人身边。
之后重建工作非常顺利,黄维获准出院。27年后,他终于与家人团聚。
黄维虽然已经离开改造中心,但考虑到他可能一时难以融入社会,我们党还组织了他的文史科研工作,并发给他微薄的薪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维追随共产党的信念越来越明显。
1989年,黄维老人想回台湾看望老战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两岸关系和谐。
得知黄维要去台湾,国民党党员立即写信给黄维,希望他继续服从国民党。
可此时的黄维已经选择了共产党作为自己的信仰,所以他马上就理直气壮地回绝了。
结语
从黄维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党要忠诚,但最重要的是要擦亮眼睛,跟着正确的党走。
遗憾的是,虽然黄维在赴台前去世,未能完成遗愿,但黄维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
我们要严格服从党的领导,感谢党对战犯的宽恕,感谢党为国为民的功劳,用我们的工作回报党的厚爱。
对于黄维严重拒绝国民党要求,你怎么看?你觉得他做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