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只分两种,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不接受反驳。
苹果手机的耐用性无需多言,也谈不上信仰,当年度的苹果新机是集合了硬件,软件,新功能亮点的集大成者。得益于ios优异的运行体验感,自2010年来,十几年间,苹果公司一直占据着手机零售终端的最大利润份额。
友商发布会上,一句“xxx手机比iphonexxx手机在xxx功能更强大”,足以证明行业标杆的地位。
所以,这个话题聊苹果手机,一开口就是结局。我们还是来聊聊安卓手机的使用体验吧。
品牌林立安卓手机品牌林立,处在头部的几大公司,每年旗舰档,中端档,低端市场推出的系列手机越来越多,产品周期也越来越短。以小米为例,高端旗舰店数字系列,带s、 pro、ultra字母的,青春版,se系列的,更别提子品牌红米note系列,k系列。这么多的新手机投放到市场,产品定价也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生产线。同一时期的oppo,vivo等,也是这个路子。
再看配置,高端旗舰,标配当年度骁龙8系列soc,三星的屏幕,顶尖快充速度,还有玄乎的摄像头拍照技术。中低端往下,从cpu的数字,7系列,6系列,4系列可见一般(联发科的芯片,也是数字越高代表越强)。趋同的配置下,那么手机间的产品竞争力,只剩下外型,系统和价格了。
那么,消费者的换机周期,真的有那么快吗?市场确实需要那么多新意的手机产品?
换机周期戳痛点:早期安卓手机,使用卡顿是消费者普遍的体验。这里不谈安卓系统的机制,不聊硬件上的欠缺。至少在2018年以前,安卓手机给人刻板的印象就是,用久了都会卡。以至于“流畅使用十八个月”都能成为卖点。
不得不说,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那是个手机行业百家争鸣的时期,哪怕各家吹响唢呐,吹捧自家优越感的ppt科技之下,总免不了只是硬件“组装”的意味。那一时期,台面上的影子还有小辣椒,360,酷派大神。都是时间舞台的过客啊。
一开始安卓手机的价格也上不去,毕竟苹果手机设了个天花板,直接锁死了手机溢价的高度。再加上早些年安卓手机整体换机周期不长,为获取更多利润,单台手机利润不高,那么薄利多销,走以量取胜路子自然是最佳选择。同时产量大还能进一步摊薄模具,研发的前期投入成本。
于是,手机行业的玩法就变成了,低价,走量战略。那一时期的安卓系统本身在硬件上,运行机制上的不成熟,“臃肿”的软件,卡顿这个致命伤反倒是手机商暗自窃喜的阳谋。“手机永久了就卡,换新手机可以体验更新的功能”,“手机产品本身不贵,买新不买旧,人生苦短,换机别缓”。卡顿本是熵增铁律下的现象,只是安卓系统对比苹果系统的这个缺陷更为突出。而这个缺陷,也是抑制安卓手机整体价格的上涨的重要因素,毕竟产品迭代更新周期快,靠量同样能获取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高于同行的利润。所以,那一时期,众多手机商主要的重心都是在中低端手机市场,旗舰机更多的是花瓶的角色,用来丰富自己的产品线。那一时期,消费者虽然享受者相对低价的安卓手机,但是一年一换的频率,经年累月下在手机这块的支出上也是惊人的。
总结下第二个十年手机的变化,品牌林立,各家手机产品线相对单一(比如小米6 红米4这些,每个系统每年推一款,中低端产品的区别由品牌与子品牌分别定位,两者没形成竞争交集)。那段时间更多的是主打爆款手机,单一热销产品销量往往在千万级别(安卓阵营的第一款爆款,大概就是红米了1)。量大薄利价优,这是手机商的致富密码。
主要还是大部分人就是视频影音、微信、摄影摄像、游戏等,别的一些用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