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您发财的金手指,点赞走一走,暴富到永久,上点关注下点赞,不想暴富都很难
谁能想到曾经那位17岁就在北京国际马拉松上一举夺魁的黑马选手,却沦落到在网上贱卖金牌谋生?
这位叫艾冬梅的姑娘,用八年青春为国家斩获了19枚金牌,却在退役后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
更让人愤怒的是,她辛苦赢来的20万奖金,竟然被教练王德显私吞。
这么劲爆的瓜背后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说到艾冬梅的故事到底有多离谱,那可得从她还是个十几岁的小豆丁说起。
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依安县第三小学里,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姑娘,有一项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本领。
她不是学霸也不是什么才艺担当,可只要是和跑步有关的比赛,那就是学校里公认的"魂斗罗"级别的存在。
这样的天赋让她在小学四年级就被选进了学校的田径队。
从那时起她的生活就像开启了"魔鬼训练"模式。
每天凌晨4点当整个小镇还在熟睡,她就得踩着星光,走半个小时的路到学校训练。
有时寒风刺骨有时大雨瓢泼,但她从不喊苦喊累。
放学后还得再跑3公里才能回家,这样高强度的训练量,换成别人早就趴下了。
真正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是她小学六年级时的那场比赛。
在3千米长跑比赛中,她的脚都被跑出血了,白色的运动鞋都被染红了,但她硬是咬着牙坚持到终点。
更牛的是她不仅完赛了,还把第二名甩出了整整一圈!
这操作直接把裁判看懵了,以为是不是比赛出了什么问题。
于是第二天又让她重新跑了一次,这回还是大风天。
结果呢?她又一次刷新了依安县的长跑记录,彻底让质疑她的人闭上了嘴。
就这么一路开挂,艾冬梅的天赋终于被火车头体工队的王德显教练发现了。
14岁那年她满怀憧憬地加入了这支专业队伍,以为自己的人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确实是新的篇章,但谁能想到等待她的竟是一段噩梦般的经历。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是创造了一个奇迹:17岁就在1999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上一举夺魁。
这个年纪能跑马拉松就够厉害了,居然还能拿冠军,简直就是开了外挂!
然而在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却藏着让人不寒而栗的训练经历。
位于北京大兴区庞各庄的火车头体工队训练基地,表面上看是一个培养冠军的殿堂。
可实际上这里简直就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监狱。
基地四面都是农田,除了一个小卖部,就再也没有任何娱乐设施。
别说出去放松了,就连看本课外书都成了奢望。
王德显把这里管理得跟铁桶一样,连个针都别想漏出去。
门口还专门养了几条大狼狗巡逻,生怕运动员们偷偷溜出去。
最离谱的是就连运动员的父母千里迢迢来看望,都会被他无情地轰走。
队员们和家里的联系,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而且每一封信都得经过王德显的"审核"。
这种管理方式说他是体育界的"监狱长"都是抬举他了。
训练强度更是变态到了极点。
艾冬梅的腰和脚都伤得不轻,但只要她敢停下来休息一下。
王德显就会拿起皮带,对着她就是一顿猛抽。
这种体罚不分男女,动不动就是几十下,打得运动员们皮开肉绘。
就这样的"魔鬼训练",艾冬梅整整熬了八年。
八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可对于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姑娘来说,这简直就是煎熬。
更可气的是王德显还画了一张大饼:只要能拿到全国前三,退役后就包分配工作。
就是这个承诺让艾冬梅咬牙坚持了下来。
然而这根本就是一张废纸,一个虚无缥缈的谎言。
八年时间里她只回过两次家,还得是家里出了大事才批准。
每次训练受伤也不给及时治疗,硬是逼着带伤继续训练。
就这么一点一点地,耗尽了艾冬梅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这种非人道的训练方式,简直就是在透支运动员的未来。
高强度的训练和伤病最终压垮了艾冬梅,2003年她不得不选择退役。
谁能想到这位22岁的姑娘退役后的生活,比训练期间还要艰难。
八年的拼搏换来的那20万奖金,就这么被王德显卷走了,连个水花都没砸出来。
这口气搁谁身上都咽不下去,但艾冬梅当时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退役后的她简直像变了个人,腰伤严重到连正常走路都成问题。
体重也从之前的八九十斤,一路飙升到一百五六十斤。
20多岁的小姑娘,看起来却像个40多岁的大妈,这落差谁受得了?
最惨的是摆地摊第一天就收到一张假钞,当场就把她给整哭了。
眼看着家里日子越过越紧,她不得不狠下心来,打算把那些金灿灿的奖牌给卖了。
这19枚金牌可都是她拿命换来的啊!
结果呢?金牌才卖1000块,银牌铜牌更便宜,就跟甩卖大白菜似的。
但是这姑娘是真的有勇气,居然联合其他四个队友把王德显给告上了法庭!
2007年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那20万奖金总算是要回来了。
这还不算完暖心的事儿接二连三地来了。
有商场老板看不下去了,直接给她一个柜台,还免了两年的租金。
医院也伸出援手,给她做免费的拇指外翻手术。
就连她女儿的幼儿园费用,都有好心人帮忙解决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前体操名将黄乃海二话不说,掏出2万块钱支持她。
退役选手邹春兰更是专门飞到北京来看她,还给了她1000块钱。
这波社会的温暖,简直就是给她的人生按下了重启键。
有了这笔钱艾冬梅总算在燕郊买了套房子,生活也慢慢走上了正轨。
虽然艾冬梅的故事最终迎来了转机,但这件事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思考远未结束。
一个为国争金夺银的优秀运动员,居然会沦落到靠贱卖金牌维持生计,这是何等的讽刺?
更令人心寒的是,这样的事情在体育界并非个例。
如今的艾冬梅一提到让女儿学体育就坚决反对,这话说得多扎心啊!
本该成为体育事业接班人的她,却因为制度的漏洞和教练的黑暗,被活生生地推向了深渊。
说白了艾冬梅不是个例,她只是无数运动员命运的一个缩影。
这让我不禁想问:为什么我们的体育健儿在为国争光时,个个都是宝贝退役后却无人问津?
体育界的退役运动员保障机制,这个老大难问题到底要拖到什么时候?
训练也不能再搞"成功就是一切"那一套了,运动员又不是机器,谁能承受得了这种摧残?
说实话艾冬梅能站出来维权,已经很勇敢了但不知道还有多少运动员在默默承受着同样的苦楚?
像王德显这样的害群之马,到底还有多少个?他们又在透支着多少年轻运动员的未来?
这种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制度保障的体育事业,就像是在沙滩上盖房子,再辉煌也会坍塌。
现在我们总算明白一个道理:夺冠不是终点,善待运动员才是体育强国的真谛。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