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大舅栓了,断供了96岁姥4000元养老钱,小妹要我妈效仿

以丹情情 2025-04-03 12:28:49

小妹载着大舅从威海回老家过清明,顺路先经过我妈家,9点到。她不去上我爹的坟,而是负责把大舅拉回我姥家。

她把4行头刀韭菜,我挖的一篮子苦碟子等野菜,成婶给的20只鸡蛋,登山叔给的20斤自己打的花生油装进后备箱。

给我妈带了礼物:一箱银鹭八宝粥,一箱金典纯牛奶。

没进家门,奔赴终点站:我姥家。

大舅77岁了,他不近身伺候我姥。但往年会给4000块钱,谁替他伺候,钱给谁,这4000块钱约定俗成在清明时候给。

可刚刚他俩已经回到威海,小妹来电话,声音抬高8度:“告诉你啊,妈,俺大舅今年没给俺姥养老那4000块钱,大舅说他也快80岁了,俺姥爱活着就活着,他不干涉。但是,看看俺姥走路脚底生风,他走路还要人搀扶,他以后就没有能力再出钱给俺姥了。”

“我告诉你啊妈,他人权当有病了,不出力。但有的是钱,钱还不出。你身体还不如他,钱更没有,今后你有样学样,你就说:‘我和俺哥一样。也没有能力给妈养老了。’”

“以后轮到了你,我是不会再搬俺姥来威海了,俺姐也不用管她了。”

我妈听着电话,鼻子一酸,眼泪就婆娑:“人活那么大岁数真是个愁,多亏她养得多,要是养一个,两个孩子,孩子没能力管了,她怎么办?我还是得想个办法早点走,省的你和你小妹将来犯愁。”

其实,大舅今年不给俺姥钱,是有原因的。

大舅刚过了年,就得了一场很严重的中风,用老家话说叫栓了一回。

多亏他闺女女婿找了好医院,好医生,用了好的药,才保住了命,但走路要人搀扶。

当时用药的时候,医生让女婿签字:药物有风险,可能会致命。

大舅活过来后,感觉自身难保,便提出理由:他是家里老大,13岁就开始下地赚钱养活弟弟妹妹们,如今他老了,病了。弟弟妹妹就应该替他赡养老人。

我小妹让我妈效仿大舅,也有理由:我妈虽为次女,但只比大舅小2岁,11岁就开始绣花赚钱养家,带弟弟妹妹,如今不但身体早衰,还没有大舅有经济条件。

其余的4个妹妹都受过她的抚养,现在也应该替她赡养母亲。

那么,局面就是:大哥带头,大姐效仿:“妈,我们都到了要人伺候的地步了,今后不能再管你,你就自己靠自己了。”

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像一把无形的刀,斩断了老人的经济来源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耄耋老人比比皆是,这就成为许多家庭的沉重负担。

在物质盛行的当下,时间与金钱成为最稀缺的资源,而照顾老人恰恰需要大量消耗这两种资源。

于是,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断供”,看到了子女们精打细算的养老账本,看到了传统文化中“孝感动天”的沦为一纸空谈。

父母子女之间,真的只是一场利益交换吗?

当我们将养老责任简化为经济账目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对长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人性的背叛。那些看似精明的“止损”决定,最终割舍的是血脉中流淌的温度。

面对高龄老人的养老困境,或许我们需要的不是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而是一种更为智慧的中间道路。

能够养一天是一天,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认知。

我的邻居80岁英婶照顾百岁母亲直至离世,她常说:“这不是负担,是福分。”这种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照料中修炼而成的。

养老如同修行,需要我们在疲惫中寻找意义,在烦躁中培养耐心,在无奈中发现温情。

每一次换尿布,每一勺喂饭,每一个不眠之夜,都是对自我人性的锤炼与提升。

在这个老龄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终将老去。今天我们对待老人的方式,很可能成为明天我们被对待的模板。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曾说:“对母亲的态度,决定了一个mc的高度。”

当我们讨论养老问题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讨论: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过去,以及他将拥有怎样的未来。

各人修养各人的福报,看似是个人选择,实则关乎文明根基。

那些被岁月压弯的脊背,那些布满皱纹的面容,不应被视为负担,而应被尊重为生命的见证者、家族的活历史。

此刻我想起犹太教的一个古老传统:年长者离世时,不是简单的生命消逝,而是一座图书馆的焚毁。

96年的生命历程中,姥姥见证了多少历史变迁,储存了多少智慧结晶?当我们因各种理由选择“断供”时,我们断绝的不仅是经济支持,更是一个家族的记忆传承。

寿数之外,还有尊严;责任之上,更有情义。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愿我们不要成为精神上的贫困者。能够养一天是一天,不是无奈之举,而是一种生命态度:承认有限,珍惜当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那些垂暮之年以温暖与尊重。这或许就是福报的真正含义:不是来世的回报,而是今生心灵的安宁与成长。

“妈,你看我是不是过得很不好?但是,妈,我始终说:‘土炕上有高堂,胜过高门前有豪车。’你啥也别吭声,别埋怨我大舅,也别怪我小妹。”

“轮到你的那3个月,我把俺姥接到身边。人生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可能有大的喜悦,就让我和俺姥相处的时光,当成自己的小确幸,小满足。”

“我是吃过很多苦痛的人,就让我去养俺姥,养你的老,来获得亲情的拥有和陪伴,来获得修心的清明。”

清明时节,我突然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清明。

3 阅读:2185
评论列表
  • 2025-04-06 07:21

    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妻面对赡养四个老人的局面要出现了,嘴巴说的再好听,也解决不了现实的困扰境。夫妻中一人要是再中个风,生个病,那就是一个人对五个要照顾的人,所以能动的靠自己,不能动的能去养老院也很不错了,毕竟每个月都要掏钱的。

    登风逐浪 回复:
    有钱才能去养老院,农村老人的那点养老金能去嘛?
  • 2025-04-06 10:28

    说实在的,有老不养者,畜生不如

  • 2025-04-07 10:26

    70后,晚婚晚育的一代,独生子女的一代,父母老了,我们还没到退休龄,不敢离职,离职就找不到工作。

  • 2025-04-08 15:13

    延迟退休了[笑着哭]慢慢来嘛

以丹情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