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的太“亏”的战斗机,7亿人民币一架,却只用两三年就退役

经略随心世界 2024-11-08 11:46:46

我国曾经花一亿美元一架的价格,购买了24架苏-35战斗机,超出了正常价格3500万美元,可以说是严重的溢价购买,这也使得很多人认为,我国这一次的军火交易简直是亏到了姥姥家,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引进苏-35:战略博弈下的权衡

进入21世纪,中国空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歼-10的服役,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中国空军

但是在重型战斗机领域,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彼时南海局势波诡云谲,周边国家蠢蠢欲动,美国航母战斗群更是虎视眈眈,如何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成为摆在中国空军面前的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先进的武器装备是现代战争的基石,在自主研发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中国空军

俄罗斯,这个老牌军事强国,其苏-35战斗机凭借强大的超视距作战能力、优异的机动性能以及远程打击能力,进入了中国空军的视野。

这不仅仅是一笔简单的军火交易,更是一场复杂的战略博弈,对于中国而言引进苏-35不仅可以快速提升空军实力。

中国空军

更重要的是可以近距离接触俄罗斯最新的航空技术,尤其是其引以为傲的117S矢量发动机,这对于当时正在攻关航空发动机技术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这笔交易不仅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面对西方国家制裁的背景下,与中国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战斗机

当然,这笔交易并非没有争议,1亿美元的单价远超同期其他战斗机的价格,让很多人质疑其性价比。

有人认为,这笔钱完全可以投入到自主研发中,没必要花高价购买“二手货”,但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和技术瓶颈下,引进苏-35或许是权衡利弊后的最佳选择。

战斗机

苏-35在中国空军:昙花一现的“局外人”

2016年底,首批苏-35交付中国空军,并部署在广东珠海基地,肩负起南海空防的重任,一时间这款“超级侧卫”成为军迷们热议的焦点。

但好景不长,苏-35在中国空军的服役生涯如同昙花一现,很快便淡出了公众视野,究其原因,首先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空军

随着歼-20隐身战斗机的横空出世,中国空军在技术水平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歼-20在隐身性能、信息化作战能力等方面都超越了苏-35,使其逐渐失去了优势。

其次国产航空发动机技术的突破,也削弱了苏-35的战略意义,太行发动机的性能不断提升,不仅可以满足国产战机的需求,而且在维护成本和后勤保障方面也更有优势。

中国空军

此外苏-35的航电系统与中国现有作战体系的融合度不高,也限制了其作战效能的发挥,在联合作战中,苏-35难以与其他国产战机实现完美配合,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更重要的是,苏-35的高昂维护成本和备件供应的不确定性也成为其“软肋”,依赖俄罗斯的售后服务始终存在风险,这与中国空军追求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

中国空军

种种因素叠加,使得苏-35在中国空军的舞台上逐渐沦为“局外人”,它就像一个匆匆过客,短暂地参与了中国空军现代化的进程,却又很快被时代所淘汰。

这段看似“昙花一现”的经历,背后隐藏着中国空军在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之间的艰难抉择,苏-35的引进为中国空军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但也暴露了过度依赖国外技术的风险。

中国空军

苏-35的局限性与退役原因:高昂的代价与技术壁垒

苏-35虽然在短期内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但其自身局限性也逐渐显现,最终导致其在中国空军中的角色逐渐边缘化。

首先高昂的价格是苏-35难以回避的问题,单价1亿美元的价格,即使对于财力雄厚的中国空军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中国空军

更重要的是,苏-35的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备件供应也依赖俄罗斯,这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和风险。

其次苏-35的性能优势并非绝对的,虽然其机动性能和超视距作战能力在当时处于领先水平,但与中国自主研发的歼-20相比,在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能力上存在明显差距,随着歼-20的批量服役,苏-35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

中国空军

再者由于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数据链路,苏-35难以与其他国产战机实现无缝衔接,这在联合作战中会造成信息孤岛,影响整体作战效率。

虽然中国工程师可以通过对苏-35的研究,获得一些技术启示,但无法深入了解其核心技术,这不利于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发展。

中国空军

这些局限性,最终导致苏-35在中国空军的服役时间相对较短,它就像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留下短暂的光芒,却又迅速消失。

回顾苏-35在中国空军的短暂服役生涯,与其说它是一块“垫脚石”,不如说它是一块“磨刀石”,它的引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它促使中国空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坚定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中国空军

苏-35的高昂成本、技术局限性以及与中国作战体系的兼容性问题,都成为中国空军发展道路上的“反面教材”,这些问题,如同磨刀石上的砂砾,磨砺着中国空军的意志,也指引着中国空军前进的方向。

未来中国空军将继续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苏-35的“磨刀石”作用,将永远铭刻在中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史册上,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中国战机

参考信源:

新华网 2015年08月15日 《俄媒:俄或在本月底与中国签出口24架苏35合同》的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网 2015-07-21 《俄称中国购24架苏35战机 伴有巨额仿造惩罚金》的报道

环球网2018-02-1 《中国曝光的苏35有多强?俄专家:除隐形外各方面都超F35》的报道

0 阅读:0

经略随心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