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人物志》程砚秋:寂寞赋秋声

鸿HUNG 2019-09-26 09:20:38

师徒对台,名满京都

1946年,车水马龙的大上海因为梅兰芳和程砚秋两位京剧大家的戏台对垒,显得格外热闹。黄金大戏院和天蟾舞台夜夜爆满,各自的戏迷在大饱耳福之余免不了唇枪舌战。戏唱到最后,程砚秋使出了杀手锏,《锁麟囊》连演五场,掀起了追捧程派的热潮。曾经挨打做苦力的学戏童仆,终有一日成长为与恩师可堪比肩的一代京剧大师,经历了怎样的蜕变?

♫. ♪~♬..♩

程砚秋出生在没落的满族仕宦世家,6岁时为生计考虑投在唱武旦的荣碟仙门下。旧时的梨园行里,徒弟都是师父打出来的,程砚秋先从武生后习花旦、青衣,经历了童年最惨痛的一页。这些艰难的日子在幼小的程砚秋心里深深扎下了一根刺,激发出他要出人头地的欲望。程砚秋以惊人的毅力习得文武超群,逐渐在北京城里露了脸,引起了当时的大名士罗瘿公的注意。1917年,惜才的罗瘿公疏通各方关系为倒仓的程砚秋赔钱赎身,挽救了他的艺术生命。

♫. ♪~♬..♩

“柳絮作团春烂漫,随风直送玉郎归。”对于程砚秋这匹千里马来说,罗瘿公是真正的伯乐。在完全脱离舞台的日子里,程砚秋跟随罗瘿公读书习字,钻研音韵,绘画武学,无不精通,奠定了程砚秋日后艺术造诣上的文化底蕴。这种名士与艺人之间的脉脉深情,正是那临水照花的民国世界里让人津津乐道的风雅。

♫. ♪~♬..♩

别开新面,开创程派

♫. ♪~♬..♩

1919年,在罗瘿公的促成下,程砚秋拜于梅兰芳的门下执弟子礼,梅先生亲授《贵妃醉酒》,并在陪演《天河配》《上元夫人》等剧中得到了不少教益,仿梅学梅日臻传神。而周围的盛赞声并没有使程砚秋冲昏头脑,在“通天教主”王瑶卿等人的提点下,程砚秋对于自己的未来作了冷静的审视和分析:在梅兰芳绚烂的光环下,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唯有扬长避短、另辟蹊径,才能闯出属于程砚秋的一番天地。

♫. ♪~♬..♩

从1922年开始,在罗瘿公和王瑶卿的鼓励下,程砚秋开始不拘泥于学王仿梅的艺术风格,从唱腔、情节、人性上着手,编演自己的新戏。1923年,第二次赴沪演出,程砚秋以旧戏新唱、做派细腻的《玉堂春》《六月雪》《贺后骂殿》等剧目引起了上海滩的巨大震动,一时沪上掀起程腔之热。而他以真剑起舞,唱做繁重的新编剧目《红拂传》展示了扎实的功力。这次连演34场戏让19岁的程砚秋从此跻身京剧界一流名家的行列。

♫. ♪~♬..♩

在众人不知善恶的观望中,程砚秋逐渐走出痛失良师的嗟叹,导师指的路已然明晰,今后需要自己踏踏实实地走下去了。他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独立设计唱腔、身段,认真揣摩每一个细节,由金仲荪编剧、程砚秋编演的《碧玉簪》《聂隐娘》《文姬归汉》《朱痕记》等一系列新编剧目甫一亮相,便是碰头彩,程砚秋证明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实力。

1927年,在《顺天时报》举行的中国旦角名伶竞选过活动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经投票列为京剧“四大名旦”,程砚秋首次站在了与恩师同行列的位置,内敛锋芒一时显露无余。

♫. ♪~♬..♩

在京剧繁盛的年代,古典化的梅兰芳和人性化的程砚秋以卓尔不群的才华展示着各自的艺术魅力,相较而言,梅兰芳注重形式的华美,程砚秋则把艺术引入了现实。他对于身处的时代有强烈而敏锐的感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创作出《梅妃》《荒山泪》《春闺梦》《亡蜀鉴》等一系列悲剧,重视吐字归韵,以“立音”获得良好的共鸣位置,高低音圆转自如,更擅长“诡音”达到细如游丝、若断若续、刚柔相济的抑扬顿挫之美,以鲜明特色的“程腔”刻画人物,震动着观众的心。大批悲剧剧目的艺术实践,促成了程砚秋步入京剧舞台艺术的成熟时期,从而树立了独树一帜的京剧艺术流派。

♫. ♪~♬..♩

四大名旦,流芳

♫. ♪~♬..♩

抗日战争爆发后,程砚秋深切体会到人生无常和人情冷暖,又极力摆脱过去形成悲剧范畴的束缚,力邀才华横溢的剧坛新秀翁偶虹以焦循《剧说》里“赠囊”的故事为创作基础,写出了具有喜剧意蕴的《锁麟囊》。正值艺术盛年的程砚秋在薄暮黄昏的后海边,在寂静无人的什刹海,用将近两年时间打磨唱腔和身段。他广采博收,向梆子、大鼓、越剧和民间曲调学习,因字生腔,还将美国好莱坞明星麦克唐娜主演的《璇宫艳史》插曲中的悲音旋律引入“团圆”一场中,糅合的水乳交融。

♫. ♪~♬..♩

1940年4月,程砚秋率“秋声社”抵达上海首演10场《锁麟囊》,中间换了一天戏码,在观众的一再要求下又加演了15场,这出不同于程剧以往悲剧见长的“集程腔之大成”之作,创下了历史之最。行云流水、回肠荡气的声腔让人听来如饮醇醪、如痴如醉,加上千变万化的水袖,身段、眼神的紧密配合,精准刻画了一位娇俏小姐变为落难妇女的心路历程,显示出扎实深厚的艺术功力。此时,程砚秋的艺术创作达到了巅峰时期,这部剧作也成为程派的扛鼎之作。

♫. ♪~♬..♩

有人说,梅兰芳在民国时代太过耀眼夺目,“四大名旦”中唯有爱烈酒的程砚秋敢与争锋,这是骨子里的阳刚锐气。1936年盛夏,两人迎来了第一次正式对垒,各自拿出代表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从上座率来看,梅兰芳略胜一筹。然而到1946年两人在上海的再次相遇,程砚秋却以足够自信的《锁麟囊》引起了天平的倾斜,梅、程已然各领风骚了。

♫. ♪~♬..♩

半语能传家国恨,两眉深锁庙堂忧。在程砚秋的艺术世界里,总能映衬出他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创新求索的渴望,这恰恰是游离繁华尘嚣之外孤寂冷静的思考,也是温柔与刚烈性格同在的展现,所以他才能创造出响遏行云的程腔和炉火纯青的程派艺术。但程砚秋绝不允许程家后人进入梨园行,他深知端起这碗饭所承担的辛酸与压力。

他的一生,始终在寂寞中前行,在探寻心灵上真正的归宿!

0 阅读: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