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2. 《急性心肌梗死诊疗指南(202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3. 《全球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报告
4. 《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症状演变研究》,《中国医学杂志》2021年第12期
某天深夜,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张突然被一阵胸闷憋醒。他翻了个身,心想:“可能是白天吃太多烧烤,胃里不舒服吧。”他没当回事,继续睡了。谁知,第二天清晨,他的家人发现他倒在了客厅的地板上,怎么叫都没反应……
这不是个例,而是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的悲剧。很多人以为心梗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突如其来地捂着胸口倒地不起。

但大多数心梗并不是“迅雷不及掩耳”的,而是在发作前就不断给人发出信号,只是这些信号往往被忽视了。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老张那天晚上多留个心眼,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心梗的“潜伏期”,身体早就告诉过你了心梗不是晴天霹雳,而是早有预兆的雷阵雨。
研究发现,大约8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作前几天甚至几周内,就已经出现一些非典型症状,但他们要么误以为是小毛病,要么直接忽视。
1.胸口不一定疼,但“闷”得让人难受
“医生,我也没觉得疼啊,就是胸口闷得像压了块大石头。”这句话,是我们在急诊室里最常听到的心梗病人描述的症状之一。
很多人以为心梗一定会导致剧烈胸痛,其实不然。真正的危险在于“闷”、紧绷感、压迫感,而不是尖锐的疼痛。
这种感觉可能持续几分钟,然后缓解,让人误以为没事了,但这可能是冠状动脉已经严重狭窄的信号。
2.牙痛、左肩痛、上腹痛?这些“偏门”信号别忽视有些心梗病人发作前,并不是胸口不舒服,而是牙痛、左肩酸痛,甚至胃痛。

为什么心梗会让牙疼?这和我们身体的神经分布有关。心脏的疼痛信号可能会“迷路”,跑到下颚、左肩膀,甚至胃部。
如果你突然出现牙痛,但牙齿本身没问题;或者左肩莫名其妙地疼痛,并且休息后也没缓解,那就要警惕了。
3.突然冒冷汗、恶心、头晕,像“低血糖”一样?很多人心梗发作前,会突然感觉全身冷汗直冒,甚至伴随恶心、呕吐、头晕,像是低血糖发作一样。
但区别在于,这种感觉往往无缘无故地发生,并且休息后也不会完全缓解。
如果你在没有剧烈运动、没有吃过刺激性食物的情况下,突然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

“我最近是不是体力下降了?走几步就喘得不行。”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爬楼梯、走路时,突然比以前更容易喘,而且休息后也恢复得慢,这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的信号。
尤其是原本能轻松完成的活动,现在变得吃力,那就更要当心了。
这些“心梗前兆”最容易被忽略,特别是这类人群1.女性比男性更容易“误判”心梗很多人以为,心梗是男人的“专利”,但女性的心梗发病率同样不低。

更重要的是,女性的心梗症状往往更“隐蔽”,更容易被忽视。
研究发现,女性在心梗发作前,出现典型胸痛的比例远低于男性,而更多的是疲劳、恶心、胃痛、背部疼痛等非典型症状。
女性更容易把心梗误以为是胃病、感冒、压力大导致的疲劳等,从而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2.糖尿病患者:心梗可能“无痛”!糖尿病患者的心梗,可能是最危险的一种类型。由于长期的高血糖会损伤神经,他们的疼痛感知可能会减弱,导致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冠状动脉堵塞,也不会有明显的胸痛。
这就意味着,糖尿病患者的心梗更容易被忽视,等到发现时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初步判断:“3分钟心脏测试”
1. 深呼吸——如果深呼吸或改变姿势后,症状有所缓解,大概率是肌肉或胃部问题;如果没缓解,可能是心脏问题。
2. 按压胸口——如果轻按疼痛加重,可能是肌肉或肋骨的问题;如果按压没变化,警惕心脏问题。
3. 含服硝酸甘油——如果服药后症状迅速缓解,可能是心绞痛或心梗;如果无效,尽快就医。
但请这只是一个初步判断方法,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诊断。如果你有任何怀疑,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拨打急救电话,尽快就医!

1.关注自己的血管健康,定期体检别等到心梗发作了才去查心脏。
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冠状动脉CT或心脏彩超,检查血管健康状况。
2.保护“清晨时刻”,避免心梗高发时间清晨6点到10点,是心梗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段。因为早晨起床时,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血管收缩,容易诱发心梗。
早上醒来后,不要猛地起身,而是先在床上躺1分钟,坐起1分钟,再慢慢下床。

3.警惕“假健康”有些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健康,但其实血管早已堵塞了一半。
这类人往往有家族遗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应该定期筛查心脏健康。
最后记住:心梗不会毫无征兆,关键是你愿不愿意去听身体的警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