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5年日本发生的阪神大地震中,将救灾物资在第一时点送到灾民手中的中坚力量是大荣超市等连锁超市的物流系统。
日本的应急物流体制
日本在设计防灾、救灾计划, 以及开展防灾、救灾演习方面, 形成了以“行政首脑指挥, 综合机构协调联络, 中央会议制定对策, 地方政府具体实施”为特征的应急管理模式。
1.体系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中央国土厅救灾局、地方都道府以及市、乡、镇。各级政府防灾管理部门职责任务明确, 人员机构健全, 工作内容完善, 工作程序明确。每级组织都会定期举行防灾汇报, 并制订防救灾计划, 包括防灾基础计划、防灾业务计划、地域防灾计划等。
2.全民参与的国民防灾演练。日本非常重视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在每年的国民“防灾日”都要举行由日本首相和各有关大臣参加的防灾演习, 通过演练, 一方面提高国民的防灾意识, 另一方面检验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机构的通信联络和救灾、救护、消防等各部门间的运转协调能力, 并对各类人员进行实战训练。
3.救灾的物流管理制度完善。制定灾害运输替代方案, 事前规划陆、海、空运输路径;编制救灾物流作业流程手册, 明确救灾物资的运输、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分工合作等事项;预先规划避难所, 平时可作他用, 一旦发生灾害, 立即转成灾民避难所, 并作为救援物资发放点;政府行政单位负责救援物资的收集、存放和运输;配送中心24小时作业;要求军队协助进行交通管制, 维护紧急物品的运输。
4.充分利用社会物流的支持。日本的社会化物流体系非常发达, 第三方物流比重超过70%, 因此日本的应急物流充分利用物流公司负责主动的方式进行配送, 重点关注提升配送效率;委托物流公司进行专业配送、存储管理;日本的救灾物资管理充分利用了现代商业的物流发展成果。
在当前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中国也必须从现在起精心设计能综合调动各种民间力量的效灾组织系统。就中国的现状而言,将连锁商业企业组织起来就马上能形成一张覆盖全中国的救灾大网。
因为中国的连锁超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在全国的村镇和各级城市中形成了广泛的销售网络,在各地、县级城市中形成了一大批区域领先的连锁超市公司,这些超市公司除建立了密集的门店销售网络外,还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民生消费品常温与低温物流中心。
连锁超市的物流中心和门店销售网络在未来教灾中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三点:
第一,教灾物资的重点是人的生活物资,这与连锁超市民生消费品的销售与物流配送相一致;第二,连锁超市的物流中心在灾害来临时可立即转为救灾物资的物流中心;
第二,第三,连锁超市各门店在救灾时可立即转为直接面向灾民的教灾物资发放站点和再配送站点。
组织与提升连锁商业救灾的方式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一是“紧急动员法”,即在灾害发生时临时动员连锁商业系统转成救灾系统;
二是“民间组织法”,通过如“中国超市联合采购交易联席会议”等社会组织,帮助与指导会员企业建立教灾活动体系,并完善会员企业之间在地区相助、商品调配、人员支持、车辆调集、物流配送路线安排、资金结算方式,通信联络、信息系统共享等方面的安排;
三是“国营民营结合法”,有必要建立一个国家参股、指导、调控、战略物资储备、市场价格平抑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全国性的以物流配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组织。这个企业组织在平时是一个全国性的民生消费品配销网络系统,而在战时、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时期就是战时后勤保障系统、教灾物流系统、市场波动价格平抑系统。这个系统应是国家参股,以全国各地领先的区域连锁超市企业的销售网络为基础,并以区域连锁超市企业的常温配送中心和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为配销网络据点,农超对接、内外贸一体、采购批发配送兼营综合性商贸企业。如能建立起这样一个符合“十二五规划”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坚持国家主导、制度创新、市场运作,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的全国性物流配销网络,就会使国家具有了主导型连锁超市企业支持的调控市场的力量。
(保留所有权利,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制度开门”。资料来源:顾国建,救灾需要连锁大超市的力量,商场现代化.2011,(Z1))
连锁超市倒闭的倒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