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一声巨响,美军万吨油轮北海撞船爆炸!美媒发现:是中国制造的

小彭的灿烂 2025-03-12 08:53:26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2025年3月10日,北海被滚滚黑烟笼罩,一艘美军万吨油轮“StenaImmaculate”号与悬挂葡萄牙国旗的货船“Solong”号猛烈相撞,随后油轮爆炸起火,现场宛如灾难电影中的场景。

据报道,此次撞击导致油轮上的航空燃油泄漏,熊熊大火在海面上肆意蔓延,仿佛要将这片海域吞噬。

37名船员在爆炸后紧急弃船逃生,幸运的是,暂时无人在此次事故中丧生。

而这起事故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疑问,尤其是美媒敏锐发现,这艘出事的美军油轮竟然是中国制造的,这一消息更是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猜测。

如此惊心动魄的撞船事件,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中国制造的油轮为何会出现在美军船队中?这起事件又会对各方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震撼北海的撞船大事故】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0日上午9时48分,英国东约克郡以东的北海海域,突然被一声巨响打破了平静。

隶属于美国克罗利公司(Crowley)的化学品油轮“StenaImmaculate”号,正从希腊阿吉奥伊塞奥多罗伊港出发,驶向英国赫尔港,船上满载着价值不菲的航空燃料,这些燃料是美军军事行动和商业航班运行的重要能源。

而悬挂葡萄牙国旗的集装箱货船“Solong”号,从苏格兰的格兰杰茅斯港启航,目的地是荷兰鹿特丹港,船上载有15个装有氰化钠的集装箱以及数量不明的酒精,这些货物同样关乎着相关产业的运转。“Solong”号如同一头发狂的野兽,以16节的速度,一头撞上了处于停泊状态的“StenaImmaculate”号。

撞击瞬间,“StenaImmaculate”号左舷被撕开一道长达15米的大口子,就像巨兽的伤口般触目惊心。

船上装载的航空燃料瞬间倾泻而出,与空气接触后,遇到船上的火花,瞬间爆燃。

英国海岸警卫队在接到报警后,第一时间启动了最高级别应急响应。

1架救援直升机迅速升空,机上的救援人员紧盯着海面,随时准备展开救援行动;4艘救生艇如离弦之箭般驶向事故现场,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疾驰;多艘专业灭火船也纷纷出动,它们满载着灭火设备和物资,试图扑灭这场熊熊大火。

由于火势过于凶猛,部分船员无奈之下只能跳海逃生,幸运的是,得益于现代先进的自动报警系统与快速定位技术,37名船员最终全部获救,仅有1人因吸入浓烟被送往医院治疗,这在如此惨烈的事故中,堪称海上救援史上的奇迹。

但事故的影响并未就此结束,约800吨航空燃料泄漏入海,在海面上形成了一条长达12公里的油污带。

卫星图像清晰地捕捉到了这条油污带,它正随着洋流无情地向北扩散,一步步逼近北海渔场核心区。

航空燃料中含有的苯系物、硫化物等有毒成分,就像致命的毒药,对海洋生物构成了致命威胁。

英国海洋环境保护协会发出了严厉警告,这些污染物会破坏海洋中的浮游生物链,导致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并且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除此之外,北海作为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承载着欧洲30%的能源运输任务。

事故海域周边密布着海底输油管道、光缆和风电设施,一旦火势蔓延或发生二次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连锁灾难,让这片海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美媒焦点:为何紧盯“中国制造”】

在这场撞船事故引发的轩然大波中,美媒对“中国制造”的关注显得格外刺眼。

《战区》等美国媒体在报道事故时,特意强调“StenaImmaculate”号油轮是中国制造,似乎想在这场灾难中找到一个可以聚焦的“特殊点”。

美国曾经也是造船业的强国,在二战时期,美国的造船业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这4年时间里,美国建造了24艘大型航母,123艘轻型航母,下水了5000多艘各类舰艇,那时候的美国造船业,堪称全球造船业的“霸主”,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而二战结束后,美国造船业开始走下坡路,冷战结束后更是全面加速衰退。

如今,美国造船业已陷入“病入膏肓”的境地,不仅商船建造能力大幅下滑,就连海军舰艇的建造也面临诸多难题。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造船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英国调查公司克拉克森研究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造船能力就已占到全球的50%以上,美国海军情报部门估计,中国造船能力已达到美国的232倍。

2024年1-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

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中国不仅在造船数量上领先,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已经形成了从特种钢冶炼到动力总成的完整产业链,34座10万吨级船坞中,16座具备建造30万吨超级油轮能力,还在智能船厂建设、数字孪生技术应用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造船业的衰退,使其在海运能力上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美国运输司令部的船队老化严重,46艘船中有17艘船龄超过50年,在面对潜在冲突时,难以满足庞大的后勤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依赖进口船只来满足自身的海运需求,“StenaImmaculate”号油轮就是美国进口商船中的一员。

这艘中国制造的油轮,于2017年交付,是一艘49700载重吨成品油/化学品船,长183米、宽32米,入级DNV,2023年加入美国政府的“美国油轮安全计划”,改挂美国船旗,与美国政府签署短期租赁合同。

美国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强自身的海运能力,以满足军事和商业的需求。

但此次撞船事件,却让美国的这一“计划”遭受重创,也让美国在海运能力上的困境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

美国媒体对“中国制造”油轮的关注,或许也是其对自身海运能力衰退的一种焦虑体现。

【国际视角:各方反应与态度】

这起发生在北海的撞船事故,瞬间成为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对此反应不一,态度也各有不同。

美国官方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出了回应,美国军方发言人证实,“StenaImmaculate”号油轮正在短期租赁给美国海军军事海运司令部,该部门专门负责为海军在全球范围内运送补给物资。

但对于事故的具体原因和后续处理措施,美国军方并未给出详细的说明,只是表示将成立专门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

美国政府也表示,将密切关注事故的发展情况,并与英国等相关国家保持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此次事故带来的影响。

英国作为事故发生地的所属国,对此事高度重视。英国首相府发言人表示,事故原因的相关细节“仍在逐渐明朗之中”,此次事故“令人极为担忧”。

交通部正在与海岸警卫队密切合作,全力协助应对该事故,英国首相府也会持续监测事态发展,继续协调应对措施。

英国海事部门立即启动了紧急调查,重点关注航道管理漏洞及军事船舶民用化潜在风险。

英国的一些环保组织也纷纷发声,强烈要求美国和相关责任方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燃油泄漏对北海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此次事故造成的生态损失进行赔偿。

葡萄牙作为“Solong”号货轮的船旗国,也对此次事故表达了关切。

葡萄牙外交部对美军未通报危险品运输信息表示抗议,认为这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葡萄牙政府要求美国方面提供详细的事故报告,并希望能够参与到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过程中,以维护本国的利益和船员的权益。

其他相关国家也对此次事故表示了关注,一些欧洲国家的媒体纷纷报道了这起事故,对事故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国际海事组织(IMO)也介入了调查,呼吁各国强化航道监控与船员培训,加强对海运安全的管理。

毕竟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海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监管,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结语】

2025年3月10日北海海域发生的美军油轮与货船相撞爆炸事故,无疑是一场震撼全球的海上灾难。

而美媒对“中国制造”油轮的关注,背后反映出美国造船业的衰落以及海运能力的困境。

不得不说,海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每一次事故都是一次沉重的教训,我们不能让悲剧白白发生。

国际社会应携手合作,共同加强海运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让海洋成为连接世界的和平、友好、合作之海,而非灾难频发的危险之地。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环球网在2025-03-11关于《外媒:美军租赁邮轮与一货轮相撞起火并引发爆炸》的报道

0 阅读:17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