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杂乱无章的事情,你理清头绪,也会找到规律。
放眼周遭,你会看到穷人,也会看到富人。
不可思议的是,穷人和富人,来自于同一个村庄,甚至他们同是一个祖父。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穷、富都是可以是一代接一代的,如果父母对子女的安排不妥当,那就代代穷。
通常,贫穷的家庭,喜欢让子女从事这3类工作,要知道早改正。
01
毛毛虫定律:跟随祖辈,找到待在老家工作。
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
毛毛虫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圈。
在花盆不远处,放上毛毛虫喜欢的食物。
奇怪的是,毛毛虫一只跟着一只,不断转圈,七天七夜之后,奄奄一息。而食物,却没有谁去动一下。
这就是毛毛虫定律。
为什么毛毛虫不去有美食的地方?而是毫无意义地转圈呢?
其根本是毛毛虫释放了自己的本能,盲目跟随前者。前者的经验、先例、习惯,对后者潜移默化,影响深远。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祖辈在一个地方创下了基业,哪怕是一片树林,几亩田,一栋老房子,都是弥足珍贵的。后辈以为,依靠这些就可以致富,却不曾想,陷入了毛毛虫定律。
我的老家,在湘南的山沟里,距离县城有五十多里路。
老家的人靠种地谋生,靠砍伐木头赚生活费。任何一种都是苦力,致富难于上青天。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走出山沟,去外地打工。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是收入明显比祖辈高几倍。
聪明的人,认同了一个道理:“望族留故乡,家贫走他乡。”
既然祖辈的经验、留下的产业靠不住,那么去经济发达的地方,机会总是有的。
什么都闭塞,什么都落后的老家,还有什么值得留恋?若要子女留下来,无非是给老一代的人养老送终。这老一代的人,是不是太自私了。
若是当下的年轻人,也耕种一亩三分地,估计到老了,也不会翻身。到小镇上找工作,也顶多是超市里打杂,小店里洗碗,收入很少。
02
翠波鸟定律:降低门槛,找到内卷严重的工作。
在南美洲,有一种小鸟,叫翠波鸟。
它们会想办法修建一个巢穴,比身体大几十倍。
当巢穴修好之后,他们就休养生息。
一旦巢穴旁边,有其它的翠波鸟,也修了巢穴。两者就开始互相攀比,巢穴越来越大。谁都不甘示弱。
最后,两者都累得不行,甚至死在自己修建的巢穴里。
这就是翠波鸟定律。
很多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子女,希望子女轻轻松松赚钱,能够养家糊口就行了。
但是看起来很轻松,容易上手的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随时可以被人取代,也可以有无数的竞争对手。
一个行业里,人满为患,人人可以来,说明行业利润非常低了,只能够维持温饱而已。
我的小舅舅,一直溺爱儿子,还告诉儿子:“反正大学生,也是送外卖。你读个职中,也去送外卖,能养活自己,就行了。”
儿子长大之后,就成为了一名外卖员。在县城干了五六年,还是很穷。
儿子看到身边的一些大学生外卖员,他们一边送餐,一边留意一些招工信息,然后就是进入大厂,或者考到体制内。
原来,不同文凭的人,送外卖的结局,是不一样的。
更难受的是,这几年,随着经济的整体变迁,很多人找不到工作,都去送外卖,导致行业竞争很大。
为了多赚一点生活费,有人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不敢休息。夜里干到十一二点。
轻轻松松就可以入行,这肯定不是赚大钱的行业。父母安排子女轻松度日,恰好让他们一辈子气喘吁吁,被卷得动弹不得。
03
小毛驴定律:犹豫不决,找到频繁跳槽的工作。
大学教授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给毛驴一堆草料。
当地的人很尊重教授,就每天另外送一堆草料,摆到毛驴身边。
毛驴有了两堆草料,就左看看,右看看,不知道吃哪一堆才好,毕竟都看起来不错。
多日的犹豫,反复研究草料的质量,让毛驴饿得不行。
这就是毛驴定律。
人也是一样,习惯性“这山望着那山高”。
父母让子女去打工,还告诉子女,要注意工厂招工信息,如果有好一点的工厂,立马跳槽。
看起来,跳槽是“往高处走”。其实是三心二意,一直去新的行业,做一个新手。
打工人,如果没有学技术,也没有高文凭,那么跳几次,还是在工厂的流水线,唯一不同的是,工厂地理位置不同,工作的规则有所不同。
但是跳槽太多,会让人失去“缴纳养老保险、行业经验”等机会。
很多行业,靠丰富的经验,也可以提升收入。
如果在一个行业扎根多年,也能够铁棒磨成针,做行业精英。反之,就一直努力一直穷。
04
托举子女到富有的层次,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
父母们,当下最需要的是打破“限制的定律”,找到“致富的规律”。
让子女多读书,学一门技能,然后在行业里深耕。成为了行业里无可替代的人,那收入会翻倍。
让子女坚定在一个行业,从小白成为专家,越老越吃香。比方说,老医生。
让子女提升就业的门槛,把一批内卷的人排除在门槛之外。比方说,科学研究。
让子女能远行,去适合的土地扎根,肥沃的土地上,才有更大的树木。
作为子女,也要学会思考,自我安排就业,而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父母生存的年代不一样,经验不一定管用。
要懂得,普通工作是一个人生存的手段,好工作是一个人致富的平台。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说的太对了,地主家的孩子可能还是地主,打工人的孩子还是打工人,家庭教育和环境改变不了。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孩子永远不会打工。
不尽然!我就是你说的穷人!可我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去德国留学回来在德企工作小的是儿子考的师专当老师
泥腿子进城的怎么说
这些动物例证站不住脚吧,虫子傻傻地肓从饿死,鸟从树上掉下来摔死,驴因比较饿死?咋不说鱼掉进水里淹死?
人是怎么活的,主要是看脑子灵活度,现在很多农村人,过日子并不比城里人差
“喜欢让子女从事三种工作” 这种说法太扯淡!他倒是想让他当教授、当干部。还得有这个能力。穷人思维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发展倒是事实。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客观局限性使然。[捂脸哭]
我做道师爷,穷就穷点,关键是你家人富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你富也得亲自上厕所
穷人的孩子想改变太难了!
在哪里都有穷的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