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战争,切忌多线开战,但如果实力悬殊,未尝不可四面出击。据中评社3月29日的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对黎巴嫩真主党发出严厉警告,他表示,黎以局势已彻底改变,以色列不会容忍任何武力威胁,“哪怕是零星的袭击”;若真主党继续威胁以色列的安全,“无论在黎巴嫩何处,以军都会进行打击”。同日,以色列国防军也发布声明,明确指出,“以军将继续采取行动,以消除对以色列的一切威胁”。
大家知道,就在以总理和军方威胁对真主党动武之际,以军已经恢复了对加沙地区的攻势,以色列为什么“再开战线”,准备对真主党下手?最直接的诱因,是黎以边境再起战端。22日上午,有多枚火箭弹从黎巴嫩发射,击中以北部城市梅图拉;28日上午,黎巴嫩境内再度发射火箭弹袭击以色列。以色列正是以“一周两次遭到火箭弹袭击”为由,于22、28日对黎境内的真主党目标发起袭击,并威胁“全部清除”。
然而,除了报复火箭弹袭击之外,以色列威胁对真主党动武,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比如说,攫取更多的土地,转移内部危机等等。据央视新闻3月15日的报道,以色列防长卡茨表示,不管黎以两国的临时边界谈判进展如何,以军都将“无限期”驻扎在黎南部的5个据点。此外,由于强推司法改革,以总理面临常态化的抗议示威,或通过针对真主党的军事行动,以外部军事胜利来转移内部矛盾。

那么,如果以色列真的打破去年11月末的黎以停火协议,与真主党再次交战,其前景如何?应该说,以色列获胜的几率很大。首先,黎巴嫩真主党的领导层基本团灭,新的领导层尚未完全形成,且缺乏足够的威望和经验。去年7月,以军炸死真主党军事行动领导人舒库尔;9月,炸死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拉德万旅”指挥官阿基勒、情报主管卡奥克;10月,炸死纳斯鲁拉指定的继任者萨菲丁。
除了高层领导人被“团灭式”清除外,真主党的中层指挥官也惨遭“批量清洗”。去年9-11月间,以色列先后通过定点清除以及传呼机爆炸与对讲机爆炸,击毙了90多名真主党中高层领导人,包括火箭弹部队指挥官卡比西、无人机部队负责人萨鲁尔等,造成真主党的战术执行能力“严重受损”。对真主党中高层指挥官和最高层领导人的“全链条摧毁”,将严重影响真主党的战力和抵抗决心。
其次,黎巴嫩内斗加剧,国内有人巴不得真主党完蛋。黎巴嫩的政府结构很有意思,采用的是教派分权制度,总统是马龙派基督徒、总理是逊尼派穆斯林,而议长是什叶派穆斯林,三大职位由不同教派固定分配。现任黎巴嫩政府于2025年2月成立,新当选的总统约瑟夫·奥恩就属于马龙派基督徒,前黎军总司令,他就主张“削弱真主党武装的影响力”,只有议长纳比·贝里(什叶派)主张与真主党结盟。

△黎巴嫩总统、前黎军总司令奥恩
由于美国对黎巴嫩政府施压,所以真主党没有进入内阁,没有获得任何部长席位,而另一个基督教政党“黎巴嫩力量”却首次入阁,获得外交、能源等关键职务。所以,现在的真主党可谓是“内忧外患”,外部有强大的以色列,内部有逊尼派、基督教的围剿,形势不容乐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真主党的失败可能会导致黎巴嫩损失部分领土,但却可以加强黎境内其他教派的权力,有人巴不得真主党去见真主。
最后,真主党的军事实力已经降低,且难以得到伊朗的援助。在去年的黎以冲突中,以军摧毁了真主党1万枚以上的火箭弹和大约300枚导弹,其军事打击范围,从覆盖以色列全境缩短到了北部50公里。由于弹药仓库被以军大量摧毁,真主党去年10月准备对以首都发起饱和式打击的计划,因为导弹数量不足而流产,受制于弹药不足,以北方军司令戈尔丁称,真主党“已无法组织连级以上的军事行动”。
以往出现这样的情况,真主党还能指望伊朗的军事援助,但现在却难以实现了。因为叙利亚变天了,亲土耳其、亲美国的“沙姆解放武装”推翻了阿萨德政权,其领导人沙拉明确表示,伊朗通过叙利亚向哈马斯、真主党运送武器的时代结束了。今年1月17日,沙姆组织收缴了一批运往黎巴嫩的358型防空系统和AK-47步枪,他们宣称,“(成功)切断了伊朗对该地区恐怖主义的输血”。
由此可见,现在的真主党恐怕是建立以来最虚弱的时候,领导层被清空、指挥官遭血洗、弹药库打空,反对派林立,坐困愁城,而外援不至,若此时黎以战火再起,真主党的前景恐怕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