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本是高山》与《山花烂漫时》,发现不用比较,因为,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听雪说影阿 2024-11-19 11:40:48

因为《山花烂漫时》,所以,重看了《我本是高山》,一个电影版,一个电视剧版,虽然演绎的是同一个人,可在叙述方式与呈现手法上,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我本是高山》

首先,来说一下电影版本的《我本是高山》,在没有进入电影院前,先去看了一下观众们的评论。

总体看下来,意见有褒有贬,为了客观地进行评论,进入影院仔细地观赏了起来,开头有些杂乱,人物的叙述不太清晰。

晃动的镜头,让人有种不太真实的感觉,总体感觉场景比较混乱,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引。

当然,对于走入影院的观众们来说,张桂梅老师的事迹,已经是有所了解的了,作为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张桂梅不仅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先生,更是大家心目中的女英雄。

是她,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是她,拖着生病的身躯一个个去家访,是她,督促孩子们学习,将她们送出大山,是她,改变了山区里女孩的命运,让她们对自己的人生有所选择。

张桂梅对大山里那些女孩子所做的一切,为中国贫困山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为可望不可及,所以充满了敬仰。

可在《我本是高山》里,似乎并没有树立起张老师高大的人物形象,而其他老师们的形象也不太突出。

学生们呢?更如同是一盘散沙,进入眼帘的这些来自于深处大山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朴实与敦厚。

相反,在她们好不容易才进来的学校里,不仅嘻嘻哈哈还打打闹闹,这都不算,下了课,这些观众们认为的吃饭穿衣都成问题的孩子们,竟然一窝蜂地跑向了游戏厅与热闹的集市。

虽然心里有所准备,导演是为了制造出冲突与矛盾,可这样的画面真是超出了观众们的预期。

还有那些时髦的老师们,高跟鞋、分叉的长裙、精致的妆容,再反观一身粗布衣衫的校长,视觉冲击力是有了,可总感觉太不真实。

可能是时间有限,想要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表达出那么多的观点,确实有些难度,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忽略掉前期的不太真实,后期的叙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解决孩子们的思想问题上,张桂梅确实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抓典型、树新风、立威力,实实在在的行动与语重心长、掏心窝子的话语,让孩子们动容了。

从第一年的散漫到最后一年的冲刺,所有的人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两个可怜的女孩,一个死在了家人的无动于衷中,而另一个则在悬崖边得到了救赎。

最后的查分一段,真是让人泪了目,420、398、480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分数,从那些苦守在电话跟前的老师嘴里说出,那种激动与兴奋,真是隔着荧屏都能感受的到。

老师们在努力地查着分数,而大山里,张老师拿着手电筒在无声地呐喊着,那个场景泪水奔流而下,再也控制不住了。

《我本是高山》虽然有些小小的瑕疵,可总体来说,它还不失为一部不错的电影,在片中,它让观众看到了人性的崇高与伟大。

可在张校长一再强调的信仰方面,电影中,确实做得不太到位,电影版的张桂梅,重点突出了一个“情”字。

她爱亲人、爱孩子、爱下属,她的爱无私而伟大,宽容又伟岸,在这些爱里,唯独忘了爱自己。

当看到她用别人给她捐助的钱,去给耳朵有问题的孩子买助听器时,真是太震撼了,人性的伟岸一下子就立了起来。

在片中,为了突出张校长是一个重情重义的女人,特别浓墨重彩地书写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可令剧组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一点成为了最大的诟病。

《山花烂漫时》

电视剧版本的《山花烂漫时》,同样以张桂梅校长为原型,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她的伟大事迹。

比起电影版,长达23集的《山花烂漫时》,在人物的塑造与事件的叙述下,更为贴切与生动。

第一集,张桂梅老师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大山深处,人物一出场就进入了高光时刻,电视剧从女子高中学校的建立初衷说起。

故事采用了平铺直叙的方式,将困难与解决方式,用大家都能理解与看懂的方式,真实生动地演绎了出来。

在人物形象塑造这方面,电视版本也做得很到位,剧中,不仅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更用真实的经历,烘托出了极强的感染力。

山区里的快人快语、行事果断,与会场上的发人深思、直抵灵魂,既相得益彰又彼此呼应。

短短几集看下来,既看到了张桂梅办学的初衷,又突出了过程的艰辛,还有大山里的孩子,她们一个个既朴实又生动,每个人的形象都很突出。

谷雨那一贫如洗的家与烂醉如泥的爹,真实到让人不忍直视,还有办学过程中上级的支持与帮助,老师的不好请与环境的恶劣等等,不仅有点更有面。

老师来了,可学生们却没有到位,仰人鼻息、被人瞧不起,商人们的言之凿凿与言而无信,张老师的苦苦挣扎与学生们的玩命拼搏,太多太多的泪点充斥其中了。

通过电视剧版本,张桂梅老师伟大的形象被树立得栩栩如生,剧中没有过多情感上的渲染,张老师把全部的爱,都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

再有,关于张老师一再强调的信仰方面,电视剧版也做得很好,在学校最为无助的时候,是崇高的信仰支撑了信心与决心。

在党旗下、口号中,每个人像火一样的眼里,困难被一个个地克服了,没有过不去的坎,更没有趟不过去的河。

比起先烈与前辈,这点苦算什么,在电视剧版本里,信仰不是虚幻的飘渺的,它是真实存在于每个人心里的。

而信仰,则被具体到了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身上,最后是它们,使得老师们有了升华,学生们有了飞跃。

看《山花烂漫时》真是每集都有泪点,这些泪点不是通过虚构的假设,更不是来自于强行的煽情。

它们就摆在那里,真实地发生着,生动地呈现着,它们具体表现在,校前谷雨的小窝棚,张桂梅举出的锦旗,桌子上的酒杯与小摊前的半碗粉。

一幕幕一场场,感动于伟大与崇高,感动于奉献与忘我,具体化的人物形象,让人忘记了这是电视,不得不说,电视剧版本的张校长,更加生动饱满立体真实了。

最后再来看《我本是高山》与《山花烂漫时》,对于它们的区别个人只能说,一部是观众们真实想看的,而另一部则是有人想让你看的,孰优孰劣不用多说,每个人心里都会作出清晰的判断。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