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大智慧的王进1.

忆彤聊历史 2023-09-20 06:42: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连载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高俅这个人道德素质低下,第一件事儿就反映出来,高俅做太尉上任的这一天,手下官员:

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高殿帅一一点过,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

《水浒传》高俅剧照

高俅上任第一天,手下官员都来参拜,有一个人没来,那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可以说这是《水浒传》最开始描写的一个人物。高俅是一个负面人物,而且高俅始终不是这本书的重要人物,他始终是一个引子,用高俅做引子引出的第一个人物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高俅上任第一天,王进没来,但是半个月之前人家就请病假了。即便如此,高俅也大怒,高俅大怒之后就要收拾王进。接下来的描写,高俅道德素质和水平涵养的低下都体现出来了。最后王进来了,高俅骂他:

“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什么武艺?前官没眼,参你做个教头,如何敢小觑我,不伏俺点视!”。

《水浒传》高俅剧照

作为一个大领导,跟一个请病假的人说这种话,显然太没有水平了。顺便说一下,什么叫八十万禁军教头?这是个什么职位?教头就是军队的武术教练,相当于今天部队的高级教官,王进是这样一个职位,高俅作为高级别武官直接领导他。

《水浒传》王进剧照

高俅给王进一顿骂,最后大家给求情说:“今日是太尉上任好日头,权免此人这一次。”高俅当官上任第一天,就跟一个请病假的下属这样说话,从今天看太没素质了。不要误认为王进没来参拜高俅,高俅给他一个下马威。其实是俩人有仇,后面说的很清楚:

王进谢罪罢,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高俅。出得衙门,叹口气道:“俺的性命今番难保了!”

王进认出高俅来了。为啥王进感觉自己性命难保?

“俺道是甚么高殿帅,却原来正是东京帮闲的圆社高二。彼先时曾学使棒,被我父亲一棒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有此之仇。”

借王进之口把这事说出来了,就是当年高俅曾经练武术、学棍法,然后跟王进的父亲比武,被王进的父亲打败了,而且还受了伤,养了三四个月。这里就充分的体现出了高俅这种小人的嘴脸,这回当官有权了,上任第一天先公报私仇,这种境界和心胸在朝中做大官,朝政就很难治理好了。

《水浒传》王进剧照

我们做一个类比,我们都知道韩信当年受过胯下之辱,韩信最后做了大将军之后衣锦还乡,又把当年让他钻裤裆那人找着了,找到之后不是像高俅这样要收拾人家,而是把他带到自己部队里头,还让他当了个小官。从这个角度一对比,就能发现高俅的心胸实在是太差。

之后就是描写王进这个人了,我先提出一个看法,儒家追求处事妥当,通篇小说下来,王进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处事妥当的人物,可以说《水浒传》描写的第一个人物是正面的。别管社会多么混乱,要保证自己处事妥当才是合理的,通篇小说可能就只描写了这么一个人物的处事妥当,但放在了全书的最前面,可见无论如何,办事妥当必须优先。

为什么说王进办事妥当?首先,王进认出高俅之后,马上就知道高俅为什么要收拾他,这格物格的已经很准了。王进说自己的性命今番难保了,按正常来讲,至于吗?不就因为请病假那天没到岗,结果让领导骂一顿嘛,还怎么就涉及到命都保不住了?但王进很清楚高俅是个什么东西,当年高俅被王进父亲打败过,所以肯定会官报私仇。

王进格物格的极准是一个先决条件,其次,看清楚问题之后所做的决策就是躲。他回到家跟他老娘商量,娘道:“我儿三十六招,走为上招,只恐没处走。”这里我们注意,有一个懂事的妈也很重要。要是王进回家跟他妈说这事,结果他妈认为王进想多了,不至于的,那就全完了。老太太的看法跟王进一致,就说明老太太看人也很准,也认为继续在这儿干下去性命难保。所以三十六招走为上招,咱们得躲。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但是老太太毕竟是家庭妇女,对社会和世界不了解,往哪儿躲她不知道,但是她也认为应该躲。

王进道:“母亲说得是,儿子寻思,也是这般计较。只有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镇守边庭,他手下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儿子使枪棒,何不逃去投奔他们?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这体现出王进的精明,形势判断精准,方案设计妥当。往哪儿跑?回老家种地去?隐姓埋名?实在不行像鲁智深出家?这些都是下策吧?王进马上想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

《水浒传》王进母子剧照

这里顺便说一句,种经略相公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是当时宋朝西北边疆的一代名将,这个字作姓,应该读chong,不读zhong。这个种家是将门,世代镇守宋朝的西北边疆,我们现在一谈北宋,大家知道的将门就是杨家将。实际杨家将在当年影响力不如他们种家。种家连着三辈镇守西北边疆,这个时候在延安府主事的统帅部队的就是这位老种经略相公。后面还提到了小种经略相公,就是他儿子。鲁智深打死镇关西,有一个细节,鲁智深打死人之后跑了,之后当地官府要抓他,因为鲁智深当时是小种经略相公手下提辖,当地官员不方便直接抓,然后府尹就来见小种经略相公说这个事,小种经略相公说:

鲁达这人,原是我父亲老经略处军官,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提辖。既然犯了人命罪过,你可拿他依法度去问。如若供招明白,拟罪已定,也须教我父亲知道,方可断绝。怕日后父亲处边上要这个人时,却不好看。

他是这么答复的,抓人可以,审明白之后必须跟我父亲打个招呼。鲁达当年是小种经略相公的父亲帐下的提辖,因为他这边人手不够,把鲁达调到小种经略相公这边帮他,《水浒传》后面有这么一个细节。“经略”是军衔,用今天话说就是军区司令。提辖是在部队里管风纪的,属于纠察官。总之,经略相公和鲁智深,都属于部队系统,他在地方上打死人之后,地方行政官员要抓鲁达,得先跟部队的领导打个招呼,就是这么个道理。但是,地方官员要跟部队打招呼,这一反复来回就产生了时间差,鲁智深就跑了。

《水浒传》鲁智深剧照

种家是西北将门,三代镇守宋朝的西北边疆,手握重兵,可以说是西北军分区司令。当然,小说的描写跟实际情况也有对不上的地方。现在就有人在研究,小说里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都是指种家的谁。有一个说法,老种经略相公指种谔。最初开创种家的是种世衡。评书里说杨家将“七郎八虎”那是假的,杨家没那么多儿子,种世衡倒是真有八个儿子,他这八个儿子里最有名的就是这个种谔,所以传统认为《水浒传》里描写的老种经略相公是种谔,小种经略相公就是他的儿子种师道。种师道是种家第三代最有名的将军,后来在北宋灭亡之战,金朝女真人南下打北宋的那次战役中,种师道战死。后来有人发现,好像不对,种谔死于1083年,宋徽宗继位于1100年。也就是说,在宋徽宗继位前17年种谔就死了。现在发生的故事是宋徽宗继位以后的事儿,宋徽宗继位后才提拔高俅,然后高俅才排挤打压王进,王进要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实际上,种谔17年前就死了,所以有人说老种经略相公指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指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但这种说法和小说的描写也对不上,因为《水浒传》描写的老种经略相公和小种经略相公是父子关系,不是兄弟关系。所以,肯定《水浒传》的描写和历史事实是对不上的。毕竟《水浒传》是小说,我们看小说别太较真儿,小说的描写如果都符合历史事实,那就不叫小说了,那就是历史书了。我认为,《水浒传》描写的背景应该是种谔,所以说小种经略相公是他的儿子,那就是种师道。但问题是,小说的作者没有深究历史人物的生卒年,知道种谔是那个时代的,就写入故事里,却未留意,种谔17年前已经去世了。

介绍背景之后,我们再看王进为什么要去投他。王进没有选择回老家,没有选择出家,也没有选择隐居,而是要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为什么这么做?书里说的很清楚,原因有两点,第一点,他跟种经略相公手下很多军官有过来往,种经略相公手下军官到首都办事的时候,跟王进有过接触,双方以武会友,王进功夫好,大家比试过,这些人对他很有好感。简单说,在那边有认识人,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他镇守西北边疆,当时主要对付西夏,用《水浒传》原话是“用人去处”。前线作战正需要王进这种尚武的人才,王进他爹虽然是打把式卖药的,但王进是实打实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是部队里高级的教官,他到前线去,那里正缺他这样的人才,所以他能得到重用。如果在战争当中能够脱颖而出,立了军功,还能升官,可能有晋升的空间。简单说,那边有发展空间,这是第二点。此外,西北的种家三代为将,在地方上极有势力,朝廷也得给面子,如果种家真是保护王进的话,高俅是下不了手的。

介绍完这些历史背景,就能明白王进为什么做这个选择,他做出这个决策是相当精明的。第一,那边有朋友,能给我引荐;第二,那边正缺我这样的人才,我在那儿还有发展空间。要是在首都,那可能永远都是武术教练,还没有晋升空间,但是到了前线,有立军功的机会,还有升迁的机会,兴许变坏事为好事儿,从此走向一条升官之路。王进的设计是相当精明的,而且还有一个潜台词王进没说出来,就是靠种家的势力保护自己,高球下不了手,就算是没有晋升空间,也是非常安全的。

所以说,王进格物格的很准,投奔种家的决策相当正确英明,能够做出这个决策,取决于对当时的社会形势看的非常精准。就是我说的格物的两个境界王进都具备,第一了解自己、了解他人,看人很准;第二了解社会,对形势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在格物正确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往下面看,他在执行上还相当有章法。他母亲也赞同跟他去投奔老种经略相公。王进的母亲又说:

我儿,和你要私走,只恐门前两个牌军,是殿帅府拨来伏侍你的。他若得知须,走不脱。

有个问题,不能悄悄的走,怕走不掉,为啥?家里有两个部队派来服侍他的小军官。从这里能看出另一个问题,王进是比较清廉的,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家里没有仆人。跟他一样职位的,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不仅娶了媳妇,家里还有一个丫鬟锦儿,老跟着他媳妇。而王进家没有仆人,就一个老妈,而且还没成家。那没有仆人日常生活谁来料理?因为王进是高级教官,部队就派俩勤务兵在家照顾他。从这儿能看出王进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清苦的背后说明他清廉。

一说要跑,他老娘马上想到一个问题,部队派这俩人在家,咱们要走他们肯定向上级汇报,跑不了。王进说:“儿子自有道理措置他。”然后王进先把姓张的叫进来,让他吃完晚饭去庙里,告诉庙里说,明天王进一早去烧头香。为啥呢?王进之前病了半个月,现在病好了要谢谢神,明天早上去庙里烧头香,让勤务兵今天晚上就到庙里去布置,以此先把这姓张的打发走了。第二天早上又给另一个姓李的军人拿钱,让他拿钱去买供品,买三牲煮熟。所谓三牲就是牛羊猪,作供品,买生的煮熟了到庙里上供,告诉姓李的去干这件事。去买三牲然后到庙里跟姓张的会合,把供品煮熟了等王进,王进去烧头香拜神,就又把这姓李的打发走了。大家想想,先去买生猪然后再煮熟,这得多长时间?头一天把姓张的打发走了,娘俩收拾了一宿东西。我们能看出来,这俩勤务兵在他家,姓张的负责内部,姓李的负责外面。先把负责内部这家伙支走了,然后娘俩儿偷着收拾了一宿东西,都收拾好了之后,第二天早上再把负责外面姓李的也打发走。姓李的前脚走,后脚王进给他母亲找一匹马,让他母亲骑上,王进把家里细软一担子挑着。这也反映出日子过得比较清苦,没什么太值钱的东西,就一担子,连行李带细软都有了。

《水浒传》王进母子剧照

然后书中描写:“两个牌军,买了福物煮熟,在庙等到巳牌,也不见来。”所谓巳牌就是等到巳时,是快中午了。说烧头香,快中午了也没来,然后这俩人走回家中,看见锁了门,家里没人了,跟街坊邻居打听,找了半日也没人看见。没人看见,说明这娘俩儿走的是悄悄的,用今天话说,躲开摄像头出去的,王进应对得相当精明,没人看见。

看看黑了,两个见他当夜不归,又不见了他老娘。次日,两个牌军又去他亲戚之家访问,亦无寻处。

头一天找到天黑也没找着,俩人睡了一宿,第二天又到他亲戚家去找,也没有,然后这俩人才报了官。整整耽误了24小时以上,王进早都跑远了。

《水浒传》剧照

具体的应对办法设计的相当清晰,先支出一个去,收拾东西,再把另一个支出去,后面离开的时候,还不让别人看见。到这儿王进成功的摆脱了一次人生危机,原因就是格物格明白、方法自然来。看人、看大形势,判断都极其精准,然后做出最正确的应对,才使王进逃过一劫。

可能有人认为,没那么严重,王进就是留下的话,也不至于有啥大事儿。作者就怕读者有这个误解,所以后面又描写了一个人物,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林冲。林冲的身份跟王进一模一样,他俩不一样在哪儿?王进是因为他爸打过高俅,俩人有仇。林冲跟高俅还没仇呢,就因为高俅的干儿子看上了林冲的媳妇,就被高俅整了个家破人亡。看完林冲的故事,回过头来再一对照,才会发现王进精明啊。所以我说王进是整个《水浒传》里头难得的一个处事妥当、应对正确的人。作者就怕有我们误解王进的做法,后面单独强调林冲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跟王进的职位一模一样,最后林冲的下场很惨,所以王进的担心绝不是多余的。王进如果不走,下场绝比不上林冲。反过来我们才能认识到,王进格物格的准,看高俅看得准,而且跑到延安府,大形势判断的准,所以才说王进是《水浒传》第一精明人,也是一个正常人。

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在一个完全失衡的社会,如果能格物格明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做到明哲保身,使自己躲过一劫,王进给我们这么一个启示。再补充一个细节,王进要投奔的种家,第三代两位名将,一个叫种师道,一个叫种师中,这是很有意思的吧。尤其是这个“中”字,这是典型的儒家的概念——中庸。这个家族早期出过儒家学者,种世衡的叔叔叫种放,是北宋早期一位有影响力的儒家学者,种家可以说是儒将世家,从给儿子起名上,我们还能看出受儒家传统的影响。这个细节是书中没有的一个引申意,在乱世想要避灾避难,就得投奔儒家,这是王进的选择。



0 阅读:24

忆彤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