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奴女到人民艺术家
她谨记周总理当年的教导,扎根西藏,足迹遍布雪域高原,更是出访了30多个国家。
她演唱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至今被大家传唱。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有着鲜为人知的辛酸苦楚。
01才旦卓玛出生西藏一农奴家庭。
父母给她取名才旦卓玛,寓意“长寿仙女”。
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放羊,总会唱唱歌给她听,慢慢她也爱上唱歌。
那时她以为自己也会像父辈一样成为农奴,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直到解放军来到了他们家乡,她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点。
当时部队文工团住在她家附近,每天又唱又跳,她便跑过去凑热闹。
慢慢时间久了,心因为唱歌好听,她被文工团看上,就这样加入了文工团。
1956年,拉萨举办第一届西藏青年代表大会,她跟团去演出。
那时她没有演出服,借了一件牧民服便登台演唱了一首《献给毛主席》。
清亮的嗓音,朴实的情感感动在场所有人。
之后她便跟着西藏青年团到全国各地参观,从未离开过家乡对一切充满了好奇。
参观结束后,她回到家,穿着崭新的衣服,父母差点没认出来。
后来她有幸被选中获得进入“西藏公学院”学习的机会,从未上过学的她第一次进入课堂。
她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每天认真地学习汉字,和一些基础文化知识。
年底时候上海音乐学院少数民族声乐班来他们学校招生,她被老师推荐。
就这样她去了上海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遇到了人生贵人王品素老师。
两人结下了深厚师生情谊,她一直铭记恩师教导,更是对她充满了感激之情。
02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不久,她就凭借《翻身农奴把歌唱》一举成名。
当时央视拍摄纪录片《今日西藏》,反映西藏巨大变化。
纪录片主题曲《翻身农奴把歌唱》,他们希望找一位藏族歌手来演唱。
于是到上海音乐学院寻找藏族歌手,便找到了才旦卓玛。
然而当时她学习汉语不久,说得并不好,她担心唱不好这首歌。
但王品素却鼓励她大胆尝试,更是表示会帮忙教她。
在老师帮助下她总算顺利完成任务,在录这首歌的时候,她融入自己感情。
当年自己父辈都曾遭到农奴主的剥削,自己也曾是农奴,也正是在党帮助下他们才得以翻身。
电影上映后,这首主题曲深受大家喜欢,才旦卓玛也一曲成名。
不久之后一次偶然机会她听到学校广播里播放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感触颇深。
尤其是歌词,简直就是自己的心声,她找到老师表示自己想唱这首歌。
但当时他的咬字还是很清楚,为了能唱这首歌,那段时间她苦练发音。
之后学校汇报演出时,她演唱了这首《唱支山歌给党听》。
由于太过投入,演唱中她忘记自己是在表演,唱到动情之处她泪流满面,台下同学都被她深情演唱打动。
就这样她的节目被选上了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舞台。
她凭借《唱支山歌给党听》被大众所熟知,这首歌也火遍大江南北。
031964年,她的事业再攀高峰。
当时戏曲片《东方红》筹拍,剧组听从周总理指示,其中少数民族角色要从少数民族演员寻找。
剧组得知他们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学员,就这样她有幸被选中参演。
《东方红》演出结束后,毛主席接见演员代表,周总理还特意向毛主席介绍了她。
《东方红》的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是在国际上都产生巨大影响。
不久之后她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很多单位都向她抛来橄榄枝。
在周总理建议下她回到西藏,更下定决心为翻身农奴歌唱一辈子。
自那以后她开始下基层慰问演出,哪有需要她就会去哪里,风雨无阻。
当然这一切离不开她丈夫的支持。
其实早在文工团时她便和她的丈夫南加多吉相识,她的丈夫是一名军人。
两人相处不久便步入婚姻殿堂,婚后她去了西藏公学院学习,之后又去了上海音乐学院深造。
丈夫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她,打理家里的一切,让她没有后顾之忧。
这么多年她一直在外忙于事业,直到她功成名就重回家乡,两人才结束异地分离生活。
1966年,婚后第9年,他们才迎来自己女儿尼玛卓玛。
女儿出生后,孩子便由丈夫照顾,而她常年在外忙于演出。
她一直对丈夫女儿心存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一位好妻子,更不是一位好母亲。
04之后那些年,她不仅在国内四处演出,而且还率领西藏歌舞团出访北欧五国,让世界了解西藏。
而且在国家支持下,她更是成为了文化使者出访了30多个国家。
可以说她的名声早已享誉海外,甚至还身兼数职。
就在她事业如火如荼时,她的女儿却突然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
本就觉得亏欠女儿,她还没来得及弥补,女儿年纪轻轻便离她而去。
她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好在丈夫一直陪在她身边鼓励她,安慰她,这才让她振作起来。
她化悲痛为力量,全身心投入事业之中。
不仅发行个人作品专辑,还举行大型巡回演唱会。
之后很多大型晚会,都有她的身影。
如今年近90高龄的她精神矍铄,依旧活跃在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