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3月25日(下)国家博物馆赏宝

天逸聊旅游风景 2025-03-30 11:50:51

第三次来到国博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这次听下午两点开始的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免费讲解。

“王子午”青铜鼎

王子午是春秋五霸楚庄王的儿子,在他的墓穴里一共出土了外型一样,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七件铜鼎。作为诸侯国王的子嗣却享有诸侯国王的享祀是对周礼的蔑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的青铜冶炼技术更为发达,此鼎造型繁复,底部并刻有铭文。

“王子午”青铜鼎

“吴王光”青铜鉴+“吴王夫差”青铜鉴

鉴是盛水的容器,盛水之后可以当镜子。根据吴王光青铜鉴内铭文记载,当时吴王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蔡侯,而这件青铜鉴正是给女儿的陪嫁物。周礼规定同姓之间不可以通婚,吴蔡同为姬姓,两国联姻无视周礼的规定,是对当时周王朝的僭越。

吴王夫差是吴王光的儿子,而这件青铜鉴无论形制的大小和纹饰的精美均远超吴王光青铜鉴,由此看出吴国在夫差统治时期势力已逐渐强大。而他本人也在春秋时期成为霸主之一。

“吴王光”青铜鉴

“吴王夫差”青铜鉴

熊悍鼎

这件熊悍鼎出土于楚幽王的陵墓。熊悍是楚幽王名字,楚幽王是楚国倒数第三任国君。器身和盖口刻有62字铭文,记录楚国大败秦军并缴获铜器的事迹。

熊悍鼎

青铜冰鉴+青铜缶

这两件青铜器均出土于曾侯乙墓,冰鉴整体成方形,周身纹饰繁缛。构造可分为内外双层,外层是方鉴内层是方缶。鉴于缶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夏季将冰块放入其中,缶内盛酒,可以冰镇酒水。

青铜冰鉴

这件青铜缶器型巨大,可能是供士兵饮酒的盛酒器。

青铜缶

错银卧牛青铜镇+人形青铜灯

这件错银卧牛青铜镇牛腹下刻有“大府之器”四字铭文,是供楚国王室使用的器具,古人席地而坐,用镇牛压住垫子四脚,就像现在作画时使用镇纸压住纸张作画一样。

错银卧牛青铜镇

这盏人形青铜灯是战国时期齐国时期的,执灯人物是罕有的武士形象,这与齐国人尚武的习俗有关。

人形青铜灯

青铜编钟

这组青铜钟出土于河南信阳,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器物。为防止青铜敲击时的回音,在钟上附有圆纽。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就是用这组编钟演奏的东方红。

青铜编钟

狼噬牛纹金牌饰

这件出土于内蒙古的狼噬牛纹金牌饰,以牛的脊骨为对称轴,压制出两两相对的四只狼咬噬一头牛的纹饰。是匈奴贵族的饰物,对称的构图带有明显的中原文化特征,纹饰又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题材,是不同民族相互交融的产物。

狼噬牛纹金牌饰

“鄂君启”错金青铜节

出土于安徽寿县,鄂是地名,位于湖北省鄂城县一带,鄂君是对鄂地封君的称呼,启是器物主人的名字,它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的经商通行证,也是屈原所处时代的文物。

“鄂君启”错金青铜节

秦始皇陶马俑

秦代匠人以高度写实的手法塑造的陶俑和陶马,大小和形态几乎与真人、真马无异。而每具陶俑又有独具特色的面容和装束,展现了千人千面的特点。国博展出的这组兵马俑据说是兵马俑里最美且完整的武士俑和马俑。

秦始皇陶马俑

秦王嬴政秦扫六合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王朝。选用三皇五帝中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号,被后世沿用两千多年,史称始皇帝。他创造性的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他的齐民编户政策是现在户籍制度的雏形。他终止生祭,改用兵马俑陪葬。他一生丰功伟绩却备受后人诟病。不禁感叹秦做嫁衣汉来穿,唐借隋运三百年。强烈要求将秦始皇牌位列入太庙享祀,以供后人瞻仰。

西安兵马俑-秦始皇雕像

彩绘陶兵马俑

出土于山西咸阳杨家湾长岭陪葬墓,据专家推测墓主人的可能是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或其父。骑兵俑占有比例比秦始皇时有大幅增加,也是汉军国立增强的写照。这组兵马俑按实际比例缩小,面部刻画单板,与秦时写实风格不同,更注重写意。

彩绘陶兵马俑

琅琊刻石

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到山东琅琊郡时所刻。上面的文字是小篆,相传由丞相李斯所书。《史记》中记载了刻石的全文。琅琊刻石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强调制定统一的法律制度作为全国的准则,重申统一度量衡、文字及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琅琊刻石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西汉时的青铜器工艺精湛,缸灯是汉代的创新器物。与著名的长信宫灯原理一样,具有环保理念,并可拆卸方便清洗,将优美的造型与实用性进行有机的结合。

彩绘雁鱼青铜釭灯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尊是盛酒器,犀牛嘴右侧有流口,抬起其臀部,酒就可以从流口倒出,仿佛酒从犀牛嘴中流出一般,设计的尤为巧妙。犀牛肥硕,周身布有错金银云纹饰,形象逼真,双眼镶嵌料珠显得炯炯有神,是国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国博有一个“数说犀尊”展厅以一物一展的形式对这件国宝级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击鼓说唱俑

出土于四川成都东汉墓。这件陶俑头部裹有头巾,上身赤裸,下身着长裤,左臂环抱一面圆鼓,右手高扬鼓槌,笑容可掬,刻画了排忧表演时充满激情的神态和手舞足蹈的忘我境界。排忧多为侏儒,以幽默的语言和滑稽的表演博得主人和宾客的欢笑,可在他们欢乐的笑容下又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心酸呢?生活不易,你我且行且珍惜!

击鼓说唱俑

“熹平石经”残石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家,在长安设立太学,专门讲授儒家经典。熹平四年汉灵帝命蔡邕、李巡等人用隶书写好《诗经》、《尚书》、《易经》、《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刻成46块高两米宽一米的石碑立于太学以便读书人抄录校对,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教科书。

熹平石经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古滇国特有存放贝币的器物,相当于存钱罐。诅盟是古代西南民族盛行的一种风俗。在直径为30厘米的贮贝器器盖上布满127个人物,干栏式建筑内当中的是主祭人,对面有一个人光身绑在石碑上,应是牺牲人,左右两面鼓。其他人物或立或跪或歌舞或宰杀牲畜。形象生动的再现当时的场景。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

张骞通西域壁画(摹本)

表现了汉武帝在长安城郊外为出使西域的张骞送行的情景。汉武帝骑在马上,群臣持伞盖相随,张骞跪辞武帝。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并将蔬菜瓜果的种子带回中原种植,食用至今并成为张骞严选。

张骞通西域壁画(摹本)

以上就是讲解员时长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解,我也该返程回天津了。下次再找一天的时间把后面的四个时期听完。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