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总设计师提出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其他人富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先进的理念,中国的经济才得以飞黄腾达。
纵观目前中国的经济,尽管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多少存在一点瑕疵,而这点瑕疵就是贫富差距扩大,这是历史变革不可避免的过程。
贫富差距主要在城镇和农村之间体现,随着知识的进步以及生活的便利,城镇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岗位需求,而农村除了务农却很少有收入渠道,久而久之就拉大了经济收入水平,也因此出现了打工潮流,导致城市外来人口激增,农村人口减少的现象。
有外出的就有留守的,因为农村打工者多是劳动力,因此留守的女性居多;随着城市保姆、月嫂等特殊岗位的需求,留守的人群中逐渐出现了男性;这两类人由于留守的状态分别被称之为“伪寡妇”和“留守男”。
“伪寡妇”
伪寡妇顾名思义,就是有丈夫如同没有丈夫一样。丈夫身为家庭主要的劳动力,负责在外赚钱,为了省去来回奔波的钱,很少回家,夫妻之间一年到头很少见面,感情很难维系,有点名存实亡的意味,因此被称之为伪寡妇。
这种称谓很难听,但也简单粗暴地指出了留守妇女的现状,不仅是在夫妻关系上,更是在家庭责任上,她们付出了很多心血,丝毫不比在外打工的丈夫少。
之所以留守,是因为家庭里有很多事情需要照顾:需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在他们年老的时候能有所依靠,不至于流落街头或者不能安享晚年,这是身为子女应该做到的责任,如果儿子外出打工这一责任就落到了儿媳身上。
需要照顾孩子,外出打工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孩子上学的名额,只能依照户籍所在地,留在当地进行养育,孩子的成长依然需要成年人的呵护,年迈的父母不能胜任,这一重担再次落到了妻子身上。
除却照顾人的责任,家庭的收入来源不可能只依靠丈夫在外打工,还需要在家种植农田或者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补贴家用,几张嘴吃饭,几双手干活,都需要精打细算。
也正是这些细锁繁多的事情让她们日复一日的操劳,没有时间收拾自己,难免存在家庭危机。
在外打工者出现了一种现象称之为打工夫妻,就是打工在外的男女同居在一起,搭伙过日子,以慰藉在他乡孤零寂寞的情感,这对于在家的妻子是极其不尊重的,但很多妻子都是忍气吞声,因为在她们眼里大吵大闹很可能就把家庭吵散了,毕竟主要劳动力不是自己,在家庭中是没有话语权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能处理好这么多家务事的女性不出门打工呢,很明显能操持家务的也具备打工的能力。
其实这是社会固有的结构造成的,外出打工的机会多是没有技术含量的,更多的是需要蛮力,因此男性的优势更大一些,与此同时男主外女主内一直以来都是家庭组合的模式,很少有所改变,才会造成更多的是留守妇女而不是留守男性。
但随着近年来城镇服务的需要,女性的服务需求逐渐增加,尤其是金牌月嫂这样女性莫属的工作更是多金,形成了女性外出打工的趋势,为了维持家庭的稳定,自然也会需要家庭的另一成员,即丈夫在家操持家务,也被称之为“留守男”,那么留守男和伪寡妇是一样的现状和原因吗?
显然留守男的问题更尖锐,因为大男子主义的偏见,让社会对留守男有更多的闲言碎语。
“留守男”
留守男之所以成为问题,有以下两点:一是颠覆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日常社会结构,难免会遭人诟病;二是在这种闲言碎语的环境中,留守男的心理问题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点。
前面提到长期两地分居会造成家庭危机,这种危机有时候不仅仅是来自于男方,很有可能也来自于女方,因此也有很多外出打工者害怕自己后院起火,要么选择不外出打工,要么选择不结婚。
然而不结婚有一个弊端就是没有了生活的动力以及方向,久而久之就退化成为了依赖父母的巨婴,成为啃老一族,这是比较奇葩的一类留守男,然而更多类似的留守男却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强压而造成的留守。
显而易见,社会经济越发达,使用纯劳动力的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少,除了建筑工地就是送外卖这样的岗位需求,很多以往需要劳动力的岗位已经被机械自动化代替,造成了打工难的问题,也无形中给打工者造成激烈的竞争压力。
新闻上经常爆出博士送外卖,研究生搬砖的新闻、当保姆的新闻,从侧面反映出高学历人群都在竞争岗位,更何况仅仅是依靠劳动力的农村打工者呢,再加上城市的生活水平很高,一年到头下来,似乎还不如呆在老家划算。
有了这样的对比,就出现了很多无法上进的男性留守在家里,有媳妇的依靠媳妇在外工作养家糊口,没有媳妇的就依靠父母的庇佑来维系生活,没有了奔头,鸵鸟似的安享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没有大的盼头,混沌过日子,并不是他们不缺钱,而是他们没有勇气外出打工。
在社会上这样的现象逐渐有增加的趋势,皆是社会竞争压力所造成的,尽管男女平等,但对男性的经济收入水平要求似乎更高,从婚嫁一方面就可以看出男性所面对的社会压力是多么巨大了,而解决问题绝不是当缩头乌龟,而是正面迎击,从根上解决问题,比如投入学习,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如何解决留守问题
无论是伪寡妇还是留守男,留守都是稳定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前面提到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这里的学习并不是指刻板的书本学习意思,而是学习生活提升的办法。
比如现在的网络直播,可以帮助农民将自己的农作物拓宽销路,甚至带动其他附产业;比如公众号的推广,也可以将自己的家乡特色向外推广,甚至视频播放都可以吸引粉丝观看。诸如此类都是可以学习的提升生活办法,也解决了留守人员创造经济收入的问题。
小结:
农村和城镇之间的贫富差距固然存在,但更多的是精神认知层面上的差距导致两极分化,我国提倡的扶贫更是扶精神体现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留守在家的无论男女,只要积极向上生活,本就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