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战士牺牲,33年后母亲找到墓碑,哭得肝肠寸断

历史著名故事 2025-03-12 10:11:43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从古至今,每逢遭到外敌侵入,中华男儿们都有身佩军刀奔赴疆场的豪迈气概,向往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在30多年前的南疆,越南不停袭扰我国,我国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参军为国出征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血洒疆场,是他们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完整与尊严。

战争是无情的,有战争就有牺牲,很多人年纪轻轻正值最美好的岁月,舍小家成大家,壮烈殉国献出了生命,虽然他们成为人人敬仰的英雄。然而亲人逝去的伤痛和思念,却无穷无尽的让白发父母承受。

在对越反击战中,很多烈士的遗体都被安葬在了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33年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历尽千辛万苦才找打儿子的墓地,母亲抚慰着儿子的墓碑,泣不成声,几度昏厥,嘴里一直念叨:儿子,对不起,妈妈来晚了。这位牺牲的烈士就是赵德福。

赵德福是山东邹县人,1979年对越反击战爆发,年仅15岁的赵德福怀着满腔热血去当地人武部报名参军,领导见他还小未到参军年龄,肯定了他的勇气与热忱,却将他拒绝。1984年老山轮战前夕,边境战事紧急,20岁的赵德福第二次报名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军人,编入35207部队58分队二连。

之后,赵德福在新兵营艰苦训练的三个月,4月老山战役打响,当部队接到参战命令时,赵德福第一个提出申请上前线参战,连长见他是三个月的新兵蛋子经验不足,不同意他上前线。

可是,到了第二天,连长桌子上多了一份用血写成的请战书,连长深深被打动,就同意了赵德福的请求,并叮嘱他在战场上一定要注意安全。

1984年4月28日,我军对老山一线越军发起了总攻,40师一部7分钟占领662.6高地,5小时20分攻上老山主峰,当时赵德富所在的9班负责攻打一号哨位,由于越军居高临下,我军发起强攻损失参战,副班长中弹牺牲,班长大腿被击中,赵德福前去营救班长,结果被对方狙击手击中当场牺牲,年仅20岁。

赵德福是家中的独子,是一家的顶门柱和希望。唯一儿子参军3个月就壮烈殉国,二老听闻后伤心欲绝,母亲晕倒大病一场。由于路途遥远,加上父亲在家要干活赚钱照顾母亲,都未能参加儿子的追悼会,甚至连儿子具体埋在哪里也不知道。

日月如梭,斗转星移,一晃三十多年据过去了。赵福德的父母白发成霜,后来终于得知儿子葬在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父母凑齐了路费赶到了烈士陵园,最终在一处角落找到了儿子的墓碑。看着墓碑上刻着儿子的名字,三十三的思儿之情如黄河泛滥之水再也绷不住了,母亲哭得喘不过气来,数次昏厥过去。没有想到一家人再度“重逢”,已经是33年后,儿子光荣地躺在一头,而白发苍苍的父母却心碎在另一头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