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医伴旅 2018-07-02 09:02:03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正常的血小板值为每微升15万至45万个。如果由于任何原因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则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因为每个血小板的寿命只有约10天,在人体骨髓中会不断产生新的血小板。

血液病专家介绍,血小板减少对于患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旦血小板减少,患者会有明显的出血倾向。但大多数人对于血小板数值降低的原因一直不清楚。

血小板减少症可能是遗传或由多种药物或病症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包括骨髓抑制致血小板产生不足、血小板在脾的滞留、血小板破坏增加以及输血使血液被稀释等,那么,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哪几方面呢?

血液病专家告诉大家,血小板减少与以下几个原因息息相关:

无效性血小板生成:

该病常见于部分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有的患者有出血倾向,有的表现为全血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甚至增加,因此为无效性血小板生成。随着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血小板可恢复正常。

血小板生成素缺乏:

本病是由于先天性促血小板生成素缺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本病多为遗传性,婴儿期开始有出血表现,血小板计数减少,巨核细胞数量正常,形态及结构无特殊变化。

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性疾病。该病比较常见,血小板减少与血小板增多或正常以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其间隔通常为20一30天。本病多见于女性,其发作常与月经一致,月经期血小板减少,出血量增多。巨核细胞一般不减少,以皮肤粘膜出血为主,无特效治疗。

脾脏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正常情况下,体内1/3的血小板停滞在脾脏,当有脾脏肿大时如门脉高压症、淋巴瘤、结节病等,血小板计数可减少,但体内血小板的总量并不减少。有时,可能同时存在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因素。

由此可见,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日常生活中还希望大家能够针对情况合理治疗,同时,要多关注病情的进展,循因而治,对症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20 阅读:6829
评论列表
  • 2019-06-17 23:25

    血小板少,要怎么改善?吃什么补?

    孔梅芳 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