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输液管里,药水一滴滴流进赵梅的身体,却怎么也温暖不了她日渐冰凉的心。
前两日,她不小心摔了一跤,住进了医院。
本以为会迎来家人的关心和照顾,可迎接她的却是儿媳冷漠的催款电话和朋友圈里刺眼的全家旅游照。
赵梅望着窗外明媚的阳光,第一次对“养儿防老”这个词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住院的第二天,儿媳例行公事的电话再次响起:“妈,房贷这个月还没转呢!
”赵梅淡淡地回了一句:“不会再给了。
”便挂断了电话。
她翻看着手机,朋友圈里,亲家母晒出的旅游照片格外醒目。
蓝天白云下,儿子儿媳和亲家一家人笑得灿烂无比。
配文写着“感谢女儿女婿带我们度假,终于圆了环球旅行梦…”,发布时间正是她住院的第二天。
看着照片,赵梅的心里五味杂陈。
查房的护士见她独自一人,关切地问:“赵姐,就您一个人在医院啊?
”赵梅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是啊,儿子儿媳都忙。
”护士欲言又止:“可是…我好像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在旅游…”赵梅闭上眼睛,两行泪水无声地滑落。
这些年来,为了儿子,她倾尽所有。
当年为了给儿子买房,她白天上班,晚上摆摊,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即使是前夫出轨离婚时给的十万块补偿,她也一分没动,全部存了起来,就为了将来能给儿子买套像样的房子。
五年前,儿子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儿媳。
第一次见面,亲家就狮子大开口,要二十八万彩礼,还要买一百三十平的大房子。
赵梅和亲家商量:“房子可以加你女儿的名字,但首付你们也得出二十万。
”亲家母却一脸傲慢:“我们最多只能出五万。
”赵梅无奈,只能独自承担了大部分首付,这几乎掏空了她所有的积蓄。
婚后,儿子每月工资五千,要还三千八的房贷。
儿媳经常抱怨钱不够花,攀比着其他闺蜜老公的高收入和婆婆的补贴。
为了让儿子小两口的日子好过些,赵梅咬咬牙,每月从自己四千八百块的退休金里拿出三千八百块给他们还房贷。
自己只留下可怜的一千块,还要去超市做保洁补贴家用。
孙子出生时,赵梅给了1万块红包,儿媳却嫌弃太少,说她的闺蜜婆婆给了五万。
每逢孙子生日,儿媳都要订高档酒店,专门宴请她的父母,亲家从来都是空着手来,可儿媳却说:“爸妈已经给过钱了。
”而赵梅去看望生病的亲家母,买了二百块的礼品,却连句谢谢都没得到。
如今,她住院了,儿媳非但没有来照顾,反而带着父母外出旅游,还在朋友圈里晒给母亲买的一万五的金镯子…这巨大的落差,让赵梅感到心寒。
就在这时,病房门被推开,儿子和儿媳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
“妈,你凭什么说不给钱就不给?
”儿媳一进门就质问。
“你们觉得,我还应该继续给吗?
”赵梅平静地反问。
儿子理直气壮地说:“当然应该给!
这是你答应好的!
”赵梅深吸一口气:“那你们呢?
你们答应过要孝顺我,要照顾我,现在又在哪里?
”儿媳不耐烦地说:“那不一样!
我爸妈把我养这么大,我带他们旅游花钱天经地义!
”
“所以我的钱就活该给你们还房贷?
我一个人拉扯大儿子,付首付,给彩礼,这些就不算付出吗?
”赵梅的情绪终于爆发。
儿媳冷笑一声:“不给是吧?
那以后您有什么事也别想我们管!
”“不用等以后,”赵梅打断她,“现在我住院你们不就已经不管了吗?
”病房里陷入了沉默。
良久,赵梅缓缓开口:“这些年,我终于明白了,再多的付出,也换不来应得的回报。
以后的房贷你们自己还吧,我要为自己的后半生打算了。
”儿子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赵梅抬手制止了:“你不用劝我,我意已决。
”看着儿子儿媳愤然离去的背影,赵梅反而感到一阵轻松。
她拿出手机,取消了每月的自动转账。
这笔固定的支出,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了。
傍晚,护士推着药车进来,笑着说:“赵姐,您今天气色好多了。
”赵梅露出释然的微笑:“是啊,放下了,就轻松了。
”窗外的夕阳洒进病房,温暖而祥和。
新的生活,将从这一刻开始。
从赵梅的故事中,我们不禁要问:父母的付出应该有底线吗?
子女的孝顺又该如何衡量?
在“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又该如何平衡亲情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