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革命必须得是强者,《毛泽东在才溪》里强者如何待人接物?

句单单Hi电影 2021-05-12 22:08:46

众所周知,如今的福建省龙岩市是一块宝地,但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未必知道毛泽东同志曾在1933年中国革命事业的紧要关头,第三次来了才溪乡,该地现为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

2021年5月8日上映的电影《毛泽东在才溪》将主席三次来才溪的事迹铺展开来,他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才溪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周密的调查和科学的总结,写成对于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著作《才溪乡调查》,非常有纪录价值。

回望上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将将建立人民政府,一切只是刚刚起步,无人预料今天如此的辉煌成就。彼时的先烈们,只是满腔热血去做,铸就了我们今天这般的幸福生活。因此,在建党百年大庆即将到来之时,我们尤其怀念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那种斗志与牺牲精神源远流长。

电影《毛泽东在才溪》由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同志担任总顾问,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韦廉执导,王晖 、侯祥玲、陈锐 和陶贤锋等联袂主演。电影纪录了1933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夕,担任苏维埃临时政府主席的毛泽东,第三次深入才溪乡调查的故事。

最令人叹服的是,《毛泽东在才溪》以真实历史为蓝本,真实再现了毛泽东在才溪调查研究时期走访村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点点滴滴。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写出《乡苏工作的模范——才溪乡》(即《才溪乡调查》)。

电影故事并没有着重讲革命的激荡事件,而是通过人物细节的描写,将毛泽东深入到才溪与当地人民群众的互动,将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光荣娓娓道来。在才溪当地人民群众家里,毛主席也一同下地干活,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一同劳动,调研出许多问题。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电影,展现了如此之多的细腻描写,并不多见。电影将毛主席到才溪的各种细节展现出来,将人物刻画得丰富立体。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革命需要巨大的决心,这种决心在当今和平年代里是难以得见的。上世纪30年代,从红都瑞金出发到才溪乡做调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差事,多日的路程不仅艰险,而且对人心理素质有着极大挑战。电影《毛泽东在才溪》的剧情则从毛泽东踏入才溪的地界开启,能够很真实的感受到三次前往这片土地的的毛主席,对此地有着深厚的感情。

电影里有多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主席始终在惦念才溪的党员苦笋嫲,因为苦笋嫲一共有三个儿子,两个儿子孔庆福、孔庆禄已经在革命中牺牲,毛主席特意嘱咐不要让小儿子孔庆寿再上战场,因为按照既定的“扩红”政策,独子是不能再参军的,只见毛主席心痛说道:“现在姓孔的还有几个人呐?”足见毛主席对人民的关怀。

除苦笋嫲这样的老人以外,毛主席对于孩子们的疼爱也是非常接地气。只见毛主席刚刚抵达才溪,被安排在了党员老民政家中用餐,他不仅在用餐时,询问各种有关生存、生活的问题,还细心的发现其他人不愿意和自己一同就餐,自己的菜里有难以见到的小鱼。于是他赶紧到厨房和院子里找到喝菜粥的孩子们一起来吃小鱼。革命年代,生活艰苦,电影这里的细节又有辛酸又有感动。毛主席如此贴近老乡们,对于后续的调查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看完了《毛泽东在才溪》这部电影,不得不说,革命是伟大的。电影里有一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要革命,必须得是强者。那么,何为强者呢?是朴实、是赤诚、是坚决。强者的为人处事,从来都是强而不欺,实事求是。强者的待人接物,是妥帖的,是值得贯彻和学习的。

8 阅读:302
评论列表

句单单Hi电影

简介:每部电影都有命,有的能流芳,有的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