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是维护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医疗事业越发达的地区,居民的整体幸福指数越高,面对各种突发的公共性疾病事件,都能更好地进行处理,最大程度地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
经过疫情的三年洗礼,国家对于医学院校以及相关研究机构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对于各种疾病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更是有明确目标以及规划。
未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要求我国的医科大学培养出更多的医学人才,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因此,学医肯定是未来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国的医疗人才培养主要由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和独立的医科大学组成。相对而言,独立医科大学的设置更加全面,也更具有性价比。特别是下面四所被严重低估的医科大学,更是值得关注。

中国医科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学校前身为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经历过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所以学校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
学校是原卫生部直属高校,如今又成为国家卫健委、辽宁省政府以及教育部共建高校。由于学校的地理位置问题,中国医科大学经常被南方的学生忽视,其实力经常被低估。
根据医学界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排行榜,中国医科大学高居全国12名。软科发布的2023年高校排行榜,学校更是位列全国70名,超过大量的211高校。
学校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口腔医学等都是王牌专业,其附属医院在东北地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得到当地患者的一致认可。毕业生留在东北地区就业是非常吃香。

安徽医科大学的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后面根据国家的战略调整需要,最后驻扎在安徽省合肥市,并且改名为安徽医学院。
从1956年开始,安徽医学院已经开始招收研究生,可以说是我国资格非常老的一所医科大学,如今已经拥有近百年的历史。这样的文化积累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学校已经为省内外输送数万名医学类人才,毕业生填充在安徽省的各级医院以及其他医疗机构,在省内拥有非常高的认可度。因此,毕业生留在安徽省内就业还是相当吃香。
安徽医科大学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有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此外,学校还负责农村定向医疗人才的培养,这类学生毕业后都是被分配到各地乡镇医疗机构工作。

福建医科大学前身是1937年创办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69年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并改名为福建医科大学。2023年福建省政府和国家卫健委签署协议,使得福建医科大学成为省部共建高校。
这充分说明福建医科大学逐步得到国家重视,将来会得到更多的资源以及政策倾斜,发展前景非常好。但大家都知道福建省的存在感比较低,福建医科大在省外,西部甚至是北方地区都没有知名度。
也正因为如此,福建医科大学的整体实力经常被低估,在省外的录取分数线并不高。学校的临床医学“5+3”一体化、药物制剂、麻醉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都很好。
福建医科大学拥有四所附属直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能为学生的实习以及就业提供平台,所以学校的整体就业率很高,并不输于省内外的211高校。

重庆医科大学的历史较为特殊,学校的前身是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当时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重点帮扶建设,后面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
重庆医学院于1985年升格为重庆医科大学,当年是国家卫生部直属的高校,并且得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对口帮扶,后面学校又合并重庆职工医学院、重庆中医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
从医学界的学科评估来看,重庆医科大学的儿科学类专业位居全国第一,医学检验类专业位居全国前五。能考上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将来基本都能实现100%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医科大学有多所附属医院,在全国的排名都较为靠前。即使重庆医科大没有华西那么高的知名度,但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没有那么高,整体来说还是非常具有性价比。

对于想学医的学生来说,如果自身的成绩没有达到那些顶尖985高校医学院的水平,还不如报考这四所极具性价比的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