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鹅旱养技术,黄土高坡实践,节水系统改造,务必掌握要点

金盏养殖 2025-02-19 19:23:32

家养鹅旱养技术,黄土高坡实践,节水系统改造,务必掌握要点

在养殖领域里,鹅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地方。鹅比较耐粗饲,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生长速度也还不错。就拿四川麻鸭鹅举例来说,它生长到两个月左右的时候,体重能达到3到4千克。鹅浑身都是宝,鹅肉可以食用,鹅绒可以用来做羽绒制品,鹅肝也是一种美味且在市场上价值不低的产品。

在养殖鹅的过程中,不同的养殖场景有不同的挑战。如果是家庭小规模养殖,空间有限,需要更高效地利用场地。而在农场养殖,规模较大,管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像在北方的养殖场,鹅面临的冬季保暖问题就比较棘手;南方的养殖场则要考虑夏季的防潮防暑。比如说广东那边的一些养殖户,每到夏天就头疼鹅舍的温度问题,因为南方湿热的气候使得鹅很容易中暑生病。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坡这样的地方,水源相对匮乏,传统的鹅养殖方式用水量很大,这就造成了一个痛点。像延安地区的一些养殖户,以前的养殖模式下,每天的用水量很大,在干旱缺水的季节,这简直就是个大难题。这时候,旱养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且如果能进行节水系统改造,那更是解决了很多问题。

有位网友分享说,他在黄土高坡的农村老家用旱养的方式养了十来只鹅,养了3年。他发现鹅在旱养环境下,羽毛长得特别好,而且很少生病。以前用传统的湿养方式,鹅舍需要经常打扫和换水,又脏又累,还会浪费很多水。现在旱养,一个月打扫一次鹅舍就差不多,水也用得很少。

咱们再说说旱养技术的要点。首先是场地选择,在黄土高坡这种地形地貌下,场地最好选择地势较高、干燥通风的地方。我认识的一个东北的朋友,在自家院子用旱养的方式养鹅。东北冬季虽然冷,但是他按照正确的旱养技术,把鹅舍布置得很好。他在院子里找了个角落,是稍高一点的地方,用砖砌了个鹅舍,舍内铺了干草,鹅在里面很舒服。在南方的一些散养场景下,场地可以选择在山坡上,这样排水通风都很好。

然后是饲料管理。鹅的食物主要是谷物、草料等。就像我老家安徽那边,有个养殖场张经理,养了2个多月的鹅。他是这么搭配饲料的,一半是玉米,一半是切碎的黑麦草。他发现这样的搭配鹅长得特别壮,而且毛色光亮。他还在饲料里偶尔添加一些野生的苜蓿草,苜蓿草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对鹅的成长很有好处。不同的绿植饲料对鹅的生长发育也有影响。比如紫苏,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纤维素、矿物质以及多种氨基酸,能提高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其味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驱蚊防虫,让鹅生活得更为舒适;像决明子,有着清热明目的作用,适量添加可帮助鹅调节身体机能,特别是对于夏季容易上火的鹅群很有益;还有蒲公英,它能健胃消食、利尿解毒,对鹅的肠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尤其在春季的时候,蒲公英生长旺盛,可多收集,晾干后磨成粉混入饲料中;再如薄荷,它有一种清凉的气味,在炎热的夏季给鹅群食用一些含薄荷成分的饲料,能让鹅在炎热中感受到一丝清凉,减轻燥热感,且薄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预防一些疾病;还有金银花,它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清热解毒等功效,可减少鹅群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在易发生传染病的季节使用。不同地域的野生绿植也能成为不错的饲料来源,像南方的马齿苋,它含有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ω - 3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具有清凉,解毒、消炎的作用,很适合南方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喂给鹅群,但由于其性寒凉,适量喂食很重要;北方荒地上常见的苦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补充营养,增强鹅的体质,但要注意去除其苦味,避免鹅不爱吃;西北地区的沙葱,营养丰富,鹅很爱吃,能提高鹅的繁殖能力,但因为生长环境特殊,采集时要注意清洗干净农药残留。

在饮水方面,旱养不是说不给鹅喝水。要设置专门的饮水槽,饮水槽要定期清洁,防止污染。我有个朋友在河北,他用那种不锈钢的小水槽给鹅饮水。他发现如果水槽太浅,鹅容易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而且也容易脏。后来换成稍微深一点,在边缘有一定倾斜角度的水槽就好多了。而且要注意饮水时间,夏天要在清晨和傍晚凉爽的时候多提供一些水,冬天则要保证水的温度不要太低。

鹅舍的温度调节也很重要。在黄土高坡这样的地方,冬季很冷,夏季相对凉爽一些。在寒冷的季节,要在鹅舍内做好保暖工作。像山西部分地区,养殖户会用干草和旧棉被把鹅舍包裹起来,就像给鹅舍盖了个小房子一样。在南方夏季高温的时候,虽然没有北方那么寒冷,但是要注意通风降温。比如江西的一些养殖户,在鹅舍四周开一些小窗户,让空气流通起来。

说到节水系统改造,在黄土高坡的养殖环境下可以这样做。利用自然降水的收集,比如在屋顶设置雨水收集装置,经过简单的过滤后可以用于洗刷鹅舍等非饮用水用途。有养殖户反映,这样一改造,一个月下来能节省不少水,而且雨水收集利用也符合环保的理念。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干式清粪系统,减少用水冲洗,降低水资源浪费。

旱养还能减少一些疾病的传播。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下,鹅很容易感染一些细菌和病毒。在北方干燥的旱养环境下,这种风险就降低了不少。有养殖户说,以前湿养的时候,鹅经常得呼吸道疾病,后来改成旱养,就很少有这种情况了。

在养殖过程中,鹅的养殖周期也不一样。像小型的鹅品种,在良好的养殖环境下,2到3个月就能达到上市体重。但如果是大型的鹅品种,可能需要4到6个月。在这个养殖周期里,要关注鹅的成长变化,定期检查鹅的健康状况。

从市场前景来看,现在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养殖的鹅产品需求越来越大。像一些生态农庄,他们就专门引进旱养的鹅,然后在农庄里做成特色美食,吸引了很多游客。

我们再来看一些养殖过程中的细节。比如说鹅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可以促进鹅的生长和繁殖。在湖北的一些养殖场,养殖户会控制鹅舍的光照时长和强度。比如在育成期的鹅,每天给予8 - 10小时的光照就可以,而在产蛋期的鹅,光照时长要适当延长到14 - 16小时。

还有就是鹅的运动。鹅是比较爱活动的家禽,适当的运动可以让鹅的体质更好。在山东的一些散养场景下,养殖户会把鹅放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活动。鹅在田野里可以吃到新鲜的草叶,这对它们的健康很有好处。

在鹅群的规模方面,如果是家庭小规模养殖,几十只鹅是比较常见的。但要是有规模养殖的话,就要注意合理的分群管理。比如根据鹅的年龄、性别、生长速度等进行分群。在南方的养殖场,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养殖场的规模相对较小,分群就更要精细,要不然管理起来很容易混乱。

在鹅的疾病防治方面,除了做好养殖环境的清洁和饲料的质量把控,定期给鹅群进行疫苗接种是必不可少的。在陕西的一些养殖区,养殖户每年都会按照当地的防疫部门要求,给鹅接种禽流感疫苗等一系列疫苗。

从鹅的品种选择来说,不同的品种适应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像太湖鹅,它比较适合在南方的散养环境下生长,生长速度较快,对饲料的转化率比较高。而狮头鹅,它比较适合在北方一些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养殖,它的体型比较大,对寒冷的耐受力更强。

不同的养殖方式对成本的影响也很大。旱养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主要是节省了水资源和清粪的人工成本。在浙江的一些小型养殖场,开始尝试旱养后,发现成本比湿养降低了不少。

对于北方的养殖场在冬季养殖鹅,除了要做好保暖,还要防止饲料冻结。在内蒙古的一些养殖户家里,冬季会把饲料放在室内,然后用温水泡湿了再给鹅喂,这样鹅吃起来既不冷,也便于消化。

下面再讲一些养殖过程中的趣事或者说一些养鹅的小窍门。我发现鹅很有灵性,如果你经常跟它们互动,它们就会很亲近你。我邻居家的鹅就是这样,每次看到他就会跑过来跟着他。这可能对养殖来说也有个好处,鹅亲近养殖户的话,在养殖管理上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还有一个就是鹅粪的处理。在旱养的情况下,鹅粪比湿养的时候更干燥一些,收集起来也很方便。可以把它收集起来做一个很好的农家肥。在四川的一些农村,养殖户会把鹅粪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后施在自家菜地里,蔬菜长得特别好。

再说说不同季节的养殖要点。春季是鹅的生长旺季,这个时候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夏季除了要注意防暑降温,还要注意预防蚊虫叮咬。秋季天气比较凉爽,是鹅生长育肥的好时候。冬季除了保暖,还要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

在养殖过程中,鹅群的密度也很关键。密度太大了,鹅容易产生应激反应,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在湖南的一些养殖户家里,开始的时候鹅养的太密了,发现鹅的生长速度明显变慢,而且疾病的发病率也增加了。后来调整了养殖密度,鹅的生长状况就好多了。

从养殖的历史来看,鹅的养殖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在我国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养鹅传统和经验。这些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的养殖技术相结合,一定能让我们把鹅养得更好。

最后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在未来的养鹅发展中,是应该更加注重生态养殖还是传统的养殖方式呢?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讨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