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凡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流派叫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又分为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唯心主义又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另有一种哲学派别有时承认物质第一性,有时承认意识第一性的叫二元论,二元论最终必然滑向唯心主义。
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物质是在空间和时间中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它 的突出特点是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它的特征是三维性,即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
没有离开物质的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

三、运动缘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内部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诸多矛盾,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变化是矛盾的不平衡状态引起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导致对立面的转化,导致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对立又称斗争性,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统一又称同一性,它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四、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一是指相对位置的不变,二是指事物处于质的稳定状态的一面。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相对静止,不承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是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的。

五、在事物的诸多矛盾中,起支配作用和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它规定和左右事物运动变化的方式和方向。其中主要的矛盾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又称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无事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即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不同的事物、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发展过程,同一发展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都各有其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六、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法包括三大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都可以在核心规律中加以说明。质量互变规律是质变和量变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七、哲学是世界观,它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概括。哲学又是方法论,辩证法是其基本内容。哲学还是认识论,它把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通过感觉、知觉和表象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形成理性认识,从而实现了认识论意义上的第一次飞跃;然后以具体的理论、政策、计划的方式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在改造现实的基础上实现新的认识。这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第二次飞跃,这次飞跃更有意义,也是更重要的一次飞跃,因为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世界是为了追求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客观的。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个相对真理的总和就是绝对真理。认识真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是为了绝大数人的利益服务的。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公开申明是为人民大众改造客观世界,进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服务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认为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同时理论又要转过来为实践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一种能够不断发展的活的理论,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和阶级性标志着它仍然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