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1月5日,志愿军第一次战役西线战事基本结束。终于可以来继续关注志愿军42军东线的阻击作战情况了。
抗美援朝
10月26日,阿尔蒙德指挥的美第10军陆战1师终于爬上了元山的海滩,他们战役企图是,经咸兴、长津迂回至江界。而南朝鲜第3师先头第26团,也进至上通里、下通里地区,接替了已经在黄草岭苦战一天却寸功未建的南朝鲜首都师的防务,准备继续向志愿军驻守的黄草岭地区进犯。而南朝鲜首都师则转头向东,往赴战岭、丰山、城津一线推进。
27日凌晨,经过极其艰苦的行军,志愿军42军主力终于也到达了防御作战地域。军长吴瑞林的部署是,第124师附炮兵第8师第45团,置于黄草岭以南之1115高地、草芳岭、796.5高地一线;第126师376团附炮兵第8师第44团一个营,置于赴战岭、高大山以北地区。师主力集结于葛田里一线为军预备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吴瑞林
天刚亮,南朝鲜第3师向黄草岭,首都师向赴战岭同时发起了进攻。二十余架美军飞机在战区上超低空盘旋,中国士兵抬头就可以清晰地看见机翼下的徽标,有时甚至透过飞机座舱美军飞行员的面孔也历历在目。战争初期,志愿军几乎没有防空火力,所以美军飞机肆无忌惮地一边投掷炸弹,一边往复地疯狂扫射。与此同时,南朝鲜军师属火炮也开始了士兵冲锋前的火力准备。美军投下的凝固汽油弹,把山顶烧成秃头,南朝鲜军的炮兵又把表面阵地犁了一遍。在挥舞着手枪,穿着皮夹克的美军顾问指挥下,南朝鲜步兵终于开始向中国士兵防守的高地发起了冲击。
然而他们的每一次进攻,都被在烈火硝烟中站起来的中国士兵打得人仰马翻,一波人冲上去,倒下一片,剩下的唯恐跑得太慢,被中国士兵的子弹追上。接下来三天里,就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火力准备,一轮又一轮地进攻,南朝鲜军队进攻的规模从一个连逐步增加到两个营,志愿军阵地前挤满了南朝鲜士兵,除烟台峰、龙水洞及松茸洞等志愿军几个最前沿的阵地被南朝鲜军占领外,其余阵地始终被志愿军牢牢地掌握在手中。
进攻中的志愿军战士
天黑了,南朝鲜步兵虽然停止了进攻。但战场上并没有平静下来。无数的照明弹把夜空照得如同白昼,每一条通往前沿阵地的道路都被敌人的观察哨看得一清二楚,任何向前沿运输补给的努力,都会招致南朝鲜炮兵的火力拦阻。连续几天,没有一颗子弹送上黄草岭4连的阵地。弹药短缺对中国士兵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自建军以来,就没有打过富裕仗,以至于火力不足恐惧症,一直延宕至今。没有子弹,用刺刀,用枪托,用铁锹,用石块,用树枝,照样打敌人,照样战胜敌人。
然而夜晚对中国士兵而言最大挑战是天气,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