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谜团:东总安排八纵去打锦州机场,命令是否存在不合理?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5-01-06 09:54:59

辽沈战役打响后,第一阶段的核心任务就是攻打锦州,而为了顺利拿下锦州,同时也为了防止敌军增援、切断锦州之敌与外围的联系,东总(即东野司令部)决定对锦州机场进行封锁。

执行此任务的,是东野的八纵,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任务,导致八纵被东总一顿猛批,甚至在事后,八纵司令员也因此换人。

究竟怎么回事呢?得从八纵接到命令时说起。

一、两个机场打哪个?

当时的锦州,存在有两个机场,一个在锦州城西,名为小岭机场,而另一个则在锦州城东,名叫金屯机场。

不过,这两个机场中,城西的小岭机场在用,城东的金屯机场则已经废弃。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八纵在接到指令后,却在执行时迟疑了,迟疑的点,在于东总的电报里并未明确告知究竟打哪个机场,是城西的还是城东的?电报里没说。

所以,八纵一直拿不定主意,商量来商量去最终也没个确定方案,不得已之下,八纵就向东总回电询问具体该打哪个机场。

而回电的结果,是被东总一顿猛批。

不仅如此,在八纵挨了批评之后,封锁机场的任务也被东总交给了九纵,正是因为这件事,八纵在战后人事大调整。

除了纵队司令员被换,就连该纵23师的师长,乃至23师68团的团长也全部被换掉。

对于这个处理结果,有说法就认为太过严苛了,觉得八纵“罪不至此”,此外还有说法认为,东总下达的这道命令存在有不合理的地方。

那么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先说八纵不知道该打哪个机场的问题,实际上,在锦州战役的第一阶段,也就是外围战役打响后,东总曾先后三次给八纵发去电报。

第一次,是在1948年的9月25日下午17时,这封电报内容比较简单,就是要求八纵安排一个师,以炮火监视锦州机场。

第二次,则是在次日,也就是9月26日早上8时,东总再次来电报,强调八纵务必封锁锦州机场,保证敌机无法降落。

并且,在第二封电报里,东总还说明了为什么要控制机场,以及控制机场的意义。

紧接着,还是在26日,距离第二封电报过去两个小时后,即上午的10时,东总就发来了第三封电报。

这封电报更简单,就是要求八纵迅速进抵锦州机场,并完成炮火监视和封锁。

三封电报,前后相隔也就是15个小时,足以说明了封锁锦州机场是一个十分紧急且很重要的任务。

当然,这三封电报里,东总确实没有明确说到底是监视和封锁哪个机场,而是只说了锦州机场。

正是因为这一点,就有说法认为,是东总下达的命令不清晰,导致下面的部队不能明确领会任务目标。

但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属实有些牵强。

东总没有在电报里说明哪个机场不假,但问题是,为什么要封锁机场?不就是为了防止敌机降落,让敌人获得增援吗?

这一点,东总在第二封电报里已经说的非常清楚,甚至还讲了这么干有什么意义。

遵照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锦州的两个机场,那个位于城东的金屯机场已经是废弃状态,这样的机场,敌机会降落在这里吗?显然不会。

既然不会,东总又明确说明封锁机场是为了防止敌机降落,那很明显,肯定是封锁城西的小岭机场了。

但问题就在于,八纵不知道是没想到这一点还是给忽略了,迟迟没有执行命令,反而在商量无果后,又发电报询问东总。

从这个过程来看,对于封锁机场这个命令本身,东总是不存在太大问题的,前后三份电报已经把任务的重要性和目的说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此外,当时国军为援救锦州,玩了命的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增援,而东总为孤立锦州之敌,制定了详细的阻敌增援的计划,其中,封锁锦州机场就是关键步骤之一。

因此,从整个战局来看,东总的这个命令并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真正存在问题的是八纵,八纵在领会上级意图以及结合战场情况等方面,显然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别的不说,在东总连续三封电报下,依旧没有弄清楚该打哪个机场,这就好比临近期末考试,老师已经明确告诉你要认真复习第一二三单元,潜在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试题会在这几个单元里出。

结果,你不仅一头雾水,还问老师该看哪本书。

所以,就该打哪个机场这个问题,东总的命令是合情合理也合乎当时战场需要的,更大的责任是在八纵这边的。

二、更深处的原因

表面上看,八纵因为不知道该打哪个机场,因此回电询问,似乎也并没有太大错。

毕竟换个角度来讲,不是任何人都是能做到一点就通,有人脑袋灵活,自然就有人反应没那么快。

所以,只是回电问一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清楚了,才能更好的执行任务嘛。

基于这种想法,就有不少人觉得,即便是八纵领会上级意图有问题,但就因为回电问了问就挨批,东总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了?

事实上,东总一点都没有小题大做。

批评八纵的,是东野出了名的“雷公”刘亚楼,刘亚楼是个暴脾气不假,但他并非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而他之所以批评八纵,也不仅仅是因为八纵回电询问的这个举动。

真正的原因,是八纵存在延迟回复。

东总前后给八纵发了三份电报,第一份是9月25日下午17时发的,按照常理来说,如果不太清楚到底该打哪个机场,理应在收到第一份电报后赶紧回电问才对。

但八纵一直到次日,也就是26日才回电询问。

既然有不明白的地方,早点问不就行了吗?拖到第二天再问,要知道战场瞬息万变,敌人是不可能静止不动的。

不仅如此,在回电的同时,八纵又提交了自己的作战计划,而在计划中,八纵提到,部队的行动时间定在27日1时。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26日一天,都被白白浪费掉了。

大战在即,一天的时间是能改变很多东西的,淮海战役期间,国军黄百韬部就是因为在新安镇停留了,这才导致其错失了最佳逃亡时机。

同样,也正是因为八纵浪费的这一整天,国军足足又空运来了两个团的兵力,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为后续拿下锦州增加了一定的困难。

不仅如此,在八纵提交的作战计划里,又提出要配给三个重炮营,以协助完成封锁机场的任务。

而当时的情况是,义县还未拿下,因此东野的绝大部分重炮资源都在义县,所以无法满足八纵的要求,最多只能抽调一个重炮营出来。

那么,只有一个重炮营的话,能不能完成封锁机场任务呢?实际上是能的。

在批评完八纵后,东总将封锁机场的任务交给了距离不远的九纵,原本九纵另有任务,在9月25日的电令中,东总要求九纵去包围英守堡、卧佛寺一带的敌人。

但到了26日,九纵在抵达目标位置后,发现这里的敌人已经撤走,随即把情况进行了上报,因此,九纵原本的任务就被取消。

恰逢当时八纵迟迟不动,所以东总迅速下令,改由九纵封锁和控制机场。

接到任务后,九纵未做停留随即调头往机场出发,并在当天下午,就顺利攻下了锦西的制高点帽山。

而为了完成封锁机场的任务,九纵在26日当天晚上,硬是用人力把东总抽调过来支援的重炮营拉上了帽山。

一切安排妥当后,九纵向机场发起攻击,成功击毁敌机五架,实现了机场的封锁,自此,国军再也无法利用机场增援了。

所以说,一个重炮营也是能完成任务的,九纵已经用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三、八纵的其他问题

未能有效执行封锁机场任务、并存在延迟回复,以及作战计划不当,都是八纵挨批的原因,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并不是没能封锁机场,而是延迟回复。

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单从这一点去看,八纵挨批并不冤。

除了机场这档子事儿之外,八纵在之后,也就是在攻打小紫金山时,又犯下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

当时八纵为了证明自己,打小紫金山时极为勇猛,很快顺利拿下了该阵地。

但拿下之后,负责攻坚的八纵68团团长觉得这里不会再有敌人了,因此就带着团主力下山吃饭,只留了一个连守在阵地上。

结果,敌人正是在这个时候发起了一次反攻,虽然留守连队拼死防守的,但奈何兵力悬殊太大,最终小紫金山阵地易手。

情况发生后,八纵做出了一个错误决定。

具体决定是先不上报,赶紧组织兵力把阵地夺回来然后再报,毕竟刚刚拿的阵地一转眼就丢了,说出去是在丢人。

但问题是,敌人可不会替八纵隐瞒,在攻下小紫金山阵地后,敌人大肆宣传,最终东总不出意外的得知了这一消息。

所以,尽管最终八纵又把小紫金山阵地夺回来了,但因为“隐瞒不报”,再次遭到东总批评。

除了这件事外,在总攻锦州时,八纵因为迟迟等不到炮兵部队,所以只能先行发起攻击,结果其他兄弟部队都进城了,八纵这边还在苦战。

当然,这也不完全怪八纵,毕竟是配属给八纵的炮兵部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到位,导致八纵缺乏重火力所致,但不管怎么说,八纵是最后一个进城的。

正因如此,在攻下锦州时,东总向军委的电报里就说,“除八纵外,全线突破”。

先是封锁机场不力和延迟回复,随后丢了小紫金山又隐瞒不报,以及最后一个突破,这就让八纵在东总首长那里被挂上了号,最终在战后,八纵迎来了一次人事大调整。

0 阅读:23
评论列表
  • 2025-01-06 17:48

    东野一个纵队到达4、5万人,即使情况不明,对于两个机场,分别派出一千人封锁足以完成任务,即使没有炮兵,轻重机枪对空足以阻止飞机降落,没啥可疑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