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将让他执行警戒任务,他却让哨兵去睡觉,鬼子乘机摸了上来

饭团历史啊 2024-12-08 16:40:41

开国大将让他执行警戒任务,他却让哨兵去睡觉,鬼子乘机摸了上来

1942年的一个深夜,张圩子村一片寂静。经过近百里的急行军,新四军第2纵队的将士们都已经进入了梦乡。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近千名日军正悄无声息地向村子逼近。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负责警戒任务的二营长,竟然因为不忍心看到战士们打瞌睡,擅自让哨兵们回去休息。他凭借着自己以往的经验判断,认为这个时间点敌人不会来犯。这个决定,差点让整个部队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黄克诚将军怀着极大的信任,破例让这支新改编的部队担负如此重要的警戒任务,可他们是如何执行这个任务的呢?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团长盛世坤会有如此深谋远虑的部署?那个夜晚,新四军指战员们又是如何在生死存亡之际力挽狂澜的?

一、黄克诚的用人之道

说起黄克诚将军带兵,老战士们都说他最懂得"用人"二字。1927年,黄克诚参加了著名的湘南起义,此后在革命队伍中历经磨难,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1934年,在开始长征之前,黄克诚就任红六军团参谋长。当时部队中有一支新改编的连队,许多指战员都建议不要让这支连队担任重要任务。但黄克诚却坚持让这支连队担任掩护任务,他对连长说:"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给新同志机会,否则怎么培养出好战士?"

这支连队果然没有辜负黄克诚的信任。在遵义以北的一次遭遇战中,他们不但完成了掩护任务,还缴获了敌人一挺重机枪。从那以后,这支连队战斗力突飞猛进,成为了六军团的模范连队。

1942年春,由于华中地区形势严峻,上级命令黄克诚率第2纵队南下增援。这时的2纵队刚刚完成改编,有不少新战士加入。其中的688团2营,就是由内黄县大队改编而来。

5月底的一天,2纵队刚刚完成了一次艰难的铁路穿越。在陇海路附近,部队遭遇日军铁甲车的追击,被迫连夜转移。经过近百里的急行军,部队终于在张圩子村找到了落脚点。

这时候,688团2营的营长主动请缨,要求担任警戒任务。团长盛世坤对此颇有顾虑,因为2营的战士们大多没有经历过大仗,而当时的形势又十分严峻。

但黄克诚接到报告后,却想起了当年在长征路上的那支新连队。他说:"让2营去吧,不过要告诉他们几点要求。第一,哨位一定要严密;第二,值班要两人一组;第三,发现情况立即报告。"

黄克诚的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些老同志认为,在这种危急关头,还是应该让更有经验的3营来执行警戒任务。但黄克诚却说:"我们的部队,不能只依靠老同志。新同志也要在实战中得到锻炼,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这番话,让在场的指战员都陷入了沉思。谁能想到,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夜晚,一场危机正悄然逼近。而黄克诚对新部队的这份信任,即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二、二营长的重大过失

在新四军第2纵队刚刚进驻张圩子村的那个夜晚,688团2营营长刘某正站在村头的一处高岗上。这个曾经在内黄县大队服役的年轻军官,怎么也想不到,他即将做出一个差点让整个部队陷入险境的决定。

当天白天,在团部讨论警戒任务分配时,刘营长主动请战。他对团长盛世坤说:"我们2营虽然是新改编的,但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表现。这次警戒任务,就让我们来吧!"

其实在此之前,盛世坤已经准备让老兵较多的3营来执行这次任务。但刘营长三番五次请求,说是要借此机会锻炼部队。黄克诚得知此事后,破例同意了他的请求。

拿到任务后,刘营长按照要求布置了警戒任务。他将全营分成三个梯队,在村子周围的制高点设立了岗哨,还按照规定让战士两人一组轮流值勤。表面上看,一切都井然有序。

但随着夜色渐深,问题开始显现。由于白天经过了近百里的急行军,很多战士都疲惫不堪。刘营长在夜里巡查时,发现几个哨位上的战士正在打瞌睡。

一个来自内黄县的年轻战士对刘营长说:"营长,我们实在是太困了。这都半夜了,鬼子应该不会来了吧?"

这句话引起了刘营长的共鸣。他回想起在内黄县大队时的经验:日伪军很少在后半夜发动进攻,大多都是在傍晚或午夜前行动。再看看东边的天空,已经能看到一丝亮光。

"也对,这个时候鬼子应该不会来了。"刘营长自言自语道。随后,他做出了一个致命的决定:让大部分哨兵回营地休息,只留下几个明哨。

这个决定严重违反了军令。黄克诚交代的第一条就是"哨位一定要严密",而刘营长不但擅自改变了警戒部署,还放松了警惕。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他自己也回到营地休息去了。

要知道,就在前一天,部队还在陇海路附近遭遇过日军铁甲车的追击。当时黄克诚曾反复强调,要提防敌人的跟踪。但刘营长却把这些警告都抛在了脑后。

他完全没有想到,就在他下令撤岗的同时,近千名日军正悄悄向张圩子村包抄过来。这些日军正是沿着第2纵队的足迹一路追踪而来,他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发动进攻,正是看准了这是敌人最容易松懈的时候。

如果不是盛世坤预先安排的两个暗哨及时发现敌情,整个第2纵队都可能陷入灭顶之灾。而这一切的起因,就是刘营长那个看似善意却极其危险的决定。

三、盛世坤的先见之明

谁能想到,就在刘营长擅自改变警戒部署的时候,688团团长盛世坤还在团部仔细研究地形图。作为一名在抗日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革命,盛世坤深知日军的狡猾。

"日本鬼子最喜欢半夜里偷袭,特别是在我们疲惫的时候。"当天下午在团部会议上,盛世坤就说过这句话。虽然黄克诚同意了让2营执行警戒任务,但盛世坤还是做了一手准备。

在布置警戒任务时,盛世坤特意叫来了3营营长老李。"你们3营今晚要保持战备状态,枪不离手,弹不离身。"盛世坤对老李说,"把部队分成三个梯队,一旦听到枪声,立即向发出枪声的方向增援。"

不仅如此,盛世坤还在2营明哨之外,秘密安排了两个暗哨。这两个暗哨都是从3营抽调的老战士,一个姓王,绰号"夜猫子",因为夜视能力特别强;另一个叫小张,是个神枪手,枪法特别准。

"你们两个的任务很重要。"盛世坤对他们说,"不管看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轻举妄动。发现敌情后,一定要确认敌人的数量和方向,然后再鸣枪示警。"

为了让3营能够及时增援,盛世坤还特意研究了地形,在村子的几个重要路口都预先标记了火力点。他还命令战士们把武器擦得锃亮,子弹备得充足。

"团长,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有人问道,"这里可是离日军据点几十里远啊。"

"打仗就是要料敌先机。"盛世坤摇摇头说,"今天在陇海路附近遇到的日军铁甲车,说不定现在正沿着我们的足迹追过来呢。"

果然,就在半夜时分,"夜猫子"王老四发现东面有异常动静。他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一队日军正沿着小路摸上来。紧接着,神枪手小张又发现南面也有敌人。

两个暗哨迅速交换了信号。他们发现,日军的数量远超预期,足有近千人之众。这些日军分成几路,正准备对张圩子村形成合围之势。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夜猫子"和神枪手同时开枪示警。清脆的枪声划破夜空,惊醒了整个村子。

盛世坤早就守候在团部,一听到枪声就立即行动起来。他马上命令3营按照预定方案行动,同时派通讯员去通知黄克诚。

3营的战士们果然名不虚传,听到枪声后,立即按照预先演练的方案,快速占领了预定火力点。当日军的先头部队摸上来时,迎接他们的是一片密集的火力网。

这就是老兵的战场经验。如果不是盛世坤的这些未雨绸缪,如果不是这两个暗哨的及时预警,如果不是3营的快速反应,恐怕整个第2纵队都要陷入险境。

四、生死攸关的遭遇战

黎明前的张圩子村,突然被密集的枪声打破了宁静。日军的先头部队刚一露面,就遭到了3营的迎头痛击。但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他们分成三路,企图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对村子形成合围之势。

"打退他们!一定要给纵队首长争取转移的时间!"3营营长老李的声音在枪声中格外响亮。3营的老战士们个个英勇顽强,即便在敌人的重机枪扫射下,依然稳稳地守住阵地。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传来。新四军第2旅旅长吴信泉正好率部在附近活动,听到枪声后立即带队赶来增援。吴信泉是黄克诚的老战友,在江南抗日根据地打过多次漂亮仗。

"老李,你们3营给我顶住!我这就派一个团从侧翼包抄过去!"吴信泉一来就立即部署战斗。他命令2旅的4团从西面迂回,准备给日军来个措手不及。

战斗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场景。3营的一个班长叫王大勇,他发现一挺轻机枪被打坏了,就抱着机枪猛冲到前面的高地上,借着地形优势用步枪反击。他一个人就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最后腿部中弹仍然坚持战斗。

还有一个叫张小虎的通讯员,为了及时传递战情,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穿梭。他的衣服被弹片划破了好几处,但始终保证了各部队之间的联系畅通。

最惨烈的战斗发生在村东头的一个小高地上。这里是制高点,谁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整个战场。日军派出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强攻这个高地,3营的两个班死死守住阵地,打退了敌人六次冲锋。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吴信泉派去的4团从侧翼杀出。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对日军形成了三面包抄之势。日军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新四军的主力部队,仓促之间只能且战且退。

"冲啊!给我打!"4团团长一声令下,全团战士们呐喊着冲了上去。日军见势不妙,开始向东面撤退。但等待他们的是早已埋伏在那里的新四军第6支队。

这一仗,一直打到天完全亮了。日军丢下了几十具尸体,匆忙撤退了。新四军虽然付出了一些伤亡,但成功保住了张圩子村,也保护了纵队首长的安全。

战斗结束后,人们才发现,3营和4团加起来的兵力还不到敌人的一半。但正是由于盛世坤的先见之明,3营的英勇阻击,加上吴信泉的及时增援,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

而那个擅自撤离岗位的2营营长,此时正站在战场上,看着满地的弹壳和血迹,久久说不出话来。他的一个决定,差点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五、教训与启示

张圩子村战斗结束后的第三天,黄克诚在一个简陋的村庄里召开了全师干部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这次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在警戒执勤方面的严重缺陷。

"同志们,这次我们虽然打退了敌人,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黄克诚拿出一份战斗详细报告,"3营牺牲了12名同志,重伤15人,轻伤27人。如果不是盛团长安排了暗哨,如果不是吴旅长及时增援,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会上,黄克诚特别表扬了盛世坤的先见之明。"老盛同志不但在执行任务时想得周到,还知道预留一手。这种严谨的作风,值得大家学习。"

对于2营营长刘某,黄克诚采取了严厉的处分措施。"身为营长,擅自更改警戒部署,这是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刘营长被撤职查看,调去后勤部门工作。

这次会议上,黄克诚还专门讲述了一个往事。1934年,在江西时期,就曾发生过类似的教训。当时一个连队的指导员因为心软,让疲惫的战士提前撤岗,结果被国民党军队偷袭,损失了半个连。

"打仗就是这样,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黄克诚说,"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把这次的事情当作活教材。"

会后,第2纵队在警戒执勤方面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规定:一是无论任何情况,都不得擅自改变警戒部署;二是值班必须两人一组,互相监督;三是建立督查制度,每晚派专人检查岗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盛世坤设置暗哨的做法被写入了纵队的《战术手册》。从此以后,每次宿营都要在明哨之外,还要设置若干暗哨,形成双重保障。

这些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第二个月,当部队在淮北某地宿营时,就靠着这些措施,成功避免了一次敌人的夜袭。暗哨提前发现了敌情,使得部队有充足的时间转移。

在实际执行中,第2纵队还根据实战经验,不断完善警戒制度。比如规定各营必须抽调经验丰富的老战士担任暗哨,每次换岗必须有连以上干部在场监督,值班人员必须记录详细的岗位日志等。

张圩子村战斗的经验教训,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当作典型案例进行教育。黄克诚经常说:"我们要在战争中学习,从血的教训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部队才能不断进步,战斗力才能不断提高。"

而那个被调去后勤的刘营长,后来在一次运送弹药的任务中,表现出色。他亲自带队,冒着敌人的炮火,成功地将一批急需的弹药送到了前线。这说明,即便犯了错误的同志,只要认真改正,还是能够在其他岗位上发挥作用。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