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这就是我们对包拯的第一印象,他是铁面无私,廉洁正直,刚正不阿的代表,同时,他也是最著名的“神探”,料事如神。
在影视剧中,包拯被刻画为面部黢黑,额头中心有个月牙印记的形象,他永远一脸严肃,双眼之中全都是对百姓的关心,对奸佞的痛恨。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包拯也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正直官员,痛恨贪污,但是他的俸禄却达到了一万八千贯一年,这笔钱的价值,放在今天,绝对让你惊掉下巴。
1,包拯断案如神“包青天”这个名号,恐怕比包拯本人还要出名,青天这两个字,代表了百姓对他的爱戴,他不仅在断案上不冤枉任何好人,在官场上,他也不放过任何一个贪官,所以他就是百姓心中最名副其实的“青天大老爷”。
包拯在地方出任官职时,百姓但凡有需求,包拯都会尽力解决,哪怕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他也能还原真相。
有一天,一个老农哭哭啼啼的上堂状告,但是他报的案子,却只和牛有关,周围的官吏非常不耐烦,想要赶走老农。
但是包拯喝止了堂下的小吏,让老农慢慢说,原来这个老农家境贫寒,只有一头耕牛,勉强算是唯一的财产,但是没想到,他突然发现,他的牛舌头不知道何时被人割走了。
这个案件的确很小,但包拯没有敷衍,他先是分析了一番,割去牛舌,却没有将牛害死,说明这个凶手胆子很小,而牛舌也不能卖几个钱,所以这个行为很可能是出于报复。
于是包拯就问老农有没有得罪人,但是老农却说不出所以然,包拯就想了个办法,他让老农回去在邻里之间散布自己要杀牛卖肉的消息。
当时在宋朝,杀死耕牛是违法行为,这个消息传出去,如果有人专门来告老农的状,那么这个人极有可能就是和老农结仇的人。
后来果不其然,保证顺利抓到了凶手,这么小的一件案子,保证也没有敷衍,而是认认真真破了案,正是这样一桩又一桩的小事,在人们心中累积,所以对包拯才会有无比的敬仰和信任。
2,包拯对贪污枉法“零容忍”相比于破案,包拯在历史上更出名的是从不包庇贪污,并且不畏强权,只要是他发现有官员为官贪腐不作为,不管是宰相还是权贵,他都敢弹劾。
当时有一个转运使王逵,仗着和宰相关系密切,受皇帝宠爱,就为非作歹,剥削百姓,甚至滥用酷刑,引起民愤。
然而包拯不看他和谁关系好,只管弹劾,一次两次宋仁宗都当没看见,于是包拯一口气弹劾了七次,直到朝野上下都议论此事,舆论逼迫宋仁宗不得不罢免了王逵。
包拯还弹劾过宰相宋庠、舒王赵元祐的女婿郭承祐和仁宗张贵妃的伯父张尧佐等人。任御史中丞时,包拯又先后弹劾利用职权贱买富民邸舍的张方平及“在蜀燕饮过度”的宋祁,使朝廷罢免二人的三司使之职。世人凡见官吏“有玷缺者,必曰:‘有包弹矣。’‘包弹’之语遂布天下”。
“包弹”都能成为当时社会的流行语,足以看出包拯对于奸臣的容忍度低到什么程度,而他本身更是以身作则,一针一线都不曾贪过。
所以包拯虽然受到贪官的憎恶,但是却收到无数百姓的爱戴,即使经常弹劾权贵,朝廷也依旧重用包拯,包拯最高做到了三司户部使和枢密副使的职位。
3,包拯的年薪非常高要知道,枢密副使是二品官员,地位相当高,而三司户部使,可以说是掌管整个北宋经济命脉的职位,因为户部就相当于是如今的中央财政机构。
所以包拯身居高位时,俸禄是绝对不低的,并且宋朝经济还无比繁荣,分到官员身上的俸禄更多,当时包拯月俸禄有1500贯,合计一年足足有一万八千贯。
要知道一贯钱在古代的含金量已经非常高了,将近两万贯钱,到底是什么程度,要弄清楚这件事,首先要知道宋朝的物价。
一贯钱大约能换七百七十个铜钱左右,一贯钱也差不多相当于就是一两银子,当时老百姓买一斗大米,差不多九斤左右,要花一百文铜钱。
当时老百姓主要使用的货币还是铜钱,很少成贯的花钱,除非进行一些大宗交易,比如说买楼,买地之类的,买一栋位于繁华地带的宅子,可能需要几百贯到几千贯不等。
宋真宗还是襄王时,他“金屋藏娇”用的小型高档宅院,价格是500两白银。北宋前期的银价还不高,一两约抵铜钱一贯,也就是500贯,另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真宗咸平年间,宰相向敏中曾以钱5000贯,购买前宰相薛居正后人薛安上在京师的居第。
所以说,按照这么折合,一贯钱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是770元人民币,这么折合下来,包公最高收入每年可以上千万了,每年可以买大大小小几十座宅子。
这样的收入水平,包拯一个月的薪水,都够普通人家生活一辈子了,所以说,宋朝的财富水平的确是超出现代人的想象。
电视剧经常把包拯刻画成为了反对贪污,自己也过得非常清贫的形象,但是其实,包大人反对贪污不假,爱民如子也不假,但是他本人也的确不穷。
但无论如何,包拯在宋朝的功绩都是无法抹去的,这和他拿多少钱没关系,他的美名能够流传青史,都是因为他从心底里愿意当一个好官。
参考消息:包拯——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