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是互联网时代,很多学校都习惯了通过网络给学生布置作业,或者让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这样做固然比较简单、高效、省事,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如果相关资料不经过严格审查或者被人入侵了,很容易让学生接触到一些不健康的内容。
这不,深圳的小学生家长们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
今年的英语暑假作业,听力材料以及答案是通过纸质版暑假作业本背面的公众号二维码来获取的。然而一些家长在守着孩子写作业时,按照指引关注了相关微信公众号后,打开页面推荐的“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链接后,发现大多是“擦边小黄文”和“少儿不宜”的内容。
这可把家长们吓坏了,赶紧相互转告,并向学校投诉。学校了解情况后,紧急发通知停用相关平台。
对此,微信公众号官方回复称,“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推荐内容确实不符合标准,相关内容已处理;这种情况是算法推送的,不是公众号本身的主观行为;鉴于涉事公众号主要是学生教育场景,已对账号的推荐能力做了限制,不会出无关内容;公司针对公众号开发了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只要公众号的号主选择开启,就不会推送这类内容。
这件事虽然已经得到了解决,但涉事公众号通过“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推送“擦边小黄文”和“少儿不宜”内容有多久了呢、有多少孩子打开过链接、心灵有没有受到污染?这就很难说了。
客观上,出现这种情况,跟平台以及涉事公众号无关,是算法推送的结果,但或许这才是更加恐怖的。这意味着,其他学生教育场景的账号大概率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毕竟很多家长都有陪孩子写作业的习惯,孩子在写作业,自己则在一旁刷手机。作为打人,刷“擦边小黄文”和“少儿不宜”是很正常,但平台会根据家长的浏览记录,通过算法推送一些对孩子而言不健康的内容,然后被孩子看到了。
这件事也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信息处理的复杂性。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大爆炸,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搜寻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内容,并且网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其中包含有海量对孩子有害的内容。这就要求主管部门、相关平台以及相关账号通过某些手段和措施,将“有害信息”屏蔽在学生教育场景之外,才能最大限度保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