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处于“尴尬局面”的牛犇,已走上“被人误会”的道路

翠彤谈娱乐八卦 2024-11-18 20:30:34

最近的热搜让我的认知得到了刷新。

"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名单公布后,网友们的反应令83岁的老演员牛犇成为焦点。然而,这个焦点并不被人们看好。

你觉得他入选的理由不够硬核吗?这份名单里有无数为国奉献一生的科学家,有为国争光的泳坛健将,有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特教老师。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再看看牛犇,他作为一个演员,确实显得有些不太合适。

是否真的如此的轻而易举呢?

此时此刻,人们还在纠结牛犇是否有资格被评为“感动中国”的时候,争议焦点突然转向了牛犇竟然住在高档养老院的话题上。

这样一来,争议便激化了。

有人说:"演员有钱,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人酸溜溜地问:“这就是感动中国的标准?”

等等,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江湖上常说,看人只看表,永远无法知道表壳下藏着怎样的故事。其实牛犇的故事远比我们在荧幕上看到的复杂得多。

他都83岁了,还郑重其事地写下入党申请书,他在演艺圈摸爬滚打的60多年,完全可以写一部"老艺术家奋斗史"了。

这个小伙子可不是那种只会混日子的人,为了演好角色,他差点把命都搭进去了。

讲到这里,我要谈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最近大家总是喜欢拿流量明星和老艺术家做比较。其实,你看牛犇年轻的时候在香港,演艺事业也小有成就,商业价值也不低。

他的选择让人摸不着头脑,他选择在最赚钱的时候回内地。

为啥这样?

这是一个演员在那个年代做出的最真实的选择,虽然在现在看来可能有些肉麻。

特别是,"感动中国"的评选,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在这个"顶流"、"流量"肆虐的时代,牛犇的故事,或许能给年轻演员们一些启示:演员不是一种特权,而是一种责任。

其实我们应该更关注牛犇为什么在83岁时依然坚持入党的原因,而不是纠结于他住在哪个档次的养老院。他的选择背后蕴含的东西,远比“尴尬”和“误会”更加重要。

当然,时代是在不断变迁的,但有一些东西却不能改变,比如说我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对职业的尊重,以及我们的信仰。

可能这才是牛犇入选"感动中国"的真正原因。

对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提到牛犇,很容易让人想起那句经典的台词:"老许,你要老婆不要?"

电影《牧马人》中的这句台词,在当年可谓是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了许多人的口头禅,看似轻松自在,但其实背后蕴含着一种牛犇为了养家糊口,拼了命也要拍好戏的决心。

你觉得演戏就是对着镜头说台词,做表情?那我给你讲两个真实的故事。

记得高中锋,矮教练的拍摄期间,有一场戏是牛犇要竭尽全力奔向河流。表面上看起来,这场的角色要求只是跑步,可谓是非常简单,但是,谁又知道这个简单的镜头背后隐藏的是不可预测的危险!原来有一个“陷阱”藏在河水下面。

河床上有个断崖,前面水深只有半米。如果往前一步,水深直接变成四五米。牛犇一个不留神,就这样坠入了水中。就在那一刻,他几乎要在片场付出生命的代价。

说到拼命投入,还必须要提一提《假大侠》中的那场戏。剧情需要一条凶狠的狗来追他,为了追求真实的效果,他们找来了一条正流着哈喇子的恶犬。

结果是什么?牛犇身上有整整13个牙印。

看到这,估计现在的年轻演员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玩命吗?”

在牛犇那个年代,演员们做事非常实在,不带替身,没有特效,完全凭真本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有的人疑惑道:"那难道不是那个时代太落后导致的结果吗?如今技术如此发达,何必再这样拼命呢?"

然而,如今的演员中有几个能像牛犇那样让人过目不忘地塑造角色呢?技术确实进步了,但演员的敬业精神是否也相应提高了呢?

对比一下牛犇这一代老艺术家,他们总是把每个角色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细心呵护、精心培养。就算是最小的配角,他们也要竭尽全力将其演绎得充满大情怀。

这哪里是演戏,这是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

说实话,当前圈内最缺乏的可能就是这种工匠精神了。演戏不仅是装模作样,更应该是将角色的真情实感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之中。

有时候想想,要是让牛犇他们这一辈老艺术家看到现在的娱乐圈,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呢?那些为了艺术不要命的岁月,那些在片场拼出来的伤痕,都变成了他们这一代人最珍贵的勋章。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年,“老许,你要老婆不要?”这句台词还能被人记住的原因。因为那个年代的演员,都是真心实意地在演戏。

提起牛犇的演艺生涯,他曾遭遇的那个改变命运的一巴掌成为了无法忽略的重要转折。

说起这件事,就不得不提及中电三厂。当年11岁的牛犇(原名张学景),和哥哥住在厂里。这个孩子人缘特别好,总是主动帮这帮那,所有人都非常喜欢他。

那会儿,沈浮导演正在拍摄《圣城记》,正巧缺一个小演员。演员谢添看中了这个聪明的小伙子,立刻就把他带到了导演面前。

但我告诉你,结果呢?

谢添着急的是,镜头前的小牛同学怎么都哭不出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谢添走到牛犇面前,狠狠地扇了他一巴掌。

这一巴掌把牛犇的脸打得像是发面馒头,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哗往下落。戏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巴掌不仅让他在《圣城记》中深入人心地塑造了角色,而且还让他改名为绰号"小牛子"。

后来谢添干脆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叫"牛犇",寓意"牛气冲天"。

这名字一用,还真有效果。

在很短的时间内,牛犇的演员天赋得到业内的认可,香港那边也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导演张骏祥要拍摄《火葬》,女主角白杨还特意点名让他来饰演自己的丈夫。

在香港拍摄影片,牛犇的片酬普遍高于内地十倍之多,可谓是春风得意。如果是别人,肯定会选择留在香港。

可是牛犇是怎么被选出来的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

就这么一个简短的选择,说明了他的决心。

有人认为他傻,有人认为他有情怀,但对于牛犇来说,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贾凹平在《带灯》中写道:所谓的故乡,你的一半就在那里死去,因此故乡也被称为血地。

再好的香港也只是一个过客,只有自己的祖国是与血脉相连的。

现在的明星们总是倾向于选择到国外发展,给出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据。然而,如果你问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如何,我想很少有人能像牛犇一样,毅然决然地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选择回到祖国参与建设。

你问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演员的担当?

难道不就是在最应该坚持的时候坚持,最应该做出选择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那一巴掌不仅开启了牛犇的演艺之路,还为一个时代楷模的人生篇章拉开了序幕。

在说完牛犇的演艺生涯后,我们不得不提他生命历程中的那些苦与甜。

这人生就如同在演戏,起起伏伏,有高潮有低谷。但是牛犇的童年经历比电影更加戏剧性。

那是他幼年时,命运给他一记最残酷的打击——他的双亲在同一天离世。悲剧的根源是"贫"与"病"的纠缠。

在那个年代,这两个字比癌症还恐怖,沾上一个就够呛的,更别说两个都沾上了。

亲戚们来探望过几次,但后来再也不见踪影。剩下牛犇和他兄弟姐妹们相依为命,那个场景令人想到便心疼。

幸运的是,他的哥哥有天赋,很快就学会了开车,并通过他人的介绍,在中电三厂担任司机。而这中电三厂可谓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出了很多优秀的电影。

哥哥在这儿开车,虽然工资不多,但也够养活几个兄弟姐妹了。

后来厂领导了解到牛犇一家的情况,特别批准他们全家住进后院。自此,牛犇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人生就是这样,甜头过后紧跟着便是苦水。

正当牛犇的演艺事业逐渐飞黄腾达时,他偶然间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王惠玲。两人在乒乓球台旁一见钟情,自此开始了一段情路长跑,那种爱情的感觉和现在快餐式的恋爱截然不同。

在婚后,王惠玲做出了一个让牛犇感激不尽的决定:放弃自己的工作。当时那个年代,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多么的可贵!但她选择了在家相夫教子,为家庭撑起一片天。

然而,好景不长,特殊时期的来临让一切都变得不再一样。

就因为牛犇之前在香港拍过戏,被人抓住这个"小辫子"不放。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将老婆孩子送回娘家,自己则搬到农村生活。

等风波过去之后,牛犇瘦了十几斤。但是他并没有抱怨,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目标是给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回顾牛犇的一生,每次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分。童年时期,父母双双去世,但幸好在他身边有哥哥,帮他顶起了一片天;事业上,他曾遭遇低谷,但是妻子的默默支持,让他再次找回了信心;在最艰难的时候,家人始终陪伴在他的身边,耐心地等待他的归来。

我们要清楚,牛犇今天能有这番成就,绝对不是靠所谓的背景和关系,而是扎扎实实的奋斗。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演员的成长,更是一个普通中国人在命运面前的坚韧。

这样的人生经历,难道不正是最能触动人心的吗?

提到演艺圈,我们总是默认参与的角色只有主角和配角。然而,你知道吗?在牛犇进入北京电影厂的初期,他甚至连一个像样的配角都没有机会扮演。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那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像牛犇这样的“路人脸”只能跑跑龙套。

但是,这样的日子牛犇却过了好几年。要是换做现在的"小鲜肉",恐怕早就按捺不住跳槽了。但是,牛犇却在这个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演员不能只靠脸吃饭,而是要靠演技立足。

之后他发现,北京的这个圈子里志同道合的人太多了,机会自然也就少了。与其混日子,还不如另谋出路。1953年,他去了上海电影厂。

在上海电影厂,他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舞台。他深信只要有真功夫,就不愁没戏拍。

从《红色娘子军》到《沙漠剿匪记》,牛犇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让人们对他的表演印象深刻,这可不仅仅是在表演,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去创作。

如今的年轻演员们动不动就喊"我太难了"和"压力好大"。

聊到这,不禁让人深思:娱乐圈现在究竟怎么了?

牛犇的故事告诉我们,演员并非一种特权,而是一种责任。对待爱情,要有担当,而非玩弄“塑料情”;在工作中,要稳重,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在国家需要的时候,要始终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

因此,"感动中国"选择牛犇作为获奖者,与其说是对他个人的赞誉,不如说是在对整个演艺圈树立了一个榜样。

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优秀的演员?

我不是只会摆 pose 的网红。

不会炒作的流量。

真正的美好是在平凡中坚守。

奋发图强,走出困境。

这位在时代大潮中坚持本心的人,从来不曾改变过。

这就是牛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现阶段,也有人表示: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演员必须要不断地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

然而,演员的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它是一种恒久不变的东西。这种素养包括对艺术的敬畏,对职业的坚守,对信仰的执着。

它们才是真正能够赋予演员持久魅力的因素。

所以,与其纠结牛犇是否住了高档养老院,还不如去思考为何他在83岁的高龄能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那些说他“尴尬”的人,很可能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人。

毕竟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是永恒的,牛犇或许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0 阅读:0

翠彤谈娱乐八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