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去宏村人挤人!离芜湖1小时,这座冷门古镇藏着千年漕运光辉,市井烟火早市,更抚慰人心!

鱼尔言美 2025-02-26 11:53:02

在过去,水运发达的时期,沿水岸就会有小镇,之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西河古镇、弋江古镇等,都是如此。

今天,我们依然给大家介绍一个靠水成长的小镇,它起源于东晋时期,至今已一千六百多年,这就是运漕古镇,又叫蓼花洲。运漕古镇位于马鞍山含山县最南端的裕溪河畔,距芜湖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曾是历史上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和商贸集散地‌。

这里自古以来就因水而兴,因水而盛,见证了无数商船的来往与货物的流转。在东晋时期,运漕古镇初具雏形,随着水运的繁荣逐渐发展成为皖中地区的重要集镇。相传,曹操为运输兵马粮草,疏浚裕溪河,奠定古镇水运基础,也因此在古时,这条河也称为曹河。

裕溪河地处与长江交汇处,更是成为兵家争夺要地!‌隋炀帝开凿通济渠,运漕镇成为江淮漕粮转运长江的“黄金码头”,得名“运漕”。小镇从此开始设立官方粮仓,以至于商船云集。明清徽商鼎盛时,这里的盐、米、布匹贸易繁荣,形成“三十六街七十二巷”格局。

现存明清老街、青石板路、洪义泰商号等遗迹,以及晚清李鸿章家族在此开设当铺、钱庄,控制沿江贸易。朱元璋也曾将运漕古镇钦定为“十二圩盐引岸”,这一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运漕古镇的繁荣。

这座千年古镇,历经岁月沉淀,饱经沧桑,依旧在时光深处静静伫立。在抗日战争时期也遭受战火的洗礼,1938 年日军进攻运漕,国军第48军浴血保卫裕溪河防线,史称“运漕保卫战”。那一年的枪声早已远去,但老街墙壁上的弹孔却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往事。

当晨雾未散时走进运漕,青石板上的潮气洇染着千年的旧事。裕溪河在镇西侧打了个温润的弯,檐角挑破雾帘的刹那,恍惚看见明成化年间商船首尾相连的盛景。这座巢湖西岸的古镇,在盐茶古道上曾被唤作"小芜湖",而此刻廊棚下晾晒的腊肠与咸鱼,仍在向每个驻足者讲述着属于江河的往事。镇东头老茶馆的铜壶正咕嘟作响,老板将青瓷碗推来时,蒸腾的热气里浮沉着古镇千年故事。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人群的地方自然是少不了美食。尽管千年迭代,很多地方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样子,但是这美食的味道还流传着当年市井余香,不仅让古镇的父老乡亲喜爱,更让很多游客流连忘返。运漕古镇的早点美食,其实和芜湖的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有小龙汤包、煎饺、煮干丝等。但也有不同,就比如鲍义兴家的煮干丝采用的是白色大木耳,一朵一朵像是在碗里绽放的玫瑰花。他家炒面皮更是口感独特,令人回味无穷。面皮本身厚薄适中,质地柔韧而富有弹性,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它在牙齿间微微回弹,仿佛在舌尖上跳动。

炒制过程中加入的青蒜和醋,释放出浓郁的蒜香,为整道菜肴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风味,既提神醒脑,又让人记忆深刻。

每一口都层次分明,既有面皮的韧劲,又有蒜香的浓郁,还有醋香的清新,三者交织在一起,成为当今早市的一绝。除了鲍义兴,另一家藕香居家的早点,同样令人称道,只是这次去运漕古镇,因为到得太晚,没能体验到藕香居的早点,实在有些遗憾。

不过,从其他游客寻觅和当地人的评价来看,藕香居的早点绝对值得一试。所以,如果你是想体验这个古镇的早点美食和文化,那就一定要早一些抵达这座千年古镇。上午十点以后,很多早点店就会结束营业,不仅难以感受到那种热气腾腾的市井氛围,甚至可能吃不到那些传承千年的美味。

除了美食,薛瑞丰砻坊这个清末民初稻谷脱壳工坊里也有这很多故事,他家也是裕溪河最早使用柴油发动机的一家。如今这里不仅展示了运漕的农耕文化,人文生活、更有西大街十店十铺的缩影,每个店铺名背后,都有这一段千年故事!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