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能看懂的天书,武汉市民春节可去这里饱眼福

简安然 2018-02-08 17:21:17

​走进一间敞着门的屋子,屋顶悬垂张挂着轻柔的白色纱幔,纱幔上黑色汉字清晰可见;与纱幔对应的地上,平铺摆满一本本书册,透出浓浓典藏书卷气息,恍惚间,让人有着疑入商务印书馆或者某家大学图书馆的错觉。

这里,其实是武汉市合美术馆正在举行的“徐冰国内最大规模展”,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徐冰在国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展览,展示了徐冰从上世纪80年代末的《天书》到最新作品《蜻蜓之眼》等各个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和相关的文献资料,其中还包括一些在探索中的、鲜为人知的作品。

徐冰,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及艾维姆美术馆及北达克达美术馆、日本琦玉县立现代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画廊等各大收藏机构收藏。

天书,其实是徐冰以汉字为型,是解构各个中国繁体字后,再重新拼装成阅读上不具任何意义的组合字体,也是艺术家尝试为一个”没有意义”的创作付出的庞大过程。

这间屋子里展示的,就是艺术家在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创作的成名作《天书》。是艺术家历经四年时间,亲自设计,采用活字印刷刻印的数千个“新汉字”,以图象性、符号性等议题深刻探讨中国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的经典,可谓是艺术家的成名作。说来不可思议,这些字,却连艺术家自己,都不认识,无法从中读出任何内容来。

乍看之下,一张张书页上,白纸黑字像模像样,仔细一看,却是字非字,如同天书一样,没有一个字能辨认、读得出来;这成千上万的“文字”,正是徐冰用汉字的部件重新制造的“新汉字”,因无人能认识,所以又被称作“伪汉字”。

关于这些“伪汉字”,据说有两个有趣的故事。一是曾经有一位商务印书馆的老编辑饶有兴致地跑去看徐冰造的假字,结果站了半天也没有认出一个字来;二是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一位学中文的美国研究生出于好奇,要在这部天书里找出真汉字来,结果,不到10分钟时间,他还真从一部四角号码字典中找出了两个与徐冰的天书中一模一样的字;只是那字大约是九世纪时用的,早已失传不用。

《天书》,一部创作于20年前的作品,一部无人能读懂的书,却因其对不分国籍、不分文化程度高低人,都是平等,所以尽管都不能读懂,其象形意味与优美的形态都“直指人心”,深受各层次人喜欢。也因此,在全球各大洲展出无论次数还是跨越区域的广度和受欢迎的程度,在当代美术史中都是罕见,成就神话与奇迹。

作为湖北人、武汉人应该深感幸运的是,武汉合美术馆此次展出,是徐冰先生《天书》在国内的首次亮相,展出将持续到2018年5月8日。武汉的市民,春节假期大可前往一饱眼福。

0 阅读:15
评论列表
  • 2018-02-08 18:57

    照你这么说,天书我也会写

    陈sir 回复:
    会本能写成规范字
  • 2018-02-08 19:15

    他自己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