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天天埋怨高房价,好像只要房价跌了,自己就幸福了。
对于现在买不起房的人来说,北上广深哪怕跌一半,他们也买不起,所以,在这里喊啥呢?
要北上广深的房价跌到多少,你才幸福?
三千?两千?一千?还是白送?
北上广深就那么大点地方,不可能全国14亿人都能在那里有房子。
你想拥有一套房,其实很简单,你去北上广深工作,平均工资都在万元,省吃俭用,攒个两三年,老家房子的首付就够了。
在《为什么我一年内在南宁买两套房》这篇文章里,我就举个一个例子。
你一年攒十万,攒两三年,在南宁的首付就够了。
南宁还是一个省会,还不算太差的城市。
其他中西部的城市,房价可能高一点,但基本上都在两万以下,多辛苦点,攒五六年,首付还是够的,如果是夫妻两人,那买房的速度更快。
所以,房子不是问题,问题是你一定要在北上广深买。
难道一定要住上北上广深的房子,才是人上人?回老家拜年了,头颅才仰得高一点?
拿北上广深的工资,回老家买房,不要太幸福。
自己不幸福,就是因为能力匹配不了自己的梦想,硬是要在北上广深做人上人。
当然,这不怪我们,都是资本给我们洗脑的结果。
不管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给我们呈现北上广深有钱人的生活。
给人感觉,你不过上这样的生活,那就不是人过的生活。
你不会开车,又没出过国,这是人过的生活吗?
来来来,拎起你的小背包,来到北上广深,开滴滴送外卖也能赚一万一个月,然后透支信用卡、花呗、借呗多消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城里人。
去北上广深工作,其实我是支持的。
我也是小镇青年,考大学时,我唯一想法就是走出广西,要么去长三角,要么去珠三角,至于为什么不去北京,一个是分数不够,一个是怕冷。
在大城市,踩中时代红利的概率会大很多,如果能抓住,是可以留在当地买房,然后过上中产的生活。
但这概率只比中彩票高一点点,大部分人都是炮灰,比如我,我就认清楚了,我就是炮灰。
杭州,只是我赚钱的地方,有机会就留下来,没机会就回老家,在杭州赚的钱,回老家买房妥妥的。
有了这个想法,对于在杭州买房的焦虑就没有了。
从幸福感这点看,我没了杭州买房的焦虑,我比那些还在挣扎想在杭州买房的人要幸福,也比在南宁打工的人要幸福,毕竟我在杭州的收入比大部分南宁打工人要高。
幸不幸福,确实跟钱有关系,但多少钱才够?只要你达到北上广深的平均收入,就已经可以做一个幸福人儿。
02中产家庭不幸福,是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对于那些在大城市有车有房、家庭年收入几十万以上的中产阶级,为什么也不幸福呢?
中产赚钱厉害,但花钱也厉害。
为了告诉别人自己是高知、高收入的群体,你开的车至少得几十万吧,奔驰宝马特斯拉得买起来啊。
包包就不能淘宝货了,怎么也要真品LV、GUCCI吧。
你都开几十万的车了,背十几万的包包了,鞋子啊、衣服啊,也得差不多的档次去搭配上吧。
这一轮下来,你这一年赚几十万,还真不够用。
这点钱还不算啥,毕竟这些都算是比较耐用的,中产家庭,最花钱的,莫过于养娃。
一百万不嫌多,一千万刚刚好。
十几万一年的贵族学校,从幼儿园上到高中,你算算要多少钱。
各种培训班、补习班,备考雅思托福,去英美留学,你算算要多少钱。
中产家庭那一年几十万,真不经花啊,哪怕两夫妻都年薪百万,估计也刚凑合。
这样的消费水平压下来,千万资产的家庭都说自己的穷人啊。
03中产家庭把保级希望压在下一代,钱花了,阶级也没保住中产家庭之所以在孩子身上花那么多钱,就是想保住现有的中产阶级地位,如果孩子更出息,再上一层,也不是不可以。
但当你把家庭所有的资源都堆到一个孩子身上,你认为孩子会幸福吗?
全家人都指望着自己,在自己身上投入几百万,孩子压力得有多大啊。
如果孩子感觉不到压力的话,那这孩子也废了,不懂感恩,只会索取,这孩子就是你家的噩梦。
如果孩子懂事,就会清楚地感知这巨大的压力,你嘴里跟他说不要有压力,但孩子心里比谁清楚。
放过孩子,也放过自己吧。
孩子真有能力,也踩中时代红利,自然会成为人中龙凤,没有的话,也就普通人一个。
说句实在的,把这笔投给孩子的教育经费,拿去买房,更划算。
孩子留学回来赚的钱,还没有你买的房子拿到的租金多。
如果中产家庭不再进行鸡娃教育,你会发现,这个家庭不要太幸福了。
一年收入几十万,在城市里,房子也有了,月供也还得起,孩子读公立学校又不花钱,日常消费,不攀比不媚上,吃吃喝喝,开开心心。
再多生几个娃,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一起长大。不愁吃不愁穿,偶尔还能家庭一起旅游。
这样的家庭,不就是妥妥的中国梦了吗?
过这样的生活,不比现在天天鸡娃强?
所谓的教育焦虑,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以为孩子不上补习班就没出息了。
啥叫有出息?
当上国家领导人,排进福布斯富豪排行榜才叫有出息?
承认吧,自己的孩子就是普通人,如果他有天赋,不需要去补习班,也能有出息。
孩子有本事,考进英美名校,是可以拿奖学金的,不需要你捐款走关系。
转变思想,中产家庭会是中国最幸福的家庭。
04造成你焦虑的,不是收入低,而是消费主义盛行中产的标准在每个城市不一样,在北京上海,两个人加起来一年几十万确实需要,如果在中西部的城市,十多二十万,也足够。
钱永远是不够的,怎么支出,才是根本。
一个包子、一个水煮蛋、一盒纯牛奶,六块钱早餐,也可以吃饱吃营养。
一杯咖啡,一个可颂,六十块的星巴克早餐也可以吃。
造成你金钱焦虑的,不是你收入低,而是消费主义陷阱。
为了让你消费,资本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通过电视、电影、短视频、文章、直播、街边广告......资本无孔不入地给你灌输消费主义,把你一步步引入物质焦虑。
一切都是为了卖货。
当然,孩子也不放过,搞出教育焦虑,一切也都是为了卖课。
所谓对你某种意义上的拔高,其实是消费主义的陷阱。
拔高女性也好,把女性捧成女王、皇后,拔高孩子也好,把孩子捧成牛顿、爱因斯坦,这都是为了从你口袋里拿钱。
我们比上一辈的经济条件好太多了,为什么还不幸福?
不是房价高,不是教育成本高,是消费主义陷阱害的。
不管你赚多少钱,上面总有一套消费主义陷阱等着你
你一个月赚一万,吃点好的,吃西贝,吃海底捞,喝星巴克要的吧。
赚两万,穿几千块一双的AJ要的吧。
赚五万,买GUCCI要的吧。
赚十万,开特斯拉要的吧。
赚一百万,买市中心大平层,住别墅要的吧,送孩子留学要的吧,奢侈品要的吧,保时捷要的吧......
你看,不管你赚多少钱,都会发现不够用。
你赚几千块的时候,你会认为每天喝一瓶牛奶是刚需,这个需求没啥问题。
当你赚一两万了,你会发现,喝星巴克是刚需。
但真的是刚需吗?不喝星巴克就活不了了?
你赚三五万,开三四十万的宝马是刚需了。
但真的是刚需吗?开十来万的国产车就不能上下班了?马路上只给宝马开道还是咋地?
赚十来万,送孩子留学是刚需。
难道孩子在国内上大学就低人一等了?
其实,刚需是一个伪命题,从来没有什么刚需。
有饭吃有衣穿,这是生理的基本需求。
至于吃什么穿什么,这只是人的虚荣心。
只要你掉入资本给你挖的消费陷阱,你就会发现啥都是刚需了,钱花再多也满足不了。
这个时候,最需要不是赚更多钱去填消费陷阱,而是从消费陷阱里爬出来。
坑是填不完的,不去踩坑,你赚的钱才真的够用,还会发现绰绰有余,幸福感就来了。
05我们要奋斗,要赚钱,但不能把赚来的钱,都还给资本家我们去北上广深打拼,那里的房价高,可以回老家买啊。
中国不可能14亿人都住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房价高是应该的,我们这些普通人买不起也是正常。
所以,你焦虑什么呢?
放弃北上广深买房,你在北上广深赚到的钱,回老家买,你会发现,太容易了,一点焦虑也没有。
我们的不幸福,都是资本给我们设的陷阱,只要我们不掉进去,中产家庭会很幸福。
随着经济发展,穷人家庭的孩子也爬上来了,也会变成中产,他们也会幸福,而不是刚爬出穷人坑,又掉进消费主义的坑。
至于不能再靠消费主义收割我们的富人幸不幸福呢?
这不重要,他们是极小部分人,他们的世界随他们玩。
年轻,不要花呗,别听马云瞎忽悠,天天借钱消费。
我们比上一辈的赚钱要多,经济要好,收入要高,医疗有报销,读书又免费,我们的日子,活成了上一辈希望的样子。
但我们还是不幸福。上一辈不幸福,是因为钱真的少,我们这一辈不幸福,是因为花得多。
爬出消费主义的陷阱,幸福自然而来。
说实话,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你还想咋地,还想上天啊。
别去攀比,别去媚上,心态平和了,幸福感也就来了。
06上一篇文章《中国生育率低,是因为中了中产阶级的毒》,有读者朋友留言提到,“只要生孩子的一切费用包到18岁,大家就会生。”
但现实是,这些奖励生育的措施在发达国家早就实施过,都无效。
为什么会无效?理由如下。
所谓的一切费用,怎么才叫一切?
看病、读书不要钱?
其实这点在中国早就有了,小孩子是有医保的,大病可以报销,九年义务教育免费,高中费用也很低,一年也就一两千,有些发达地区,高中也免费了,真有困难,政府还有补助。
只要你不追求鸡娃生育观,在中国养孩子,真花不了多少钱。
你可能会说,让政府包揽一切养育鸡娃的费用啊。
重点是,政府能包吗?
鸡娃的费用是无底洞。
孩子要上兴趣班,政府给补贴,但你认为兴趣班学钢琴是刚需,其他家长认为孩子得学骑马啊。
你认为得开车接孩子上下学,不能让日晒雨淋,也行,政府补贴钱买车,你可能买辆十来万的国产车够了,其他家长认为接孩子怎么也要几十万的宝马,更有家庭认为要一百多万的保时捷,不然我孩子坐得不舒服。
按照中产鸡娃的养育费用,你觉得政府能给多少钱才够?
一百万不够,两百万不够,三百万也不够。
这也就是为什么奖励生育政策会失灵的原因,因为欲壑难填,你觉得养孩子到18岁要花10万是刚需,人家认为花1000万才是刚需。
实话说,不按鸡娃那样去养孩子,把孩子拉扯大,真花不了几个钱,在目前中国的收入水平,足以应付,而且孩子不会过得太差,白白胖胖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完全没问题。
从资本给我们设的消费主义陷阱里爬出来吧。
如果我们一直在消费主义的陷阱里思考问题,不管是生活还是生育,都永远无解。
还有,政府发的福利,其实还不是从我们身上收税来的,福利发得越多,打工人的税务就越重,其实到头来,负担还是没减轻。
改变鸡娃养育观才是关键,思路决定出路。
下一篇,我们来谈谈养老问题。
有些人会觉得,不生娃,自己的日子过得不要太自在,至于国家人口老龄化,关我屁事,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
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每一个人,而最受冲击的,其实是那些没有孩子的。
当人口老龄化到来,你会发现,政府养老靠不住,养老金靠不住,商业养老靠不住,买房养老靠不住,最靠谱的,还是养孩防老。
一堆歪理。别的我不说了 就最后一句。生孩子为养老。 有这种三观的 我劝他当个人。
[点赞]说得太对了
[汗]你电话费不用?煤气费不用?水电费不用??不用买新衣服?不用烫染剪头发?不用泡妞喝奶茶?一个朋友也没有去喝酒楼?[汗]
专家也认为说的太对了,然后房价又翻了一倍[得瑟]
我关注你,是因为楼主的三观真的和我挺合的
好好!透彻!
难得的好文章,网络上对房价的戾气太重了[无奈吐舌]
一年攒十万,咋攒的。
好文章
造成你焦虑的~高欲望和低能力!
好文 [点赞]
[点赞]
当初脑子进水在老家买了,一年住不到一个月,没有投资价值,利息都算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