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画面:
许多孩子喜欢与父母讨价还价,各种讲条件。
而有些家长习以为常,觉得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也有的家长,一边噎着气,一边妥协。
其实,孩子大多数时候的“条件”,并不是真的想实现,只是想试探下父母的反应。
父母越容易让步,孩子就越得寸进尺。“妈妈,我再玩十分钟就写作业。”
当孩子开始和你讲条件时,你是妥协还是拒绝?
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孩子提出这样的条件。
往往并非出于恶意或挑衅,而是他们内心需求的一种外在表现。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渴望自由、玩耍和探索,这是天性使然。
面对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们自然会寻找机会来缓解压力,享受片刻的轻松。
因此,家长在听到这样的条件时,不妨先冷静下来,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面对孩子的条件,直接拒绝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一味妥协则可能让孩子觉得可以通过谈判逃避责任。
因此,建立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至关重要。
家长可以试着用平和的语气与孩子对话,询问他们为什么想再玩一会儿,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同时,也要明确表达家长对于学习和休息的期望。
比如:“我理解你想再玩一会儿,但我们也需要确保你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和休息。”
这样的对话,既尊重了孩子的意愿,也传递了家长的立场,有助于双方达成共识。
设定合理的规则与界限
在沟通的基础上,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设定合理的规则与界限。
这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玩耍时间以及休息时间。
确保孩子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能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
规则一旦制定,就要坚持执行,家长自身也要成为遵守规则的榜样。
当然,规则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变化。
可以适当调整,但调整前应与孩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给孩子3个选择的机会
别总给孩子做决定。
毕竟你所决定的未必是孩子所期望的。
比如你想她8点半就关电视,她未必就有睡意。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不想让她看太久的电视。
可以给她三个选择,在关上电视之后允许她看会儿书、吃一点水果或玩一会儿亲子游戏再入睡。
由孩子自己做决定,不仅让她学会独立,更是避免了没必要的讨价还价。
千万不要无条件地迁就孩子
很多孩子都很会演戏。
利用家长的心软,用哭来达到目的。
很多父母,尤其是老人看到他们哭就妥协了。
但是,你知道吗?当孩子掌握了大人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得寸进尺。
到时候,你就会更难掌控局面了。